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按摩结合营养支持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研究

2020-11-03 05:13杨晓美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17期
关键词:偏瘫穴位神经功能

杨晓美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吉林吉林 132013)

脑卒中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由于该病进展十分迅速,因此具有极高的死亡率。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与30年前比较,城市和农村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已经分别降低了31%和11%[1-3]。但患者后期因病致残的情况仍然并不乐观,甚至由于死亡率的降低,致残率呈现明显升高的态势[4-5]。针对此问题,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选择 2019 年 3 月—2020 年 3 月入院治疗的 82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护理对象,在常规康复按摩护理方法的基础上,从营养支持的角度,对护理方法加以优化和改良。护理后,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营养指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为理想。现将营养护理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82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护理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的脑卒中诊断标准[6];首次发病患者;患者年龄<80 岁。排除标准:胃炎等消化道系统疾病患者;肾脏等脏器质性病变患者等。征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后,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营养干预组两组,每组41 例。在常规护理组中,男 24 例,女 17 例。患者年龄 48~79 岁,平均年龄(63.34±5.34)岁;在营养干预组中,男 25 例,女 16例。患者年龄46~77 岁,平均年龄(62.95±6.11)岁。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除遵医嘱给予患者药物护理及心理护理外,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患者偏瘫的发生及发病程度,重点开展康复按摩护理。按摩部位包括头部、上肢、下肢和足底等。头部取承浆、颊车和下关等穴位;上肢取少海、曲池、内关和合谷等穴位;下肢取昆仑、承山、照海和涌泉等穴位。采取点、按和揉等手法进行按摩,1 次/d,每次20 min。营养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开展针对性的营养支持。首先护士使用营养风险调查表对患者营养情况加以筛查。根据筛查结果,分为无营养风险组和有营养风险组两组。对于有营养风险组患者,采取口服或鼻饲的方式,服用或输注能全力肠内营养混悬液(国药准字H20030011),每日剂量为1 500~2 000 mL。为了提高患者营养护理的舒适性,在患者口服或鼻饲前,护士先将肠内营养混悬液温热至38℃左右,抬高床头,使患者上肢与创面呈35°左右。对于无营养风险组的患者,护士同样对患者加以饮食指导。如指导患者多饮用牛奶,多食用肉类、鱼类、蛋类和新鲜水果蔬菜等,少吃或不吃动物内脏等胆固醇过高的食物,控制盐的摄入等。

1.3 观察标准

(1)患者营养治疗比较。主要比较指标包括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和血红蛋白(Hb)等;(2)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比较。以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为标准,检测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越低,表示神经功能康复情况越好;(3)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生发生率比较。并发症主要包括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和应激性溃疡出血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营养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TP、ALB 和Hb 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营养干预组患者各项检测结果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NIHSS评分结果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NIHSS 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营养干预组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常规护理组中,发生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和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患者人数分别为6例、5例和3例,总计14 例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4.15%;营养干预组中,发生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和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患者人数分别为3例、2例和1 例,总计6 例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63%。可见,营养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2,P=0.004)。

表1 营养指标检测结果比较[(),g/L]

表1 营养指标检测结果比较[(),g/L]

组别常规护理组(n=41)营养干预组(n=41)t值P值TP护理前66.46±3.45 66.92±3.43 0.693 0.492护理后61.89±3.45 68.85±4.12 5.014 0.000 t值8.408 1.824 P值0.000 0.072 ALB护理前39.23±2.61 39.71±3.29 0.735 0.465护理后31.36±3.00 37.76±3.63 6.032 0.000 t值11.340 5.804 P值0.000 0.000 Hb护理前15.39±2.99 16.04±3.55 0.902 0.370护理后10.42±3.75 14.11±3.30 4.737 0.000 t值8.346 2.884 P值0.000 0.005

表2 患者NIHSS评分结果比较[(),分]

表2 患者NIHSS评分结果比较[(),分]

组别常规护理组(n=41)营养干预组(n=41)t值P值护理前12.98±2.81 13.25±3.86 0.355 0.724护理后7.12±2.1 5.2±1.5 4.282 0.000 t值8.819 10.975 P值0.000 0.000

3 讨 论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等,据相关医学统计,我国每年新发患者人数达200 万左右,同时脑卒中的潜在高危人群高达650 万。发病后,75%的患者会出现偏瘫和吞咽功能障碍等,其中25%~40%患者生活无法自理[7-10]。因此,如何预防脑卒中患者偏瘫的发生,以及降低偏瘫的发生率,成为近年来各医院治疗和护理工作的核心问题。

穴位按摩护理,是脑卒中偏瘫患者主要的护理工作之一。人体全身各个部位分布有多个穴位,通过按、揉和捏等手法刺激与患者疾病相关的穴位,可以激发人体经络之气,最终达到疏通经络、调整机能、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的效果[11-15]。尤其对脑卒中患者来说,按摩四肢的昆仑和承山穴,还可以起到降低肌肉骨骼的废用性萎缩的效果,因此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如李金霞等[16]在脑卒中患者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增加穴位按摩的护理环节。经护理结果证实,穴位按摩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脑部血流量,同时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也好于对照组。

近年来,随着护理学的发展,加速了护理学与其他医学学科的交叉和融合,诞生了许多新的护理方法。以营养护理为例,其核心的护理理念是从营养干预的角度出发,为患者提供一种全新的护理服务。尤其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开展营养护理尤为必要。因为脑卒中患者发病后,除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患者的消化系统,还可出现消化道出血的并发症,从这一角度出发,有必要对患者进行合理的营养干预。另外患者发病后长期卧床,加之受到偏瘫和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多数患者可出现营养不良的症状和表现。而一但发生营养不良,将会严重增加患者整体的治疗难度。

在该次研究中,护理后患者营养指标得到明显改善,与常规护理组患者比较,患者血清白蛋白等检测结果明显提高,同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也更加理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提示患者营养情况的改善,可以全面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康复按摩护理结合营养支持,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偏瘫穴位神经功能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