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兴超,李彩霞,魏代香
(日照市中心医院,山东日照 276800)
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对于早期结肠癌患者,临床多给予手术切除治疗。但是,结肠切除手术是一种创伤性比较大,操作难度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的手术。因此,多数结肠切除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不佳,术后生存率不理想。临床有研究明确指出[1],在结肠切除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实施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也有研究指出[2],术中麻醉方式不佳,是导致结肠切除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不佳的主要原因。基于此,该研究选取 2019 年1 月—2020 年 4 月日照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 例结肠切除手术患者展开研究,主要探讨多模式麻醉方式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结肠切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80 例结肠切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0 例。对照组男 23 例,女 17 例;年龄区间在22~81岁,平均(51.64±4.65)岁;结肠切除手术类型,左半结肠切除、乙状结肠切除、右半结肠切除、横结肠切除、全结肠切除患者分别有16 例、11 例、8例、3例、2例。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区间在22~80 岁,平均(51.40±4.68)岁;结肠切除手术类型,左半结肠切除、乙状结肠切除、右半结肠切除、横结肠切除、全结肠切除患者分别有15 例、10 例、9例、4 例、2 例。两组结肠切除手术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患者均符合结肠癌诊断标准;患者均实施腹腔镜结肠切除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完整,自愿参与该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腹腔镜手术禁忌证患者;中途退出研究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合并其他肿瘤或心力衰竭症状患者;治疗依从性或临床工作配合度较差患者;难以正常沟通患者。
对照组围手术期单独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术前健康宣教、心理干预、手术准备,术后积极监测病情,及时评估患者的恢复情况,指导患者饮食、运动等。
观察组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同时,联合应用多模式麻醉方式:(1)术前评估:结合患者的结肠癌发展情况,理性评估患者的病情,结合患者的年龄、身体整体状态,分析患者的麻醉承受力,辅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由麻醉师排除患者的麻醉禁忌药物,确保多模式麻醉顺利实施。(2)术前镇痛:术前进行预防性镇痛,在患者手术前一天晚上20 点,给予乐松(国药准字 H20030769)口服,1片/次。(3)术前禁食禁饮:术前8 h,指导患者停止食物摄入,术前2 h,指导患者停止水分摄入,并指导患者术前8 h 喝下清亮液体,结合患者的实际体质量,设定相应的液体含量(5 mL/kg)。术前2 h,再次饮下清亮液体(5 mL/kg)。(4)多模式麻醉:首先给予全麻辅助神经阻滞,然后对患者的创口实施局部麻醉浸润。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肌神经、腹横筋膜阻滞,阻滞药物是浓度为0.25%~0.375%的罗哌卡因(国药准字 H20173193)。麻醉前静脉给药50 mg,而后辅以 2~4 μg/kg 芬太尼(国药准字H20123297)进行麻醉诱导。若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长,则追加50 mg 凯纷(国药准字H20041508)。术后根据患者的疼痛耐受度,辅以静脉自控镇痛泵持续镇痛。若患者术后2~4 h 无不良反应出现,则及时给予200 mL以下的清亮液体口服。
(1)两组术中、术后指标:麻醉费用、术中麻醉药用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术后追加镇痛药次数、平均住院时间。
(2)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创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压疮、肠梗阻)。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术中、术后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麻醉费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麻醉药用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术后追加镇痛药次数、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创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压疮、肠梗阻)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术中、术后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术中、术后指标对比()
组别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值P值麻醉费用(元)4 567.2±998.2 4 892.3±1 213.2 0.117 0.43术中麻醉药用量(mL/kg·h)8.0±1.7 5.6±1.0 6.278 0.01术后排气时间(h)40.8±7.6 20.2±6.8 4.223 0.01术后排便时间(d)4.5±1.2 2.0±0.9 8.009 0.01术后追加镇痛药次(次)3.4±0.8 1.0±0.6 5.446 0.01平均住院时间(d)10.7±1.5 6.5±1.3 7.446 0.01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持续升高,结肠癌手术方案不断创新,腹腔镜结肠切除手术如今已经成为了结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不论是传统手术还是腹腔镜手术,术中操作均需涉及患者的消化系统,严重影响肠道正常活动。再者,术中、术后均需为患者提供胃肠减压,直到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排便,胃肠道功能完全恢复。随着临床对结肠切除手术的进一步研究,有研究学者指出,不管是什么手术,都属于一种应激源,均会对患者的身体、心理造成严重的应激反应,继而诱发不适感[5]。而这种不适感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患者的身体、心理恐惧,最后导致患者术中血压水平升高,心率加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升高,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速度慢。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近年来在临床广泛应用,该理念基于循证医学,是一种多学科共同协作的护理过程中,有效优化了患者围手术期间的各项护理措施,强化了患者的术前宣教,术前干预,有效改善了患者的术中身心状态,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有效改善医患关系与护患关系,促进患者术后尽快康复,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6]。但是,结肠切除手术会导致患者产生明显的疼痛感,疼痛也是一种应激源,也会对患者的术后康复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做好麻醉工作,保证麻醉效果理想的同时,进一步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成为临床研究热点之一。
多模式麻醉方式是近年来在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麻醉方式,可有效提升手术麻醉效果的同时,还可延长患者的镇痛镇静时间,可有效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再者,多模式麻醉可达到更为理想的麻醉、阻滞效果,可更好地缓解患者的术中应激反应,有效减少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中应用多模式麻醉,无疑可以将两种方案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进一步提升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康复[7]。再者,临床有研究明确指出[8],良好的麻醉为可术后有效镇痛打下坚实的基础,术后有效镇痛不仅可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还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促进切口尽快康复,减少术后感染发生率。从该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实施多模式麻醉方式后,观察组的术中、术后恢复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更优,可见术后恢复以及转归情况更优。
综上所述,结肠切除患者采用加速康复外科联合多模式麻醉方法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