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恩德,陈业平,罗逸林
四肢开放损伤创面污染严重,常软组织和肌肉撕裂,多数伴出血[1],属Ⅱ类伤口,感染率高达56.9%,给后续治疗带来极大困难[2]。2016年1月~2018年2月,我科采用负压封闭引流和常规换药处理治疗88例四肢开放损伤患者,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1 病例资料排除免疫低下、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过敏体质等。共纳入88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处理)与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处理),每组44例。① 观察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18~60(36.8±3.2)岁;钝性伤29例,锐器伤15例;单处伤19例,多处伤25例;创面面积9 cm×10 cm~11 cm×19 cm;受伤至就诊时间2~10(4.3±0.7) h。② 对照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20~62(37.2±3.0)岁;钝性伤30例,锐器伤14例;单处伤20例,多处伤24例;创面面积8 cm×11 cm~10 cm×20 cm;受伤至就诊时间2~9(4.1±0.6) h。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局部麻醉下手术。① 对照组:早期根据患者受伤情况行清创术,清除创面异物和坏死组织或失活组织,清创后使用生理盐水纱布或庆大霉素湿敷,并采用棉垫进行包扎,定期换药。② 观察组:早期先进行清创处理,后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将创伤边缘与周围正常皮肤缝合并固定,采用聚胺甲酸乙酯薄膜将负压封闭引流硅胶管与其周围正常皮肤覆盖封闭,将内置硅胶引流管与吸引装置连接,负压源压力维持在0.2~0.6 kPa,然后持续吸引;引流期间可采用生理盐水冲洗,根据患者创面情况来决定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使用次数,每隔5~7 d更换1次聚胺甲酸乙酯薄膜。待两组患者创面形成新鲜肉芽组织后再进行植皮处理。
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个月。创面愈合时间:观察组7~26(16.9±4.3) d,对照组12~42(24.9±5.5)d;住院时间:观察组5~25(18.7±4.3) d,对照组14~36(27.6±5.8) d;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感染率:观察组为4.54%(2/44),低于对照组的38.64%(1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0,P<0.05)。
观察组典型病例见图1~3。
3.1 四肢开放损伤治疗措施四肢开放损伤患者多数创面污染严重,及时、彻底清创是预防创面感染的根本措施[3-5]。有学者[6]将彻底清创术用于四肢开放损伤患者中,防治感染效果较好。因四肢创伤多数致伤力量大,破坏力强,常会致患者四肢组织缺失,从而伤及患者周围大血管或神经,甚至肢体离断,给临床治疗造成极大困难[7-8]。四肢尤其是手、足和关节等部位结构十分复杂,一旦发生创伤则难以愈合,功能恢复差,影响患者生活质量[9-10]。所以治疗四肢开放创伤的目的不仅是保全患者肢体,同时还需降低感染率,恢复患者肢体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3.2 清创在四肢开放创伤中的意义清创主要是在细菌感染未形成前充分清除坏死或失活组织等有害物质,有效控制患者伤口出血,解除创伤部位炎症组织所致压力,将污染伤口变为清洁伤口,为创面愈合营造良好的环境;一般清创于患者受伤后6~8 h进行。为达到较好的清创效果,一般可采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甚至可采用脉冲方法来解决创面细菌污染问题。四肢开放创伤患者因病情严重且肢体功能受到影响,会出现负面情绪,不利于后续康复,所以在最短时间内促进患者康复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3.3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优势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使用的负压封闭引流材料质地柔软且具有弹性,其内部含有较多侧孔引流管,根据患者创面合理设计,能达到完全覆盖的效果,将其边缘与正常组织皮肤缝合、固定;同时采用具有单方向透气功能的聚胺甲酸乙酯薄膜将负压封闭引流硅胶引流管与患者周围正常皮肤覆盖、封闭,临床覆盖严重创口,从而多方位来促进患者创面愈合,降低感染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11-12]。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具体优势如下:① 具有较好的封闭效果,阻止外来病原菌侵入,降低感染率。② 具有多侧孔引流效果,可保证每一处渗出液及坏死组织及时排出,防止细菌感染。③ 可降低创面周围毛细血管血管壁通透性,及时将坏死组织等排出,消除炎症介质,避免炎症反应的发生。④ 可加速患者创面微循环血液速度,有效扩张血管,增加创口局部血供,促进蛋白的合成,加速肉芽组织等形成,增强局部组织抗感染能力[13]。⑤ 可促进患者血管细胞生长因子等表达,增强患者创缘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等增殖,增加微血管密度,加速血管生成。⑥ 可激活患者受损处明胶酶活性,有效抑制胶原沉积能力,加速创面愈合,为后续手术营造良好的环境,缩短患者创面愈合和住院时间。⑦ 可减少因反复换药所带来的疼痛,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4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注意事项尽管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但应用过程中也需注意以下几点:① 在封闭后要保持创面密闭,否则会影响引流效果;② 要尽可能保持患者创面清洁,如存在活动性出血等情况则需及时处理;③ 负压控制十分严格,引流后需密切观察引流液颜色和性质;④ 引流期间要观察是否发生堵管,如果堵管应及时处理,保障引流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