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思政教育的创新及意义

2020-11-03 06:23谢宁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0年36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新时代创新

谢宁

摘要:新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对于高校推动教人育人的工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随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四个阶段的演进,高校要明确知道培养人的类型、培养人的方式和培养人的目的,才能明白树立正确的新发展理念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得到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高校承担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也是高校迫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主要原因。教育理念本身就一直存在于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是党、国家以及高校重要的内核,它拥有针对性和指向性两个特质,能够潜移默化的提升大学生内心的价值标准,并且影响其实际生活的行为。"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理念作为新时代高校本科教育的基本遵循,从理论来源和科学内涵上与人本观,知识观,师德观和马克思主义爱国观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指导.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理念的深度融合,构筑课上课下双向育人,师德师风育人,课程思政育人,文化铸魂育人四大工作路径具有现实性意义.

一、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演进简述

我国改革开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恢复重建期、推进发展期、深化丰富期、开拓创新期。新时代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以立德树人,我国需要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他们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主体。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经历了恢复重建期、推进发展期、深化丰富期、开拓创新期四个阶段。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大学生思想教育也迎来了恢复与重建。经过十年多的时间,1989年召开了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批判社会上出现了一些重才轻德、重科研教学轻思想工作的倾向,国家及时纠正,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二、新時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国家以及教育领域慢慢认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的作用和价值,但由于工作者和大学生受传统的教育模式影响过深,导致创新有所限制,使得教育理念的能动性不够强大。理念创新的实际情况与社会现实之间有矛盾,通过对研究创新的反思,能够发现在创新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的探究不足面对现今的发展机遇,有些工作者在理念创新方面探究不够,第一是因为传统的思维定势,相关工作者缺乏创新与变通;第二是部分高校盲目追求办大、办强,从而导致学校失去原本的特色。拥有以上两点的大学不仅教育观念陈旧,还会使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获得阻碍。加上,理念创新的效果不够明显和快速,除了影响工作者的积极性,还会影响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我国受儒家文化思想较深,使得其成为主流思想。传统的教育拥有传承性和规约性两个特点,却没有能动性和创新性,这就是传统教育理念最严重的问题。高校应该提倡新的东西,新的教育理念,给社会输入新鲜的血液,促进整体社会的可续性发展。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的队伍薄弱我国在多年里也提过很多有意义的改革目标,如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理念一直没有改革成功的原因除了应试教育太过于深入人心,还有相关的体系制度不健全,这使得快速推进素质教育存在很大的困难,从而影响了教育理念的创新。特别是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大学生是互联网的主要使用者,每天会接收很多不同的信息,如果没有形成正确的思想,非常容易走向不正确的道路,这些都对高校教育发起了挑战,锻炼了相关教育工作者。

三、新时代,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树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确的创新观念

“坚持立德树人,把其作为工作的中心环节”,高校坚持立德树人的主要表现就是提升大学生的认知和优化能力。高校想要加强思政的建设,回归立德树人,创新教育理念就是最重要的一步。高校首先一定要转变教师传统的观念,传输多样的教育思想,高校的教育对象是大学生,要全面考虑大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大学生发散思维,让大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其次是要转变大学生被动接受的习惯,坚持全面发展的理念,充分挖掘出大学生的潜能。最后要把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结合,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软实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学习借鉴国外优秀的教育理念,根据我国自身的教育情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争取创新出符合新时代的大学生的教育理念。在借鉴的过程中,不能忽略本身的文化和环境,我们不是为了复制别人的理念,而是为了创新自己的理念。结合我国自身情况,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

(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保障的机制完善保障机制是实现理念创新的重要基础。政府应该探索出多样化的共建基地,以此来拓宽创新渠道、整合不一样的资源,最后形成二者优势互补、共同教人育人的机制。完善保障机制的第一步就是要树立新型发展的教育理念,创建全面的引导体制,推动教育理念的快速发展,提高理念创新的水平。第二步就是加强建设高质量队伍,提高思想的影响力度,建立双管齐下的体制,确定好理念创新的具体分工,提升理念创新的执行力度。现今,要想真正达到理念创新的目标,就一定要增强教育理念创新的宣传力度。像高校可以进行线上线下宣传,从而建立起独特的理念创新宣传体系,以此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集聚力。线上宣传可以在新闻栏上宣传或者推进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构建网上宣传的教育体系,主动占领互联网阵地,积极传播理念创新的正能量,与红色基因相结合,创造新的时代。而线下宣传一般是校内的海报、条幅等形式,在高校内积极传播正确的创新理念思想,鼓励大学生主动参与进来。

四、新时代,对学校德育的顶层设计

德育是新时代背景下的德育,体现新时代的特征,适切新时代的特质,为着新时代的目标;新德育是强调“人生行谊”的德育,着力点在学生品德发展的生活基础,强调在学生生活基础的实际背景下展开人生行谊的教育;新德育是在学生的能动性基础上展开的德育,强调内源性动力的激发,强调在学生能动发展的基础上展开教育,指向独立面对未知未来的核心素养;新德育是凸显人类文化延续与传承使命的德育,强调对人类文化,特别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沉淀下来的道德观念、政治意识、处世准则、行为规范的延续与传承。

五、新时代,对思政课教师的基本要求

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政治要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情怀要深,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思维要新,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视野要广,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自律要严,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人格要正。有人格,才有吸引力。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

结语

总之,唯有科学的、创新的教育理念,高校才能进行科学的、创新的教育实践,高校要努力做到让理念明确在心中,科学实践在生活中。新时代的发展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应该创新,不仅可以推动高校的快速发展,还能得出意想不到的结果。好的创新需要正确的引导,现在因为内容与现实不融合、保障体制不完善等,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存在实效性弱、创新内容有限制等问题。新时代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要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最大程度的满足大学生的需求,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展,积极培养大学生成为新时代中流砥柱。高校教育工作者不断完善知识、丰富自身阅历、开放思维与创新的精神,坚持教育的不断改革。

参考文献:

[1]叶梦迪.融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化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1):81-82.

[2]候丽影,邓晨光.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7):134.

[3]王霞,王娜.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18):9.

[4]李宝研,李久东,韩毅.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研究综述[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9(17):2.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新时代创新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