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思政”现实意义探析

2020-11-03 05:43朱诗琦温龙英
青年时代 2020年23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朱诗琦 温龙英

摘 要:高校“课程思政”注重在思想价值引领的基础之上完善对高校学生的教育方式,将思想育人、道德育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课程思政”实践对教育本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引言

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加强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和统一,有利于社会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理念上的凝聚和团结。高校是党进行意识形态宣传工作和思想建设的前线,也是肩负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责任的重要阵地。因此,进一步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势在必行。

“课程思政”理念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旨在把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相辅相成,形成协同效应,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教育强则国家强[2]。“课程思政”理念的现实意义,不仅在于更新变革教育形式,而且是通过教育的手段,帮助高校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具有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决心和信念的新青年;同時,通过将高等教育建设和我国未来社会发展方向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实施。

二、助推“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完成

“立德树人”是“课程思政”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的。从古汉字的形体组成上,“德”字可以理解为眼睛看得见,耳朵听得清,心里能感知判断,手脚能将其践行,在调动个人感官的基础之上达到知行合一。“立德”是指树立德业,“树人”则是指培养人才,即教师肩负着帮助学生树立德业,实现全面发展的责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需要术业有专攻,传授专业知识给自己的学生,而且需要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以德育人,塑造学生的人格和灵魂。

传统的教育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教育各自专业化,思政理论课教师几乎不谈具体科学的知识,而具体科学专业课的教师也只顾本专业的知识教学,没有对知识背后折射出的思想价值与文化内涵进行挖掘。实际上,这种教育模式是对关于人本身的培养和对其专业性、知识性培养的割裂,使得教育缺乏全面性的目标构建,进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所阻挠。这就要求高校对当下的育人方式进行革新和发展,推动其他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打造非思政专业课教育“润物细无声”的隐形育人功能。

“课程思政”正是要求非思政专业课的教师具有一定的思政育人能力,即教师进行专业课教授时,不仅着力于知识本身的讲解传授,而且要有意识地去挖掘隐藏在知识背后的价值、哲学、文化内涵等意蕴。这样的授课方式,对专业课教师的要求除了深厚的专业知识素养之外,还有良好的思想素质。

“课程思政”理念下,思政教育者和其他专业课的教师达成一定育人的共识,加强专业之间的交流互通,互谈经验方法,让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更好地结合。邓小平曾明确地指出:“工作上出现问题,往往不是哪一个人不合格,或者犯了错,而是因为合作不好,形成了几套马车。”[3]在“课程思政”理念实施的过程中,各专业课教师之间重视合作,协同思政专业的教学育人工作,深入挖掘非思政专业课蕴藏的德育内涵,使得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内容与专业课程的知识点进行精准对接,最终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整合,助推“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完成。

三、推动高校内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涵盖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取向,在社会生活的精神领域占据着引领和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当前,党领导下的统一意识形态的任务正是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注重社会意识形态的宣传工作,同时需要将其实践融入国民教育的各个领域。

高校作为高等教育实施和高级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肩负着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高校“课程思政”作为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新局面的重要理念之一,强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力求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高校教育的各个层面,让学生成为高校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第一接触者和直接受益人,形成以高校教师为主导,以身作则、以德育人的教育新局面。同时,在高校学生学习生活和日常校园文化活动中,同学、师生间也更容易营造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氛围,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融入高校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学生在思想价值观念的习得和运用的过程中,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和传播者,从而培育出有理想、有道德、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青年。

因此,加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不仅关乎教育对人本身全面发展的培养,而且有益于高校学生的意识形态的统一,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主义伟大理想目标实现相结合。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课程思政”的教育不同于专业课的教学,具有专业性知识的人才固然可以为社会国家作出贡献,但如果局限于专业知识,突显的仅仅是某一种人,而并非真正意义上全面发展的人。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的全面性,不仅体现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之中,在更大程度上,他们能自觉产生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制度自信,具有民族情怀、家国情怀,积极主动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和实践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我国社会精神生活领域占据主导和引领地位行为规范和准则,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为本质的体现。在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全面展开思想育人的方式,使得高校学生习得社会主义道德准则,规范自身行为,将个人的愿望与国家的事业结合起来,将自我价值的实现熔铸于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夯实思想基础和人才基础

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的方向[2],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高校“课程思政”正是在坚持党的领导方针和思想路线的基础上,将非思政专业课教师对学生隐性教育的作用与思想政治专业课显性教育的作用形成合力,推动高校教育的全面立体化发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高校是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不仅需要具有专业水平的知识人才,而且需要其价值取向符合我国当前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在高校“课程思政”的践行中,每个教师都有责任讲好中国故事,让高校学生能够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有基本的认识,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成因,培养其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且,他们能将这种专业知识的储备和精神上对国家、民族的自信带到学习生活以及社会交往中。

在高校“课程思政”的背景下,各专业课的教师,都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生活、认识中华民族的发展史、认识世界格局的形成与变化过程,了解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的走向,能够对国际社会的复杂言论作出理性判断,从而坚定学生社会主义信念,让其主动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4]。青年是社会的新人、时代的新人,也是社会发展的接班人,青年一代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未来的发展状况。因此,高校要重视青年人的身心发展状况,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价值取向,进一步统一青年大学生的意识形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的发展调控更加坚定稳固的方向,为祖国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高校“课程思政”实践中,思想价值引领作为统一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部分,推动了高校学生群体在意识形态方面的统一、整合。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5]的背后是社会意识形态统一的支撑。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意识形态不仅会起到团结民力、凝聚民心的作用,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和思想状况也将作为意识形态的部分,在社会建设和国家发展的过程中转化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物质力量。

五、结语

青年不仅要扣好人生中的第一颗扣子,而且每一颗扣子都要稳妥而谨慎地对待。高校“课程思政”是意识形态把关的重要一环,可以及时纠正即将扣错或已经扣错的衣扣,引导扣正确的同学继续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老子》有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踏实走好人生每一步,如此才能作为社会一员,走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每一步。

参考文献:

[1]倪光辉.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001).

[2]张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01).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中国共产党网.改革开放呼唤新时代青年奋发有为[EB/OL].(2019-01-31)[2020-07-01].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9/0131/c40531-30600662.html.

[5]新华社.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19-11-05)[2020-07-01].http://www.gov.cn/xinwen/2019-11/05/content_5449023.htm.

基金項目:江苏大学第18批大学生科研课题立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8C546。

作者简介:朱诗琦(2000—),女,汉族,四川绵阳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温龙英(2000—),女,汉族,福建龙岩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