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0-11-03 06:09王子昂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0年36期
关键词:中学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王子昂

摘要:创新思维能力是未来的高科技信息社会高素质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怎样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一名教师肩负的历史重任。教师要以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唤起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逐步养成创新习惯。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数学教学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社会对人才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不但要求知识渊博,而且要求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教育既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又是人才使用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需要不断的改革,我们提倡的创新教育,不但在教育的设备、手段、工具要更新,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呢?

一、激发好奇心,唤起创新意识,使学生想创新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勇于求新的心理取向。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好奇心、求知欲与创新思维是紧密相连的,它们是创新思维的起点。好奇心可以唤起创新的意识,激发创新的动机,推动人们进行创新思维活动。唤起创新意识就是要唤起学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因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问题情景,打破学生的认知平衡,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好奇中主动探究、质疑,从而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的潜能,培养创新能力

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學生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就能主动对外界信息,对新情况、新变化及时作出反应,主动发现问题,引发思考,进行探索活动,不断求异创新,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营造教学氛围,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敢创新

数学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老师是数学学习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手、眼、脑并用,引导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会学习。

三、注重合作学习,培养协作精神,使学生能创新

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生间在年龄、经历、学习内容等方面的相似性,决定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有诸多的共性。挖掘和利用这些共性能在同学间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感染和激励的效果。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正是建构数学学习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强大凝聚力力和生命力。

四、加强思维训练,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会创新

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会创新,一是要训练敏锐的观察力。敏锐的观察力是创新思维的前提,是创新思维的起步器。加强观察力的训练,引导学生深入、细致的观察,根据问题的具体特征,寻找独特的解题方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是重视想象力的训练。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创新的重要表现形式,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加强数学问题形象化、直观化的训练,诱导学生联想,丰富的想象力是创新思维的基础。

三是加强多维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面寻求答案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打破框套,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观察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尤其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及多题归一等变式训练,达到使学生巩固与升化所学的知识,提高解题技巧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独创性。

五、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是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巧妙恰当地提出问题,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能够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数学问题情境中,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再加工,设计一些具有疑问性、思维性、说理性、扩散性、等特点的问题,使得新的需要与学生原有的数学水平之间产生了认知冲突,这种认知冲突能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因此,合适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引爆”器。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创设问题新颖有趣,引人入胜,就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便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二是以科学的教学方法为手段,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互助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发生过程的学习,杜绝消极被动地获取知识,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索去发现规律,掌握规律,这是创新精神的体现。老师在课堂上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条必备条件。让学生探索、思考和讨论,得出结论。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多方面的,让我们尝试创造性地运用这些方法,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只有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才能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形成创新思维、产生创新能力、建构创新人格的新时代人材。只有致力于创新教学的改革和探索,才能有不断创新的方法,才能为祖国培养创造性人才,才能在伟大的转变过程中创造出辉煌的业绩。

参考文献:

[1] 任志瑜. 探索方式变革引导高效学习——则“用教材教”的学习案例及其思考[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上旬),2009(1):78-80.

猜你喜欢
中学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数学竞赛数列求和的探究
中学数学竞赛数列求和的探究
构造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