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课程是职业院校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对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有重要意义。职业技能竞赛是职业院校大力开展的一项学生竞赛活动,是展示学生职业技能及职业教育成果的重要平台,是高职课程改革的验金石以及指向标。本文将对当前高职课程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当前高职课程改革所取得的成效主要有三个方面,并指出当前高职课程建设存在问题,进一步提出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高职课程改革路径,希望能为相关研究带来启发。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高职院校;课程改革
一、前言
高职院校作为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不断发展,第三产业规模也不断扩大,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量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但同时对人才的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在各职业院校及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几十年时间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走向各行各业,奋斗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职业教育与社会的需求相比,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比,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其中一个的方面就是课程改革方面。课程是职业院校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目标、培养途径、培养方式、培养要求、培养理念等各个方面都蕴含在课程中,因此,课程对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有重要意义。职业技能竞赛作为在国家层面以及省、市、县层面都大力开展的职业院校学生竞赛,得到了学校以及社会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即培养具有较高职业技能人才为主。因此,职业技能竞赛是高职课程改革的一个验金石和指向标。本文将研究分析当前高职课程现状,提出其改革取得成效和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高职课程改革路径,为进一步促进高职课程改革、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高职课程改革现状
(一)高职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效
课程改革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和关键任务,得到了职业院校的高度重视,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体系不断健全
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和需求,结合各类课程的特点,建立了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理论课等课程多元一体的课程体系。当前高职院校各科目课程体系中,均包含了上述课程。同时,这些课程为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教育人才提供了充分的保障。职业教育人才作为专业技术人才,其一方面需要理论知识作为支撑,一方面需要以技能作为能力核心,其课程必然需要包括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另外,职业技能虽然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技术人才的职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技能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有机的组合,或者要求职业人才具有某一行业、某一领域多方面的职业技能,因此,其课程也必然是多元的,包含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笔者在相关调查中发现,当前大部分高校职业院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大都包含了20门以上的课程,高职院校初步建立了多元一体的综合课程体系。
2.课程评价机制初步建立
课程评价机制是课程质量的重要保障。当前高职院校积极建立并完善课程评价机制,大部分高职院校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课程评价机制,对学科建设、课程开设、课程教学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通过课程评价来推动高职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以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教育主管部门也通过开展学科评估、教学质量评估及教师教学竞赛、学生职业技能竞赛等方式,检验高职课程效果,作为其评价的重要维度和指标。因此,课程评价机制的初步建立让高职院校课程质量及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有章可循。
3.师资队伍及教学硬件条件不断改善
师资队伍作为高职院校课程重要的软件条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一方面,相关调查发现,当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不断年轻化,学历水平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教学水平持续提高。另一方面,各校通过不断加强职后培训提高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通过各种培训、教研、教学比赛活动,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素养,为高职院校改革提供师资力量支持。在教学硬件条件方面,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也不断加大,高职院校的教学场地、器材、设施等硬件条件也得到了改善。师资力量和教学硬件条件的不断改善,为高职院校课程开展及课程改革提供良好的条件和基础。
(二)高职课程存在的问题
高职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要求和社会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距离,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当前高职课程教学中存在种种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课程目标的职业性不强
职业院校与基础教育及本科教育都有很大区别,它是一种专门教育,培养的是某个行业或者某个岗位的职业技术人才,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专一性,这种特点也势必对其课程提出了要求,要求其课程目标具有与该专业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保持一致,体现岗位的内涵。但在实际调查中发现,部分高职及专业的课程培养目标与本科院校差别不大,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课程目标性不强,难以做到学以致用,体现不出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点。课程目标职业性不强,一方面是高职课程在建设时未树立明确目标或其目标存在偏差,另一方面是高职课程目标未得到严格执行。课程目标职业性不强对于职业人才培养的影响是决定性和方向性的,在高职课程体系建设中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
2.職业教育课程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
职业教育作为与市场需求紧密相结合的教育,其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的需求开设专业及确定专业规模,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是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或者岗位的能力需求。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按照突出实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虽然当前职业教育课程内容随着市场的要求进行了调整,但整体上呈现出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调整呈现滞后性,当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高职课程内容因为体制机制等各方面的原因,其调整未能及时跟上步伐,与实际需求相脱节;另一方面是许多职业院校教育课程内容设置只是在普通高等学校的基础上进行简单删减或调整,并未依据职业教育课程的特点进行针对性设计,课程内容的学科逻辑性较强,理论性较浓,知识点重复较多,重视原理和结论,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与实际需求脱节。
3.实践操作流于形式
在调查中发现,虽然当前高职院校各专业均包含实践课程,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实践流于形式。在实践课程上,存在部分学生动手另一部分学生看热闹的情况。在校外实习中,部分学校为学生安排的实习岗位与其所学职业技能关联性不大,甚至是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重复性劳动,对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并无太大帮助。
三、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高职课程改革路径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制造业的重要性开始凸显,其不仅是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求的重要保障,更是提供就业岗位的重要产业,可以说其关系整个国家的国计民生。世界各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每年举办职业技能竞赛上。其中,世界技能大赛已经举办了45届,被称为“技能奥林匹克”,在47个技能门类中设定了国际标准,内容涵盖艺术创作与时装、建筑与工艺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制造与工程技术、社会与私人服务、运输与物流等。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由教育部牵头、国务院有关部门及社会组织公共举办一项公益性、全国性职业院校学生综合技能竞赛活动每年举办一届,是专业覆盖面最广、参赛选手最多、社会影响最大、联合主办部门最全的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赛事。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于2019年5月7日在天津全面开赛,参赛选手约1.8万人,比赛为充分展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集中展现职业院校师生的风采,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产教结合,更好地为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此外,各地、各高职院校开展了丰富多样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成为当前职业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下文将结合笔者的教育实践和研究实践,根据国内外学者已有研究,提出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高职课程改革路径。
(一)明确高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开发和实施的逻辑起点,明确课程目标也是高职课程改革发展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高职课程首先要明确其职业教育的总体目标,即为社会培养专业的职业技术人才。在明确职业教育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再明确每个专业课程体系的目标,如会计专业,即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会计人才。最后需要明确每门课程的培养目标。明确高职课程目标体系是高职课程改革和建设的第一步,可为后续的高职课程改革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建立课程内容动态化调整机制
课程内容体系是高职培养的核心,有什么样的课程体系,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课程体系是课程目标在培养层面的体现和實现途径。在明确高职课程目标之后,高职院校需要根据课程目标构建课程内容体系。但课程内容体系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动态化调整。对高职院校课程内容体系进行调查发现,其调整有一定的滞后性,没有随着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而动态调整。因此,要在机制上下狠功夫,破除障碍,建立高职课程内容动态化调整机制,灵敏地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调整。
(三)加强高职实践课程教学
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的最大不同就是职业教育强调职业技能的教学,这一点从职业技能竞赛上也看得出。职业教育虽然也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但是以及职业技能作为核心。技能的培养必须依赖实践课程。当前高职院校虽然都开设了实践课程,但是部分学校在实施层面没有将其落到实处、发挥实效。实践课程教学的缺失,必将影响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及熟练程度。一要提高对高职实践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将其摆在高职课程体系的核心位置。二要以“人人都参与,人人都提高”作为高职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及要求,避免形成少数人实践、大多数人看热闹的场面。三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实习的作用,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对接,为高职毕业生提供与其专业相契合的实习岗位,为其提供锻炼职业技能的宝贵机会。
(四)建立课程教学考核激励机制
课程教学考核激励机制作为对教师教学的一种反馈和强化,能对教师实施课程教学发挥导向和引领作用。为此,可以考核激励机制,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科学、客观、全面地考核评价,作为其绩效考核等方面的重要依据,以此激励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钢.职业技能竞赛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内江科技,2020(6):48-49.
[2]李云伟.以职业技能竞赛带动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2):46-47.
[3]张乾,马桂香,张爱文,等.职业技能竞赛推动课程改革调研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47):15-16.
[4]陈晶晶.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及问题探究[J].成才之路,2011(35):12.
[5]王健民,陈慰萍.高职实训课程评价的发展现状及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8(1):40-41.
基金项目:以专业技能竞赛促进高职课程改革的实践 研究编号:2019Y10
作者简介:陈伟诚(1983—),男,壮族,广东茂名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