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秋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中风是一种以脑部缺血或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脑部疾病,具有相当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即使患者经过治疗使病情得到控制,也会留下多种后遗症,失眠是中风患者最为常见的后遗症之一,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痛苦,难以根治[1]。虽然中风患者在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后,后遗症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疗效并不显著。在近年来的临床研究中,中医疗法在中风后遗症治疗中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此,多项研究对中医穴位埋针法治疗中风后失眠进行了探讨,认为穴位埋针法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失眠,还可以起到宁心安神、镇静醒脑的作用,有助于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为进一步探讨中风后失眠患者应用穴位埋针法治疗的效果,该文选取了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2019 年1—12 月收治的45 例患者展开了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45 例中风后失眠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3]以及《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对该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排除标准:既往存在精神病史,使用过抗精神药物;存在严重心、肝、脾、肾等器官疾病的患者;近7 d 内使用过影响睡眠的药物。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22)与观察组(n=23)。对照组有男性 10 例、女性 12 例;年龄46.1~75.3岁,平均年龄(55.62±5.31)岁;病程1个月~4年,平均病程(2.36±0.22)年。观察组有男性10 例、女性 13 例;年龄 45.9~75.2 岁,平均年龄(55.37±5.41)岁;病程 2 个月~4 年,平均病程(2.51±0.62)年。两组临床病历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常规口服西药治疗,即艾司唑仑片(北京益民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891,规格:1mg/片),1片/次,1次/d,睡前30 min服用。观察组采用穴位埋针法治疗,具体操作:取心俞、肾俞、神门、三阴交以及皮质下等穴位,选取合适的一次性图钉式皮内针(杭州鼎恒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72272565),用镊子夹住针柄,将针尖对准所选穴位垂直刺入,使针柄上的圆环平整地贴在患者皮肤上即可;2次/周,每次埋针2~3 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个月。
(1)于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患者的睡眠情况,每个维度0~3分,总分21分,分值越低,睡眠质量越好。
(2)于治疗前后采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该表内容有精力、情绪、活动、自理能力等,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4]。
(3)根据患者睡眠恢复情况进行疗效判定。显效:治疗后,PSQI评分提高90%及以上,睡眠时间超过6 h,睡眠安稳,日间精力充沛;有效:治疗后,PSQI评分提高55%~89%,睡眠时间比治疗前增加3 h以上,睡眠安稳,日间精力明显提高;无效:患者睡眠状况未发生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使用两种不同方法对中风患者进行治疗后,其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以及日间功能等评分如下表所示,见表1、表2。
通过下表可知,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比较[(),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比较[(),分]
组别对照组(n=22)观察组(n=23)t值P值主观睡眠质量治疗前2.56±0.19 2.59±0.18 0.54>0.05治疗后1.45±0.10 0.27±0.15 30.90<0.05入睡时间治疗前2.42±0.28 2.36±0.34 0.64>0.05治疗后1.19±0.45 0.42±0.28 6.93<0.05睡眠时间治疗前2.78±0.08 2.76±0.12 0.65>0.05治疗后1.15±0.34 0.37±0.13 10.25<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比较[(),分]
组别对照组(n=22)观察组(n=23)t值P值睡眠效率治疗前2.56±0.18 2.59±0.17 0.58>0.05治疗后1.36±0.31 0.41±0.14 13.35<0.05睡眠障碍治疗前2.53±0.26 2.45±0.23 1.09>0.05治疗后1.28±0.36 0.53±0.17 9.00<0.05日间功能治疗前2.69±0.13 2.63±0.22 1.11>0.05治疗后1.15±0.34 0.38±0.14 10.01<0.05
治疗后,观察组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分]
组别对照组(n=22)观察组(n=23)t值P值治疗前70.75±5.09 70.18±5.38 0.36>0.05治疗后80.34±3.09 89.96±3.23 10.20<0.05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n(%)]
失眠是中风患者的常见后遗症,长期的失眠不仅会导致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加重,影响疾病的恢复,甚至延长患者的康复时间,导致生活质量下降,还会再次诱发脑出血,进一步增加疾病病死率[5]。该研究中,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穴位埋针法治疗,得出结果,观察组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以及日间功能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其SS-QOL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此结果进行分析,艾司唑仑片是目前治疗中风后失眠的常用药物,该药属于苯二氮卓类安眠药,具有催眠、镇静、抗焦虑的作用,患者服用后1 h 内就可起效,大大缩短了患者的入睡时间。但该药不可随意应用、滥用,因为其有延期的副作用,患者醒后会出现头晕脑胀、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甚至损害其肝肾功能。此外,长期服用艾司唑仑片极易产生依赖性,一旦原剂量无法起效,患者的失眠症状就会进一步加重。我国中医学认为失眠属于“不寐”范畴,是以经常不能正常睡眠、入睡困难、睡眠不实而易醒或早醒、彻夜不寐为特征的病症,病位在心、脑,中医证型主要为心脾两虚。因失眠病因多为情志不畅、心神失养、脾胃不和以及阴阳失调等,因此,中医治疗该疾病主要以安神定志、滋肾补阳、宁心利胆等为治疗原则。穴位埋针法处方中所选穴位有心俞、肾俞、神门、三阴交以及皮质下等,其中心俞主治惊悸、失眠、健忘、盗汗、梦遗等病症,针之可输注脏腑经络气血,沟通体表与体内脏腑的联系;肾俞是肾气输注之地,主治精力减退、头晕耳鸣、中风失眠等病症,针之可外散肾脏之热,起到益气健脾、温阳补肾的功效;神门穴属手少阴心经,主治心烦、健忘、失眠,针刺该穴,具有补益心气、宁心安神的作用;三阴交穴属足太阳脾经,针之可治疗脾胃虚弱、惊不得眠、精力不足等病症,具有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宁心安神、健脾和胃、补阴除烦等功效;皮质下穴为调节大脑皮质功能的要穴,可治疗神经衰弱、神经紊乱、情绪不稳以及忧郁焦虑等病症,具有升清利窍、健脾益肾、舒经行血、益心安神以及清热燥湿等功效。以上穴位相互配伍,共奏宁心安神、益气补肾、调和阴阳之效,可减轻患者睡眠障碍,改善睡眠质量,从而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6]。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此进行分析,穴位埋针法具有作用时间长、操作简便等特点,可调和患者气血,平衡阴阳,使相关脏腑功能恢复平衡,提高机体代谢,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患者神经、内分泌以及消化等功能的改善,从而达到长期缓解失眠症状、防止疾病复发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风后失眠患者采用穴位埋针法治疗可取得理想的效果,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睡眠障碍,改善其睡眠质量,提高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