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爱英
(临洮县中医院康复科,甘肃定西 730500)
脑卒中为临床常见和多发病,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脑卒中发病率急剧上升,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该疾病是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同时能迅速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的脑功能缺损,进而引发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其起病急骤,病情进展快,有极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发展、脑卒中治疗技术日渐成熟,脑卒中治疗有效率明显提升,死亡率下降,与此同时,脑卒中致残率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该背景下,神经康复学开始发展壮大,康复医学的各种观点及技术也在临床得到了广泛认可与开展[1]。目前,运动疗法是脑神经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也有较为良好的康复疗效,而中医在脑卒中恢复期的研究也逐渐深入,该次研究选择临洮县中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拟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运动康复疗法+中医康复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将该院收治的68 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康复治疗手段为分组标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 例。对照组中,男性18 例,女性 16 例,患者年龄 58~76 岁,平均年龄(68.34±8.63)岁。观察组中,男性 17 例,女性 17例,患者年龄59~79 岁,平均年龄(69.10±8.6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该次研究内容及程序完全遵守医学伦理学原则,经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给予患者依达拉奉(陕西健民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0125,规格:10 mL∶15 mg)20 mL 与 200 mL 生理盐水混制,行静脉滴注。同时给予丁苯酞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99,规格:0.1g)口服,0.2g/次,3次/d。
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与康复治疗。中医治疗:(1)给予自拟中药汤剂治疗,方药组成:黄芪30 g、丹参20 g、生地黄15 g、地龙12 g、当归12 g、赤芍12 g、红花12 g、桃仁8 g、川芎6 g、甘草6 g。将上述诸药用清水煎煮,取药汁300 mL,每日1 剂,分早晚两次服用。(2)针刺治疗,选取阳明经穴为主穴,上肢取内关、中渚、外关、合谷、手三里,下肢取承山、委中、解溪、太冲、昆仑、足三里进行针灸,隔日1次,每次30 min。(3)运动康复疗法,指导患者选择舒适体位,对肢体进行被动运动,包括牵伸、挤压和轻扣肌肉,对肌肉感觉产生刺激,并利用患者上下肢联合反应与共同运动来协助患肢进行运动,指导患者进行肩前平举、外展以及肩外旋运动,帮助患者活动肩胛带和肩关节,通过肘部的伸展和旋转运动来锻炼肘关节功能,下肢功能主要以膝关节和髋关节功能训练为主,在进行锻炼时要避免足下垂和足内翻,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逐步进行翻身-坐起-站立-行走-负重行走锻炼,并训练患者进行盥洗、如厕、穿衣、进食等日常活动[2-3]。
采用Fugl-Meyer 指数(FMA)对患者运动功能进行评价,该量表包含上下肢两部分,上肢积分66分,下肢34 分,总分100 分,分数越高,肢体运动功能越好。NIHSS 量表总分0~42 分,分数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Barthel 指数(BI)总分100 分,分数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好[4]。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n(%)]分别应用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患者FMA、BI、NIHS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I、FMA、NIHSS评分变化[(),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I、FMA、NIHSS评分变化[(),分]
指标BI评分FMA评分NIHSS评分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n=34)44.33±5.32 75.32±9.67 44.21±8.39 76.31±8.21 6.83±2.25 2.61±1.13对照组(n=34)44.64±8.47 66.31±8.41 44.99±9.21 65.33±8.74 6.87±2.34 3.94±1.21 t值0.181 4.100 0.365 5.329 0.072 4.684 P值0.857 0.000 0.716 0.000 0.943 0.000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脑卒中也称为脑血管意外,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是由于脑部血管阻塞或是血管突然破裂导致该血管供应的相应区域脑组织因缺血缺氧引起损伤或坏死的一组疾病。脑卒中主要包括缺血性卒中及出血性卒中,临床以缺血性卒中更为常见,占所有脑卒中的60%~80%。椎动脉、颈动脉的狭窄与闭塞均可引起缺血性卒中,其中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更为常见,严重时可引起死亡。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相关调查表明,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的死亡原因,同时也是导致成年人残疾的首位原因,给患者家庭经济和社会公共医疗资源带来巨大负担[5-6]。脑卒中部位、梗死灶(出血灶)大小、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均对患者预后有重要影响,因此尽早治疗,控制病灶范围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在脑卒中存活患者中,50%以上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脑梗死后,损伤的脑组织及死亡的脑细胞不可恢复,但部分神经功能可通过康复训练的方式恢复,脑出血后出现肢体活动障碍的患者通过康复训练也可一定程度上提高预后效果。有研究指出,通过积极治疗,对功能不造成影响的小范围梗死和出血可治愈,而造成脑功能损伤、脑细胞死亡的,多无法治愈,不过仍能够大幅提升预后[7]。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主要优势包括:(1)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长期卧床治疗易并发压疮、坠积性肺炎以及静脉血栓形成。坠积性肺炎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可因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同样可致患者死亡。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者定期进行拍背和翻身能减少坠积性肺炎;肢体运动训练需要患者采取半坐卧位或坐位,也能有效降低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康复运动以及按摩可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改善血液循环,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刺激患者感觉。实施中西医结合康复训练,通过主被动肢体训练可有效促进突触重建,诱发来自关节和皮肤感受器的信息传入,进而促使病灶周围脑细胞的代偿与重组,发挥脑神经的可塑性[8-9]。
近年来,关于中医在脑卒中稳定期治疗的报道较多,其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方面的价值也得到了充分认可。脑卒中在中医上属于“中风”范畴,祖国医学认为“风、火、痰、瘀、虚”是该病的主要病机,多由正气虚弱、情志失调、饮食不节、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犯脑而致发病,因此调和阴阳、平逆行气、祛痰通络、活血化瘀是治疗该病症的主要原则。该次自拟汤药方中以黄芪为君药,行大补元气之效,辅以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等行活血化瘀之用,诸药共奏活血通络、祛痰化瘀之功效。针灸选昆仑、太冲、手足三里等穴,可疏通痉挛、调和阴阳。康复治疗可促进患者关节功能和肌肉功能恢复,现代康复学已经阐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后,其中枢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可产生代偿作用及重组神经功能的作用,也就是说脑功能有很强的可重塑性。该次研究在中西医结合基础上联合康复治疗,收到了理想的临床效果,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上肢运动功能、神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充分证实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有重要的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恢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