李宏鹏 徐亚运
【摘 要】在中国,油气田开发技术的关键点是提高采收率的方案,目前该技术已成为业界驱油最先进的技术,体系注聚的临界压力已经接近甚至超越设备的耐压能力,这说明了体系注入采用恒速的方法目前不可取,即使在实验室应用到现场也不适用。进一步提升方案的可行性是必要的,在驱油实验时,应该保证压力恒定,压力梯度的变化是务必要考虑进来的,否则,注入压力会提升很多,虽然扩大波及体积、提高洗油效率的效果达到了,但是还是不能最终完成提高采收率。
【关键词】提采方案;W油田;S区块
注入了聚合物的体系压力会越来越高,本次试验的关键点在于如何保证提高相应的波及体积和洗油效率,却还能保证一定的恒压,即使有压力波动,但是也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众所周知,S区块已经进入后续水节点,换言之,就是进入了三次采油的收尾阶段。本文基于此,进行第四次采油,意在恒压下进一步提升采出程度,虽然试验在不同压力下,但是整个注入聚合物的过程中都是保证压力恒定,判断不同压差下究竟能出现几次增产效果,哪几次最容易达到峰值。然后保证一样的压力注入不同的组分体系,探究哪种组分最容易提高采收率。综合两次实验,选出最优体系,和最快注入速度。
1提出思考问题
目标区块上展示了三次采油后遗留问题,虽然说已经开采极限,再接着注入水也无法采油,但是从地质层勘探的情况探明,地下还有很多地方无法导电,换言之存在液体原油。通过面积测量,我们知道地下含水量在80%,还有地下很多杂质除去的情况下,仍有10%可采的原油。如何通过恒压试验来解决S区块上采油的问题,是科研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难题。
2试验步骤
2.1材料准备
主要的聚合物为中石化G采油厂的大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的粉状颗粒物,分子质量为30万。其中固态含量高于92%。添加剂为多种组合的盐类物质(M、N、Q、P),M盐类铁元素含量多,N盐类锌元素含量多,Q盐类氯元素含量多,质量分数均超过20%。油品为原油和白油混合在一起的特殊含量的油,在温度为常温下粘度为10.试验用水为从S区块现场采出来的水。3333
我们实验室根据现场采集样本,自己制作了岩心,俗称人造岩心。岩石孔隙率Kw=2400×10-3mm3,尺寸:高×宽×长=7×10×30cm[1]。
2.2实验流程:
?先把岩石洗干净,然后抽真空,将里面的孔隙填满饱和水;
?将油注入进入,计算重油含量;
?开始注入水,一直到含水率超级高为止(接近100%)
④按照试验方案注入四种含聚的(M、N、Q、P)盐类,进行恒定的压力试验,分析数据。计算采出程度。
⑤最后再次注入水,和第三步一样,一直到不能注入为止,计算采收率。
本次试验需要恒定注入速度,大概0.8 mL/min,记录时间半个小时一次。
2.3结果分析
数据呈现(提高油气田采出程度分析)
(1)恒压条件下,聚合物实施盐溶液交替的驱替方式中,“三氯化铝复合体系”单一应用效果和直接聚合物差别不大;
(2)聚合物驱时,随着恒压的压力越大,出油效果越好;
(3)结合后续水驱后,“三氯化铝复合体系”增加值较大,说明加入三氯化铝可提升后续水驱效果;
(4)从表2-2可知,在实验设备和储层岩心可承受压力范围内,并不是压力越大效果越好,存在一个中间值,大于或者小于其效果均逊色一些;
(5)后续水驱使油井含水上升,但我们还需深层次研究,使后续水的注入的效果达到最佳。
3聚合物+N类盐的提高采收率体系探究
本次试验的岩心为横纵两相的均质岩心。
从上表不难看出,压力梯度持续上升的情况下,N体系是先提升,后下掉的,在30KPa左右达到了最高值。结合目前所有理论来探究,压力不是说一定要高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应该对应不同体系有不同的压力。地层是复杂多变的,我们要分析不同情况下的变化趋势,在存在偶然性的情况下进行多重对比试验,应对抽样误差带来的影响。
4技术经济效益评价
4.1典型地质模型建立
地层模型框架详见下图所画,具体长宽高均有体现。
根据上图的尺寸可以进一步推测孔隙度,进而算出地质的储量,聚合物采用多种含水饱和度分析,本次试验结果如下:
饱和度47%,储量为15836.85m3。
试验是基于物理模拟,以真实采出的数据进行分析。S区块的现场温度和室内温度存在差异,但是相差不大。
原油价格为期货价格105.98,最终计算结果为3895.52元/m3。
4.2技经的详细计算
(1)所购药剂的价位表
驱油药剂详见下表:
参考文献:
[1]王子健.强碱三元复合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 [D].东北石油大学,2017.
[3]馮茹森,乔智华,王鹤,等.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的溶液性能研究[J].油田化学,2013,30(01):64-69.
[3]程杰成,廖广志,杨振宇,等.W油田聚合物驱矿场试验综述[J]. W石油地质与开发,2001,30(03):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