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琼瑛 汪琳轲
摘 要:新时代,加强学生党员教育培养是培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路径,是强化青年党员勇担当、敢作为、当先锋的时代要求,是推进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前进的伟大工程。本文通过剖析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中存在的“入口”立标不严、“关口”对标不足、“出口”达标不够的问题,将从“固上游”“畅中游”“深下游”三个层面着手,研究构建高质量培养链条,以期为高校发展党员工作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养链条
一、引言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思想论述,生动回答了“如何认识青年学生、如何教育引领青年学生、如何发挥青年学生作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2018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8年底,学生党员数量达到180.5万名,其中新增学生党员70.4万名”[1],占全年新发展党员的比重达到34.3%。这表明学生党员队伍正以蓬勃发展的姿态源源不断地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因此,面对党和国家的殷切期望与新形势下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构建高质量的学生党员教育培养链条刻不容缓。
二、新形势下教育培养学生党员的重要意义
(一)是培育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路径
培养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就是培养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践行者和传播者,培养具有坚定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中华民族正处于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政治上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马克思主义者。高校教育培养学生党员成为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政治方向,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熔铸到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使其成为每个青年思想和行为的根本准则。
(二)是强化青年党员勇担当、敢作为、当先锋的时代要求
习近平指出,“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3]。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青年担当责任和使命的时代要求,充分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青年学生使命担当的重托与厚望。教育培养勇担当、敢作为、当先锋的学生党员,就是要对学生开展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教育,引导学生牢牢树立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切情感,对社会的责任担当和对国家的忠诚热爱。
(三)是推进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前进的伟大工程
学生党员是中国共产党新生力量的重要来源。作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不断进步的伟大工程,教育培养学生党员不仅是一项关乎国家未来的政治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全面的教育任务。教育培养学生党员助力推进伟大事业、担当作为伟大工程、勇于投身伟大斗争、奋力实现伟大梦想,就要切实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构建完整高效的教育培养链条,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功能。
三、目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党员发展“入口”立标不严
当前,高校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愿望愈发强烈,学生党员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这不仅显示出青年学生思想的进步、信仰的坚定、素养的提升,而且表明学生党员的队伍正日益壮大。但部分高校为了满足学生的入党需求,存在放松党员“入口”标准的情况,这导致党员发展“重数量,轻质量”,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例如,个别学生入党动机功利盲从、入党材料雷同敷衍等。
(二)党员教育“关口”对标不足
一方面,党员教育培养内容同质化、对象集中化、形式单一化。内容同质化,即不同环节的教育培养班次的学习内容重叠交叉的现象较为突出;对象集中化,即忽视不同层次学生的理论水平、接受程度的教育培养内容;形式单一化,即采取“教师本位”“书本本位”的教育模式,形式单一,学生理论学习兴趣不高。另一方面,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贯穿融合不够。首先,重视不够。高校对党员的教育培养往往更重视理论教育,大部分甚至全部的培训学习时间都用来上理论课。其次,条件不足。由于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数量较多,实践教育的管理成本,时间成本较大,高校无法支撑。再次,成效不高。高校的实践教育大多通过现场教学的形式进行,走马观花似的学习,往往“浮于表面”,学生甚至把其当作一次景点游玩。
(三)党员培养“出口”达标不够
学生党员是高校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很多高校止步于对党员的理论教育培养,没有将教育培养成果转化为对学校、社会、国家的贡献,未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多数党员入党后,仅参与党支部的日常活动,在班级、学院、学校、社会上没有起到应有的榜样引领和示范作用。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党员自身距离合格党员标准还有一定距离,责任意识和自我认同感缺乏;二是学校党员先锋模范的平台建设不完善。
四、构建高质量的学生党员教育培养链条
(一)固上游:精挑细选“人才种”
一是严把“思想关”。如图1所示,“思想关”作为固上游的第一关,是衡量“人才种”质量的关键。受时代特征和青年自身的双重影响,青年学生的入党动机呈现出多元化趋势。针对多元化的入党动机,高校不仅要仔细鉴别入党动机不明确、功利化、盲从化的学生,而且要积极引导、对症下药,使其在思想上、情感上、行动上认同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念、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而引领學生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二是严把“作风关”。“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讲,能不能解决好作风问题,是衡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一把十分重要的尺子。”[4]因此,高校发展党员要认真全面衡量入党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行为作风,制订一套科学客观全面的量化标准体系。
三是严把“综合素质关”。“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青年要时刻坚持理论学习,保持政治上的定力,要舍得花时间、花精力、花力气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5],不能把理论学习当作党员的“特权”。入党学生也要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中国共产党是善于学习、善于进步的“学习型政党”,这要求入党学生把学习放在首位。
四是严把“群众基础关”。群众基础反映了个人在集体中的具体形象、待人处事的原则等方面,能够较为真实地展现一个人的整体面貌。中国共产党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政党,这就要求入党学生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善于团结集体,能够妥善地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并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二)畅中游:高度重视“培养芽”
一是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两步走。首先,构建分众化、差异化、多样化的理论教育体系。根据学生的发展层次,理论水平的差异,针对性地制订理论教育内容,分众化集中理论教育对象。其次,积极探索新形式,发挥“学生本位”和先进技术的作用,通过施教主体与客体的创新转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次,创建“高校+政府”“高校+企业”的实践教育模式,拓宽实践教育平台,将实践教育真正做到“接地气”“近民情”“有收获”。
二是理论学习与专业学习两手抓。首先,在理论学习方面,构建有计划、有监督、有考核的学习机制。每月发布理论学习文件,制订学习计划,组织“集中学习”与“个人学习”,“口头交流”与“书面总结”,“成果展示”与“考核评价”相结合的学习形式,做到每次学习、交流、展示都有记录、有监督。其次,在专业学习方面,重点关注学生学习动态。通过任课教师与班委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对存在缺勤、上课玩手机等现象的学生及时“预警”,以端正其学习态度。
三是责任担当教育。首先,教育学生认清自我定位。青年学生不仅是生活在某个具体区域的个体,而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担当着历史和时代的重任,只有认清自我定位,才能为社会作出有效贡献。其次,教育学生坚持学习。只有掌握了扎实的知识技能,才能在各个领域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责任。再次,要搭好党员服务平台。通过构建党员先锋工作队服务平台,让学生参与到班级、学院、学校建设的进程中,在工作服务的实践中“明使命”。
四是实践服务培养。实践服务培养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实践,二是志愿服务。高校开展社会实践要利用好寒暑假,展开长时间、深层次的实践调研,也要用好学生在校时间,开展短期灵活的实践活动,不断拓展学生社会的平台和路径,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创造更多机会,提供更好条件。参与志愿服务是学生价值实现,自我认同的重要途径。高校对学生党员的志愿服务培养要站在人民立场,让党员志愿者能够真正为人民群众做实事;要加大对党员志愿者的专业培训,更好地提升党员志愿服务水平;要加强党员志愿服务的组织建设,提高党员志愿服务队伍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三)深下游:纵横延伸“模范果”
一是做政治标兵。高校学生党员作为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理应发挥思想引领、模范践行的突出作用。与普通学生相比,学生党员在政治理论方面有优势,能够较好地在纷繁复杂的思潮观念中,明辨是非、认清大局。因此,学生党员要积极引导身边同学向党看齐、向党靠拢,追求思想进步;要利用好“党员+班级+宿舍”的平台,深入了解所对接班级、宿舍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解答其思想上的困惑,遏制不良思想和舆论的产生。
二是做学习表率。高校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科专业成绩较强的优势,实行“党员+帮扶对象”的机制,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高学科专业成绩,这有利于提升学校学生整体成绩水平,营造良好学风,展现学生党员为学生服务的表率风范。此外,高校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理论学习方面的优势。学生党员通过与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交流学习心得、向其提供学习方法、学习帮扶,有效提升理论学习成效。
三是做工作典型。高校学生党员大多是学生干部,所以其要在建设校园的工作实践中,发挥学生干部的示范作用,做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尽职尽责地完成好每一项工作任务,带动同学配合学校教师的各项工作,激发他们参与美好校园建设的激情。学生党员在完成工作的同时,要积极反思总结,探索日常工作新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助力打造工作品牌,不断发展推进学生工作、学生党建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四是做生活榜样。“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6]学生党员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着眼于身边的小事,服务同学,敢于担当,勇于发声,把服务的范围延伸至同学生活的各个角落;服务学校,树立主人翁意识,帮助学校教师处理工作事务,参与学校的管理、建设工作;服务社会,把志愿服务的精神落实在自身行为的全过程,积极参与、组织志愿服务活动,为创建和谐美好社会出一份力。
图1 学生党员教育培养链条图
参考文献:
[1]共产党网.2018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EB/OL].(2019-06-30)[2020-07-01].http://www.12371.cn/2019/06/30/ARTI1561860413392572.shtml.
[2]张红霞.培养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N].光明日报,2019-12-11(06).
[3]新华网.习近平致全国青联十二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六大的贺信[EB/OL].(2015-07-24)[2020-07-0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7/24/c_1116035399.htm.
[4]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6-05-03)[2020-07-01].http://cpc.people.com.cn/n1/2017/0105/c64094-29000964.html.
[5]卜俊伊.關于新时代把好高校发展学生党员“入口关”的几点思考[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0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二).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0.
[6]梁柱.为人民服务:毛泽东确立的共产党人价值观[J].党的文献,2013(6):36-42.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2018年湖北省高校实践育人特色项目《“追寻改革的足迹”——“红色先锋团”实践育人特色项目》(项目编号:2018SJJPC3004)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琼瑛(1982—),女,汉,湖北襄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汪琳轲(1998—),男,汉族,湖北枝江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学生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