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奥尔格·冯·克罗格 布尔久·屈曲凯莱斯 希科·本-梅纳赫姆
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是二战以来人类共同面临的最艰巨的挑战之一。国家卫生管理部门、制药公司、大学和研究机构都在竞相寻找治疗方法,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一种超快创新方法,其核心是对已有的创意、知识和技术加以重新利用。再利用的五大原则,对于危机中需要快速创新的企业管理者同样具有重要启示。
1.抓住你的创新问题 首先,管理者需要快速评估并认清创新应当瞄准的问题。把现有技术视为可能的解决办法,或许能让你对问题有新的认识。
2.快速盘点你的知识和资源 要成功进行再利用,你需要快速盘点“有用之物”,列出现有的产品、设施、数据库、软件、人才和专业知识。随着不确定性和紧迫性的增加,当组织能夠利用好手头现有的资源和知识,再利用才最容易取得成功。
3.使用新兴技术 云计算、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其他新兴技术,为超快创新提供了两方面的便利:一是数字平台让关键参与者能够共享信息和共同创造知识;二是机器学习与大数据相结合,可以快速找出需求与解决方案之间的有用关联。
4.鼓励开放式、跨学科合作 管理者可以利用开放式平台,发起众包竞赛,征集利用组织现有资源的新解决方案,从而找到满足社会需求的新方法。
5.快速整合终端用户 你不能等着市场调查告诉你终端用户的需求是什么,而必须建立沟通渠道,让终端用户更轻松地表达自身需求。
格奥尔格·冯·克罗格 布尔久·屈曲凯莱斯 希科·本-梅纳赫姆
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是二战以来人类共同面临的最艰巨的挑战之一。在这一片动荡不安之中,国家卫生管理部门、制药公司、大学和研究机构为了挽救生命,遏制疫情造成的严重社会和经济影响,正竞相寻找治疗方法。在组织与专家们争先恐后地寻找创新疗法时,他们也在重新界定创新方式。
制药行业的传统创新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流程,从发现并制备可能的药物化合物开始,经过精细的提炼和筛选阶段,渐进式地开发药品、开展临床试验,直到通过上市审批。对于未来的药物开发而言,这种模式仍会是最有效的做法。不过,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另一种超快创新方法作为辅助,其核心是对已有的创意、知识和技术加以重新利用。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再利用的五大核心原则,并讨论这些原则给危机中需要快速创新的行业、组织的管理者带来的启示。
由于药物再利用(也称为“药物再定位”)是针对安全性已获证实的现有药物,寻找它们在其他方面的治疗用途,相比重新研发药物,这样做有望令开发人员免于昂贵且耗时的药品安全性试验,从而大幅降低研发耗时、风险以及成本。许多开创性的新药最初是针对其他疾病开发的(最广为人知的是后来成为“伟哥”的心血管药),但研究人员无意中发现了其他用途。近年来,制药行业不断打磨老药新用的系统性方法。如今,事实证明,这些方法是卓有成效的,它们通过应用自动化技术(比如高通量筛选)或计算生物学,寻找药物与疾病间的对症关系。
鉴于疫苗研发可能会耗时数月,因此,人们迫切需要能够缓解患者症状以及避免死亡的再利用药物。目前,已有多项药物再利用计划在推进之中。
近几个月来,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针对四种有希望的候选药物开展了临床试验:瑞德西韦(一种研究用广谱抗病毒药物)、氯喹或羟基氯喹(用于预防和治疗疟疾)、洛匹那韦联合利托那韦(该药用于一种艾滋病病毒疗法)、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合干扰素β-1a。除了少数例外情况,为了迅速将治疗方法推向市场,多数大型制药公司目前正致力于老药再利用项目。例如,4月初,诺华制药公司(Novartis)的鲁索替尼已经进入针对新冠病毒重症患者的临床试验,该药于2011年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骨髓纤维化。
再利用在制药行业是普遍做法。不过,在其他行业,如今它也已经成为应对疫情危机的主要超快创新方法。例如,朗姆酒和威士忌酒厂已经开始生产洗手液和消毒剂。类似地,为了满足全球需求的飙升,妮维雅(Nivea)、欧莱雅(LOr al)和路威酩轩(LMVH)等化妆品生产企业也开始生产洗手液。家用电器制造商戴森公司(Dyson)正在开发采用其空气压缩技术的呼吸机。
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和埃隆·马斯克(Elon Musk)都分别再利用了自家火箭公司——Blue Origin和SpaceX——的制造能力和专业知识,为医疗工作者生产3D打印防护面罩。
在这类超快创新计划背后,具体的再利用逻辑可以概括为五大原则:抓住创新问题、盘点资源、采用新技术、鼓励协作,以及整合终端用户。
1.抓住你的创新问题 首先,管理者需要快速评估并认清创新应当瞄准的问题,无论它是解决呼吸机短缺问题、支援医疗保健人员,还是研发冠状病毒疫苗。这是把问题与现有资源、想法、知识和技术相互匹配的关键所在。
把现有技术视为可能的解决办法,或许能让你对问题有新的认识。如果你的目标是防止人们被传染,你就有必要尽可能多地了解病毒——它的DNA、复制和传播过程。需要留意的是,对你所面临的问题而言,最有价值的知识可能来自你的组织之外。
2.快速盘点你的知识和资源 要成功进行再利用,你需要快速盘点“有用之物”,列出现有的产品、设施、数据库、软件、人才和专业知识。随着不确定性和紧迫性的增加,当组织能够利用好手头现有的资源和知识(其中有些可能是不被看好的副作用或副产品),再利用才最容易取得成功。例如,如果针对另一病症开发的药物证实有效,而又没有其他治疗方法可选,在这种情况下,对已获批上市销售的药物,超出其标示的适用范围用药,是治疗疾病的一种常见做法。事实上,因为缺少更好的替代藥品,FDA最近批准在药品核准标示外使用氯喹,用于治疗新冠病毒。
其他近期的再利用例子包括Hospitainer和欧莱雅。前者将集装箱改造成移动医院,可以运往危机地区提供快速医疗救助;后者将其厂房设备转用于生产洗手液。虽然洗手液的生产流程相对简单,但稀缺程度更高的资源(比如欧莱雅的清洁生产设施和灌装设备),提升了这种普遍急需产品的生产水平。
创造性地对待副产品,可能是另一种有价值的再利用方式。例如,近几年来,乳制品生产商越来越多地推出添加乳清的高蛋白产品,瞄准注重健康的消费者,而乳清一度被视为奶酪制造过程中一种有问题的副产品。
在所有这些例子中,产品的复杂性及其与新产品特性的相似程度,对于再利用的有效性有重要影响。如果现有知识领域与目标知识领域间的差距更大,知识再利用的有效性就可能会随之降低。
3.使用新兴技术 云计算、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其他新兴技术,为超快创新提供了两方面的便利。首先,数字平台让关键参与者(如用户、专家、出资人、公共和私营组织)能够共享信息和共同创造知识。
例如,世卫组织的疫苗开发行动,就借力了由众多不同类型组织的专家所组成的庞大在线社群,这个社群会规划和协调他们的工作,并共享协议、研究成果和相关知识。
第二,将机器学习与大数据相结合,可以快速找出需求与解决方案之间的有用关联。如今,药物再利用获益于计算生物学和自动化技术,这些技术帮助研究人员筛选现有药物,从中找出哪些可以有效治疗特定疾病。虽然计算生物学在药物研发方面的应用存在局限性,但对于快速确定可行想法来说,它是非常有效的。
如果问题信息和解决方案清单有数字版本并在平台上共享,就能减少寻找有效匹配所需的工作量。例如,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达摩院开发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诊断工具,利用一位顶级放射学家提供的指导原则,可以在20秒内从患者的CT扫描结果中诊断出是否患有新冠肺炎。在中国疫情暴发期间,该工具帮助26家医院的医生迅速筛查了超过3万份病例。
4.鼓励开放式、跨学科合作 为了快速抓住创新问题并找出可能的解决办法,至关重要的是鼓励并支持开放式、跨学科合作。在药物再利用方面,一些意见领袖在自己的患者和治疗团体中变得非常有影响力。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新冠疫情中。例如,慈善家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夫妇(Bill and Melinda Gates)及其名下基金会的专家们,为危机响应提供了大量帮助。虽然其财务支持非常重要,但更加关键的是在理解如何协调全球性跨学科合作方面,这类基金会所贡献的专业能力。
鉴于形势紧迫,管理者对制药公司科研人员全球社区的开放度和支持度,就成为寻找新冠病毒治疗方法的首要成功因素。随着公司开放其内部资产,科学界实现再利用的可能性也将倍增。
众包(crowdsourcing)是一种众所周知的危机响应方式,包括检测受污染的饮用水、救灾协调等。众包背后的理念是突破组织和职能边界向专家提出问题,并请这些专家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为了应对眼下的疫情,组织可能会越来越多地发起公开征集或创新竞赛,以期找到利用现有产品、服务和设施提供新冠病毒危机解决方案的新做法。
一些“新冠病毒马拉松”(coronathons)活动已经开展起来。例如,由3D打印企业组成的国际网络Mobility Goes Additive推出了weboostam.com网站,这个3D打印在线平台的特色是提供专门针对新冠病毒的用例,包括成员提交的防护面罩、口罩和免手触开门器。本着开放和协作的精神,管理者可以利用这类平台,发起众包竞赛,征集利用组织现有资源的新解决方案,从而找到满足社会需求的新方法。
5.快速整合终端用户 为了通过超快创新满足终端用户的迫切需求,你不能等着市场调查告诉你这些需求是什么。你必须建立沟通渠道,好让终端用户更加轻松地表达自身需求,而管理者也必须在创新过程中迅速满足这些需求。事实上,综合运用患者的信息,是治疗疾病的一个关键因素,对于那些有必要快速创新的疾病尤为如此。
患者提供的疾病症状信息是非常宝贵的疾病及其演变知识来源,对实现超快创新而言至关重要。它们可以通过YouTube视频和谷歌搜索的形式自由分享。同样,在目前疫情中,医疗保健工作者正处于医疗设备创新的最前沿。例如,范德堡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的工程师们,与该校医学中心的医生合作开发了一款呼吸机原型。如果没有这些医生提供的意见,一些基本功能,比如压力传感器和报警器,可能就会被遗漏。以这种方式将医疗工作者和患者纳入创新过程,无论对于快速确定需求,还是节省设计时间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眼下的新冠病毒大流行之中,我们是否以及何时能够获得疫苗并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还存在著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有充分的理由满怀希望。制药行业与其合作伙伴掌握了药物再利用的关键原则,已经在进行各种各样的测试。现在,医疗卫生部门之外的管理者正在勉力应对这场疫情可能造成的长期、重大的社会和经济后果,而医疗行业围绕药物再利用的超快创新经验,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开发新的解决方案,应对当前和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