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表演工作中舞蹈的重要性研究

2020-11-04 04:57杨天骄
北方音乐 2020年24期
关键词:音乐剧舞蹈情感

杨天骄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 100871)

前言

音乐剧包括轻歌剧、喜歌剧等,大多演出莎士比亚、莫里哀等文学家作品,融合爵士乐、踢踏舞等元素,在美国百老汇十分盛行。在实际表演过程中,音乐剧与舞蹈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舞蹈形式应根据不同的音乐风格确定,以真正体现音乐剧的灵魂,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音乐剧,展现音乐剧独有的魅力。

一、音乐剧中的舞蹈种类、特点及关系

(一)舞蹈种类

音乐剧中具有多种舞蹈语言,包括芭蕾舞、踢踏舞、拉丁舞、欧美民间舞以及流行舞等。

一是芭蕾舞。这也是欧美音乐剧的基础所在,音乐剧演员需要在表演前接受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在舒展姿势、解放肢体的基础上展现形体美。同时,芭蕾舞作为基本支撑,可以帮助演员完成高速旋转、翻腾以及跳跃等动作。除此之外,芭蕾舞的表现力也较为丰富,在欧美音乐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二是踢踏舞。起源于爱尔兰的民间舞蹈,利用脚与鞋的不同部位打击地面,发出丰富、复杂且具有多种音色的声响,包括脚掌、半脚掌、脚尖、脚跟等,为观众带来狂放、热烈以及轻快的审美感受。踢踏舞起源于欧美,之后逐渐进入美国,并成为音乐剧中最为常用的舞蹈形式。三是非洲与拉丁美洲舞蹈,包括被欧美音乐剧吸收的非洲与拉丁美洲的民间舞蹈。也包括非洲黑人舞蹈、探戈舞、伦巴舞以及桑巴舞等,更多融合特殊舞蹈语言与其他舞蹈语言,表现出特殊的情感与情绪。四是欧美代表性民间舞蹈。是欧美音乐剧舞蹈的主要来源,包括波尔卡、华尔兹以及小步舞等,成为音乐剧舞蹈编剧最为青睐的素材来源,将其创新后融入自己的音乐剧创作中。五是流行舞。因时因地变化,包括不同时期欧美流行的舞蹈形式,之后被音乐剧吸收应用,促进了音乐剧舞蹈的良性发展。[1]

(二)舞蹈特点

作为音乐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具有戏剧性、气氛渲染性以及抒情性等特点。一是抒情性。音乐剧演员通过舞蹈动作表达剧中人物的内心情感,以感染观众,激发人们的审美想象,充实人们的心灵。音乐剧中的舞蹈属于表达人类情感的直接活动,具有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直接性与强烈性,利用舞蹈动作进行抒情。二是戏剧性。音乐剧中的舞蹈与一般的舞蹈存在较大区别,其主要体现剧情,可以表现人物之间的冲突,推动情节的发展,增强了戏剧性。三是气氛渲染性。音乐剧中的舞蹈为了发挥自身的戏剧性效果,应调动所有因素形成色彩浓烈的人性舞蹈场景,为观众呈现整个戏剧化情节,给人更多的审美感受。

二、音乐剧中舞蹈与音乐的关系

音乐剧与舞蹈均属于艺术文化范畴,两者之间具有紧密联系。一方面,两者均属于表演文化范畴,音乐剧以时间艺术形式展现,舞蹈不但属于时间艺术,也属于空间艺术,两者的融合可以呈现出独特的艺术表现效果。同时,在融合过程中,舞蹈可以将音乐剧中的抽象意境转化为动态实体形象,表达出音乐的具象情感。而在舞蹈中应用音乐,也可以增强舞蹈节奏感,保证丰富表达。由此看出,音乐与舞蹈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且差异性的关系,创作者可以利用音乐剧弥补舞蹈的无声,利用舞蹈体现出音乐的视觉形象,全面提高观众的审美能力。

另一方面,音乐剧在舞蹈内容展现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观众可以通过音乐掌握舞蹈作品的实质内涵,使观众切身感受到舞蹈作品的情感魅力,提高音乐剧的感染力。比如,在音乐编舞时,应通过舞蹈与音乐之间的共通性进行编制,从而创作出观众喜爱的作品。由此看出,优秀的音乐剧作品均需要舞蹈与音乐元素的融合,这样才可以为观众真实展现音乐剧所要表达的内涵与意境。同时,音乐剧作品也并非仅依靠简单的动作进行,而是融合了较多内外部因素,创作者应充分利用道具、灯光的转换,挑选合理的音乐伴奏,准确表达音乐剧情感。在实际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应根据音乐剧中角色情感的变化曲线合理使用道具,控制音乐节奏的变化,利用舞蹈表现出音乐剧的抽象内容,增强作品的欣赏价值,为音乐剧的良性传播提供基础。

三、音乐剧中舞蹈的发展历程

(一)初期纯娱乐的舞蹈形式

音乐剧的发展历史并不悠久,在100多年的进程中,与舞蹈并行发展。音乐剧最初在街头产生,大多在小剧场、酒馆等声色场所演出,采用民间歌舞与滑稽表演形式,内容较为低俗,但节奏较快,具有轻快性与娱乐性,可以为观众带来轻松愉悦的体验。舞蹈在音乐剧产生之初,只是起衬托作用,观众更多看重其娱乐性与商业性。起初,舞蹈与音乐剧内容并不相关,只是为了吸引观众注意力,虽然并未真正体现舞蹈价值,但也为舞蹈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且在舞蹈娱乐性的带领下,音乐剧具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百老汇爵士舞发展

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大批音乐创作者,推动了美国音乐的快速发展,音乐剧的魅力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与赞同。之后各地开始出现剧院,丰富了百老汇的演出方式,演出规模也不断扩大。音乐剧在获得良性发展的基础上,舞蹈形式也得到逐步完善,形成了爵士舞,以其较强的律动为观众带来不同的舞蹈审美。观众在欣赏爵士舞时,可以感受不同于芭蕾舞的风格与特色,且在此后的演变与改革进程中,美国舞蹈也获得了稳定发展。

(三)现代音乐剧舞蹈

20世纪30年代,美国音乐剧进一步发展,衍生出更多类型,也吸引更多优秀的艺术家来美国创作,推动了音乐剧的进一步发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乔治·巴兰钦,他创造了梦幻芭蕾舞蹈形式,为音乐剧的创作提供了更多元素,体现出了美国音乐剧的特殊性。其创编的第一部作品便是《魂系足尖》,在音乐剧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作品融合了舞蹈与音乐剧情节。直至20世纪四五十年代,百老汇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观众开始观看到更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舞蹈艺术形式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更多舞蹈创编者为音乐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并成为音乐剧创作中的重要力量。在此时期中,在大量舞蹈家的合作下,百老汇音乐剧中的舞蹈叙事手法变得更为娴熟,可以在音乐剧表演中体现情绪表达,逐步迎来黄金发展阶段。舞蹈在百老汇的音乐剧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之后,舞蹈艺术家又进行了创新与改造,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基础上,尝试将其与新型音乐相融合,出现了摇滚音乐、迪斯科等形式。除此之外,音乐剧舞蹈开始重视剧场效应,除了找到演员、声乐、舞蹈创编之间的结合点外,还应融入多媒体等现代技术,以强化音乐剧的艺术舞台效果。

四、舞蹈在音乐剧中的重要性及作用

(一)具有独特表现

舞蹈本身属于独立艺术,其主要利用肢体语言为观众带来情感体验,使观众享受不一样的视觉享受。在创编舞蹈音乐剧时,创作者主要利用音乐、化妆、刀具、服装以及灯光等元素渲染舞台氛围与剧情情绪。在此种创作形势下,表演者主要利用肢体语言向观众灵活传递情绪,使得观众在音乐剧的欣赏过程中产生强烈共鸣。总体而言,在音乐剧表演过程中,舞蹈可以通过人体线条的流动为观众呈现不一样的美感,正是由于舞蹈艺术的独特性,使得音乐剧具有更强活力,引起观众共鸣[2]。

(二)丰富舞台画面

舞台画面可以积极调动观众的情绪、情感,为了充分激发观众的观看欲望,应保证音乐剧中具备高质量的舞台画面,增强音乐剧的表演效果。在整个音乐剧演出过程中,舞蹈全程发挥丰富舞台画面的作用,可以为观众营造多样化的舞台表现形式,避免观众在观看期间出现审美疲劳问题。比如观众熟知的音乐剧《猫》便讲述了猫在夜里参加舞会的故事,在创作过程中,此部音乐剧综合了现代舞、爵士舞、芭蕾舞以及英国民间舞等,将其与猫儿的舞蹈动作紧密结合,为观众呈现了更为丰富的舞台画面,准确表达了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在舞蹈动作的衬托下,中心曲《回忆》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起了观众的情感共鸣,全面提高了音乐剧的表演效果。

(三)烘托舞台氛围

音乐剧舞台氛围渲染的关键在于音乐、舞美、舞蹈演员的形态语言等因素,单分析舞蹈元素,节奏多变的踢踏舞、性感妩媚的探戈以及优雅的华尔兹均具有烘托舞台氛围的效果,音乐剧作者可以将不同类型的舞蹈元素均融入音乐剧的创作中,并在剧情的引导下,发挥抒情、叙事以及渲染作用,进一步增强音乐剧的表现力,为观众呈现出不一样的舞台画面。

(四)塑造人物形象

文学作品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方法,而音乐作品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则借助旋律进行,这些不同的艺术表现方法,在人物形象的塑造过程中均具备平面化特点。音乐剧中的舞蹈元素最为关键的是为观众呈现丰富立体的人物形象,舞蹈演员在音乐剧表演过程中利用柔弱或有力的肢体动作,为观众呈现出剧中人物立体化形象,通过此种艺术表现方法提高音乐剧的情感表达效果,在情感与情绪方面引起观众共鸣。比如,在音乐剧《芝加哥》中,在展现人物性格时便通过诙谐或风情万种的舞蹈风格体现,并联合使用爵士音乐,通过岁月感的唱腔,表现出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由此看出,在音乐剧中,舞蹈动作可以体现相应的人物形象,增强表演效果。

(五)推动情节发展

音乐剧中,舞蹈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相较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舞蹈演员可以利用自身肢体动作推动剧情的演变,在烘托戏剧表达主题思想的基础上,体现出剧中人物的情感变化曲线,保证剧情发展的完整性与流畅性。比如,在《俄克拉荷马》中,女主角便通过芭蕾舞方法表现情感,幻想自己与另一半甜蜜共舞,与观众产生心理共鸣。随着剧情推进,后半段出现三人舞表达不同情感,利用节奏慌乱的双人舞体现出剧中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由此看出,随着音乐剧的推进,舞蹈可以流畅表达人物复杂多变的情感,为剧情的演进打下了基础。

(六)突出主题思想

不同的舞蹈风格会为观众带来不同的艺术体验,为了更好地为观众呈现音乐剧中表达的思想与情感,应综合运用不同的舞蹈动作,表演者可以通过自身节奏与肢体动作,在舞台上生动展示人物传递的情感,表达出音乐剧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绪,体现舞蹈独特的魅力与作用。音乐剧具有戏剧性特点,人物内心处于波澜起伏的状态,若表演者只是简单利用歌唱方法表达人物情感,则会带给观众枯燥乏味的感觉。为了表达出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此时便应引入不同的舞蹈形式,推动音乐剧走进观众内心,产生心灵共鸣。比如,表演《巴黎圣母院》时,虽然舞蹈与演唱由两组人员完成,彼此独立,但两者间又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可以更好的烘托艺术氛围。通过此种艺术表达方法不但可以更好地表达音乐剧中人物情绪,还可以增加更多的情感色彩。又比如,在《西区故事》中,出现了短暂的爵士舞、双人舞等,体现出了紧张的剧情氛围,也表达出主角对新生活开始的欢喜与向往,体现出倾诉爱意的深情,为观众展现了现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3]

五、西方音乐剧对我国舞蹈发展的启示

随着观众审美需求的变化,音乐剧也不断发展,舞蹈随之发展。国内观众大多有喜欢听故事的审美习惯,在评价舞蹈作品时以是否看懂为原则。音乐剧则迎合了人们的审美习惯,通过舞蹈展现故事情节。为了完美体现舞蹈本质,创作者应尽力将人物角色与舞蹈形式相关联,体现人物内心丰富灵动的情感世界。舞蹈艺术只有不断树立现代审美理念,走向世界,才能更好地保持并传承自身的文化。当前我国在引进欧美经典音乐剧的基础上,开始融合歌、舞、剧等三种元素,且部分专业院校设置了音乐剧学科,专门招收此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美国音乐剧中的舞蹈体现了美国精神,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在引入音乐剧的同时,应融合中华民族特点,通过创新体现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与深厚的文化传统,进而使全球均可以感受到新的音乐剧情与舞蹈节拍。

六、结语

音乐剧与舞蹈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联系日益密切。舞蹈可以借助音乐剧稳步发展,显著提升观众的欣赏层次与艺术影响力。当前,舞蹈在音乐剧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加大对两者的研究力度,可以保证融合效果,在为舞蹈赋予更为广阔发展空间的基础上,使得音乐剧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猜你喜欢
音乐剧舞蹈情感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情感
《悦读·家》开播激发爱国爱家情感共鸣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近期国内歌剧/音乐剧演出预告
音乐剧新闻
音乐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