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社团传承地方传统文化路径探索

2020-11-04 09:40戴晓东许薇娜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成员

戴晓东,许薇娜

(1.浙江万里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2.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引言

“十八大”明确提出文化强国的发展目标,我国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丰厚而鲜活的民族风情。充分利用高校大学生社团优势,发挥地方文化资源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同时,高校社团服务地方的名片打造,讲好地方文化 “故事”,既关系到高校育人与思政工作,又关乎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国家强国战略的有效实施。

1.地方传统文化面临的困境与原因

地方传统文化内容庞杂,急需挖掘和整理,一方面,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加以挖掘和保护。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使传统文化远离普通民众的生活。致使普通民众特别是青年人对当地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与重视不足,对其宣传和传承的力量薄弱,主体单一,力量不足,特别是年轻人的参与度不高。(冯晓霞,2017;万秀丽,张欣欣,2018)。

徐君康(2017)认为公众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遗产传承者,文化遗产的传承、传播和发展应该有广大群众积极参与。

然而,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年轻一代的缺席。如果没有他们的广泛、积极参与,地方传统文化传承将缺乏足够的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而年青一代缺席传统文化方传承与相关教育的缺失有着密切的关系(李宇贤,2016)。地方传统文化的课程在高校开设的数量有限,教学方式传统单一,被动灌输,重理论轻实践(沈乐敏,2017),在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实践方面,他们更是“高认同、低认知、践行差”(梁兴印,2017)。

2.高校社团特点与功能

高校学生社团是根据共同的爱好、兴趣由学生自发组织的学生课外团体,是大学生发展兴趣、满足满足多元化需求、践行梦想、提升能力了的重要平台。充分发挥高校社团优势特点,促进地方传统文化传承,将吸引更多有理想和抱负的年轻人参与地方传统文化传承的活动中。

2.1 高校学生社团特点

根据李慧(2010)的定义,高校学生社团主要以高校全日制大学生为主体,以共同兴趣爱好为基础,自觉、自愿为原则的群众组织。因此,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首先,高校社团组织的生成自愿,成员来源广泛。这主要体现在社团成员突破科、专业甚至地域限制,他们人格、能力、特质多样,在目标趋同,兴趣一致。

第二,高校社团运行机制自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自由度,成员团结构上呈现复合性与松散性。

2.2 高校学生社团功能

高校学生社团具有鲜明校园特色、学生特点,是校园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大学生培养兴趣爱好、进行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管理的平台。同时,也是大学校园文化的主要构建者与重要载体,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与阵地。高校社团对成员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人格的发展、素质培养、综合能力的提高、公民意识养成以及人生规划等。

总的来说,高校学生社团具有育人功能(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素质教育、学生社会化发展)、调节功能(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丰富校园文化功能),以及服务社会功能。这些功能有具备“显性”与“隐形”两种属性。

高校学生社团在发展历程中,功能不断丰富、创新,使其具有辐射性和创新力。社团的影响力既体现在高校内部,还辐射到特定的人群甚至整个社会。创新力来自于社团成员的属性。年轻人对新事物接受和适应能力强,他们总是站在时尚前沿,新观念、新技术总是从他们当中开始流行,他们在加入社团起,就将这一特点赋予了所属社团。

3.高校学生社团传承地方传统文化路径

大学生是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生力军,理应肩负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使命。高校社团传承地方传统文化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合理规划社团活动,建立健全评价体系。

3.1 发挥社团组织优势

高校学生社团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的优势具有组织优势、资源优势以及创新创业优势。

1.组织优势

高校社团成员的同质性体现在成员的年龄、性格相近,观念、兴趣相仿,团体内容易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在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中,成员彼此支持、相互鼓励、互帮互助,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另外,以社团为载体的传统文化活动在大学生群体中得以延续,薪火相传。高校学制决定了高校社团定期招新,不断有新人加入,有利于长远目标的实现。

2.资源优势

高校教学、科研的资源为社团传承地方传统文化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学校开设的相关理论课程,有助于社团成员初步了解地方传统文化相关知识,实践体验课程,为社团成员提供实践和体验机会。此外,高校可为社团提供相关指导老师,利用高校平台还可高效对接地方文化单位,为社团成员深度参与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以及相关学科竞赛则为社团依托地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和科研活动提供人员、导师和资金。

3.创新创业优势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优势包含外在优势与内在优势。外在的势是指我们所处的这个提倡创新的时代。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在这个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加大力度,推出许多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扶持性政策与措施。内在优势在于处于大学阶段的年轻人本身对新事物最敏感,他们对新事物的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远远高于其他年龄群体。

3.2 合理规划社团活动

大学生担负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的责任,首先要从走进地方传统文化着手。走进的途径除了选修传统文化进课堂的相关的课程了解地方传统文化知识,还应该利用课外的社团活动加强对地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感悟。因此,需要建立特色社团聚集共同爱好、有情怀、有才干的社团成员;促进社团活动课程化,提高社团活动成效;积累高品质活动成果,提升社团品牌与影响力。

建立特色社团

陈银凤,夏 靖(2012)认为,特色社团就是在大学精神的指引下依托高校,特色专业而建立起来的学生组织,具有独特性、优质性、发展性和导向性。特色社团的建立一方面可以增强社团成员归属感,打破专业壁垒,各尽其能;另一方面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利用及资源重组优化。新老社员的“传帮带”传统有利于社团特色及宗旨延续。特色社团可包括多种高校社团类型,如学术类、竞赛类、实践类、公益服务类等。

社团活动课程化

社团活动课程化是以“课程理念对社团活动项目进行规划、实施、管理和评价”(彭巧胤,张科,2014)。社团活动课程化在我国开始得较晚,但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国内不少院校将学校社团活动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使之与选修课结合起来。由于其目标、形式、内容是经过科学设计,同时,配置一定的优质资源,因此,课程化的社团活动具有定位准确、宗旨明确、形式灵活、管理有序、成效明显的特点。在社团活动课程化的基础上,社团活动可秉承课程活动主题化和主题活动多样化原则,以确保社团活动既能保持丰富的内容。在不失去社团活动形式活泼自由的前提下,保证社团教育功能的实效,避免社团互动的盲目性。

高校大学生社团参与地方传统文化活动可遵循 “听”(聆听历史文化故事)、“说”(讲历史文化故事)、“行”(挖掘历史文化故事)、“传”(演绎历史文化故事)四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图3.2 高校大学生社团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示意图

听(聆听地方传统文化)就是“知”即了解和认识地方传统文化的过程,是为后面三个环节的必要基础。说(讲述地方传统文化)在深入了解和认识当地地方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高校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发挥自身和社团优势,有意识地介绍和宣传地方传统文化。行(挖掘地方传统文化)随着对地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高校大学生主动深入研究。传(演绎地方传统文化)是指大学生在较深入了解地方传统文化内容基础上,在频繁参与文化宣传与交流活动过程中,发现商机、研究主题以及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试图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尝试创造性加以利用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积累高品质活动成果

高品质的社团活动成果是社团活跃度、社团品牌的保障,是维系社团魅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手段。社团可根据社团活动的课程化设计,引导社团成员参与地方文化传承的志愿活动、实践活动、学科竞赛以及学术研究,在提升社团成员个人能力的基础上,提升社团活动的水准。同时,可考虑产教研融合,建立高校地方特色文化基地。地方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底蕴深厚团,以此为主题的课程化社团活动在志愿活动、实践活动,特别是学科竞赛和学术研究中容易出产高品质作品,社团成员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自身的人文素养得以提高。同时,高校社团在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的过程中也为传统文化传承注入活力,形成“双赢”的局面。

建立健全评价体系

社团活动开展的成效还受到评价体系的影响。因此,科学、严格、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将会促进社团活动的良性发展,反之,将阻碍社团的运行与发展。健全的评价评价体系要兼顾“显性”与“隐性”成果,关注不同的社团成员的成长与发展,尊重他们的差异性。社团成员绩效考核应注重他们在参与地方文传统文化活动中的过程评价,对表现优秀的社团成员应颁发相关证明或荣誉证书。同时,社团活动课程化活动效果还需得到有关文化单位的认可。

4.结语

通过社团活动课程化形式,拓展大学生对地方传统文化的认知,丰富他们参与地方传统文化活动形式,加深其参与程度并提高成效。社团活动的课程化管理,能够有效引导高校学生参与地方传统文化活动;高校社团功能的辐射性,能扩大地方传统文化的影响范围;社团的延续性特点则能保障地方传统文化传承的可持续发展;社团的创新创业优势能发挥社团成员的专业特长、利用年轻人对新技术、特别是媒体技术的敏感性与驾驭能力,丰富地方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与此同时,参与地方传统文化活动能促进大学生文化自信、个人学业发展、明确就业目标。高校学生在了解地方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培养起的强烈自豪感,有利于他们文化认同与自信的提升;在发挥各自专业特长,挖掘、整理以及宣传地方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他们的学业也得以精进;参与地方传统文化传承,还为他们提供了深入社会的机会,有助于他们发现各自的兴趣点,为其个人发展、未来就业,创造更大、更广的空间、提供了更多可能。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社团成员
缤纷社团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