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扬 邢承喜 陈征宇
【摘 要】目前国内大部分体育场馆的为满足冬奥会要求,需进行升级改造,而且经过多年运营,许多场馆已经进行了多次改造,管线错综复杂,场馆空间经过多次分隔改造,与原施工图纸不符。场馆的运营性质变化大,机房等部位调整多,原始条件排查、改造困难。工期紧,对原有场馆墙体及管线摸排困难,在人工及时间上耗费巨大,且准确性及可信度并不是很高;解决在施工中原建筑体与图纸不符,管线的碰撞,地面平整度等这些问题是本项目的重难点。采用测量机器人--MR技术,能够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满足改造需求。本文以某项目为例介绍测量机器人--MR技术在既有大型公用设施改造的应用。
【关键词】3D扫描仪;BIM;逆向建模技术;MR设备
1.工程简介及背景:
本项目为大型公用设施改造工程,场馆的运营性质变化大,机房等部位管线等调整多,原始条件排查、改造困难。
本项目为2022冬奥会改造工程,功能为冰球比赛场地及赛时需求配套的功能房间,功能改变导致许多管线及建筑格局需要更改,工期紧,对原有场馆墙体及管线摸排困难,在人工及时间上耗费巨大,且准确性及可信度并不是很高;解决在施工中原建筑体与图纸不符,管线的碰撞,地面平整度等这些问题是本项目的重难点。
2.MR技术简介
目前在国内外MR技术涉及诸多学科如几何计算、传感器、图形学、计算机学、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等,在机器人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造、逆向工程、机器视觉、激光遥感测量、立体3D影像、人机交互、虚拟现实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在,人们仍沿用着千百年来的做法,更新的只是工具思路却没变,作为从事建筑行业的人士有义务去发现好的想法来强化本行业。有效的提升生产效率,提高装饰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
MR技术颠覆传统工作模式,MR室内模型贯穿整个项目流程,使各项目主体利益最大化。施工图联动修改,及时更新,提高工作效率。项目全程3D可视化设计,改变设计思维模式给业主更直观效果。
MR技术实现“所见即所得”,对设计的细节部分可以清晰、真实显现。支持多名设计师协同设计。强大的预算功能,节约项目成本。
3.扫描仪与BIM技术结合对机电管线扫描
在3D扫描技术与BIM技术结合的前提下进行机电管线的深化设计,并不是以设计图纸为基础进行深化工作,而是以现场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的深化设计。应用BIM技术进行管线的深化设计和碰撞检查,彻底消除管线的硬碰撞、软碰撞问题,减少在施工阶段可能存在的返工的可能性,保证了室内管线的间距和吊顶标高,还可以利用碰撞优化后的三维管线方案,进行施工交底、施工模拟,保证施工进度。施工完成后扫描的点云数据与BIM模型进行对比,检查现场与BIM模型的偏差,为业主运维及以后的改造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和数据。现场完成机电改造施工后,利用3D扫描技术进行施工验收,完成无接触式的实测实量。对管道安装的水平度、垂直度及坡度都可以在计算机中进行详尽的复查,确保符合设计与规范的要求。
同时,可以将施工完成后扫描的点云数据与BIM模型进行对比,检查现场与BIM模型的偏差。按照点云数据的位置,进一步调整BIM模型,获得与建筑物一致的竣工BIM模型。最后将BIM模型,点云数据,及全景照片一同存档,为业主运营再次改造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与数据。
4.扫描逆向建模技术与MR设备在改造工程的应用
MR混合现实技术,能够将虚拟的BIM模型及软件生成的施工工艺模拟与真实世界的建筑实体模型相叠加。因拆除施工作业的特殊性,结合MR混合现实技术进行操作交底,着重阐述机電管线拆除工艺以及拆除工序的交接、安全施工交底。操作人员直接通过该技术直观明确施工工艺、方法、安全控制点等并将现场施工情况实时回传至BIM管理平台进行信息维护,MR混合现实技术交底简单、明确、直接、有效的指导施工。
5.使用现场扫描数据做二维剖面图与设计图进行对比
使用三位扫描仪,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布置,获取室内三维空间所有信息,将现场的数据实时搬到电脑中进行处理,将室内人员走动、乱堆杂物等多余噪点全部清除,保证数据的完整真实性,以确保提取最真实完整的成果,根据需要自己设置平面(或者使用建筑施工时的1米线)进行剖面切割,自动绘制二维剖面图,修改绘制后的二维剖面图,可使用此图与设计图纸进行套合对比。
6.总结及分析
BIM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不断深化应用,更高的施工质量、更短的工期需求以及沿着科技化、智能化施工方向深化拓展,成为各建筑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而3D扫描仪和BIM体系结合而成的建筑解决方案无疑给BIM技术注入了新的力量,将虚拟和现实打通,完整的记录下施工现场的复杂情况,成为连接BIM模型和施工现场的有效纽带。该技术在既有建筑改造施工中极具推广价值。解决在施工中原建筑体与图纸不符,管线的碰撞,地面平整度等这些问题是本项目的重难点。
参考文献
[1] 洪军,丁玉成,曹亮,等.逆向工程中的测量数据精简技术研究[J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4,38(7),661-664.
[2] 王仁芳,张三元,叶修梓.基于相似性的点模型简化算法[J].浙江大学学报,2009,43(3):448-454.
[3] 王晓原,刘海红,王凤群等交通流短时预测理论研究进展[J].交通运输研究2006(12) :156-162.
作者简介:王扬(1993.9-),男,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助理工程师,项目技术负责人,学士,研究方向为建筑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