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邢 华
对于张建宏来说,1987年是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他白手起家开始了自主创业之路。33年来,他克服种种困难,经历了一次次考验,把东岳集团发展成为中国氟硅行业的龙头企业和亚洲最大的氟硅材料产业园区,建成了完整的氟硅高新技术材料产业链和拥有上千个品种氟硅高新技术产业群,为我国军工、航空航天、国产大飞机、高铁、电子、建筑、汽车、医疗等重要领域关键材料国产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2020年8月26日下午,在山东省干部学院举办的全省优秀中青年民营企业家培训班上,热烈的掌声不断响起,西装笔挺的张建宏神采飞扬地向其他35名优秀企业家讲述着创业经验。谈及企业的成功,他铿锵有力地说:“东岳集团发展到现在这种程度,我创业时想都不敢想!幸运的是,好时代、好政策全都让我们赶上了。我们成长、沐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机遇远大于困难。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不忘初心,把事业做优做强!”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1986年9月,在济南化工厂领队干建筑的张建宏发现车间淘汰了两台旧转炉,便产生了将其运回家乡桓台县创业的想法。1987年7月,年仅27岁的张建宏带着38名员工创办了工厂,由这两台旧机器起步,开启了在氟硅领域的征程。
创业初期,东岳集团缺资金、 缺技术、 缺人才,却拥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无畏。1999年,张建宏一年往返北京30余次,用真诚促成了与清华大学的合作,成功研制开发出了新型环保制冷剂,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目前,东岳绿色环保制冷剂生产能力居全球第一,是大金、格力、美的、海尔等国内外著名企业的优秀供应商。
2001年,张建宏从无畏变成了敢为人先的“创新狂人”,计划上马当时国际行业最前沿的科技——聚四氟乙烯。因为聚四氟乙烯耐高温、耐腐蚀、耐摩擦、耐候性、抗老化、抗辐射,具有其他金属难以比拟的优点,所以被称为“塑料之王”。一个民营企业想进入这种和军工、航天等各项专业性要求都极高的领域,让很多专家感到不可思议,说他是“老乡玩老虎”。
面对业界的强烈质疑和东岳在配套上的不足,张建宏及时提出了“以高补晚,引进高新技术来缩短行业差距;以大补晚,扩大规模提高产量;以快补晚,用其他企业三分之一的时间、人才和投资来投入生产”的补救措施。晨来暮往,张建宏和团队对这个项目坚定攻关的毅力和真诚,感动了这个领域的老专家。他们表示:“我们在东岳看到了新中国初期大庆的精神,看到了山东人不怕苦不怕累真正敢于攻关的精神。”并毫无保留地把当年学习国外技术的手抄本图纸和资料拿了出来,给张建宏做参考。
成功垂青于努力付出的人。2002 年 5月,东岳集团3000 吨/年聚四氟乙烯装置试车成功,这样的年产量在当时是当之无愧的“行业神话”。然而,业界根本不相信这个数字,很多专家表示质疑。张建宏就用事实说话,自己出钱把全国各地的用户请到东岳来现场观摩。
当年11月29日那天,张建宏至今历历在目,当他为200多个客户作完了汇报,客户纷纷现场下单,5吨、10吨、100吨、500吨……中国的氟材料市场格局悄然改变。张建宏自豪地说:“这是中国民营企业的高光时刻!”从那之后,东岳在这个领域里一路飘红,走到今天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技术先进的聚四氟乙烯研发生产企业。
在民营企业家培训班上,当介绍到被称为氯碱和燃料电池“芯片”的两张膜:氯碱离子膜和燃料电池膜时,张建宏露出了孩子般的兴奋和骄傲。他自豪地说:“我们将这两张膜称为‘争气膜’和‘争光膜’,因为它为国家争气,为民族争光,使我们不再受制于人!”这两张膜不仅是东岳集团立足自身发展,狠抓创新的发展“缩影”,也饱含了张建宏这位民营企业“当家人”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
张建宏,山东桓台人,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山东省政协常委,中国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 孙大勇/摄影
氯碱离子膜曾是关系国家经济安全和未来能源利用的世界性难题,几十年来一直被美、日垄断,国家通过三个五年计划进行科技攻关也未能攻克。为打破国外垄断,打造氯碱工业的“中国心”,2003 年,东岳集团投入远超年收入的巨额资金,联合正在从事全氟离子膜研究的张永明博士,在业内专家的一片反对、质疑声中开始了离子膜研发之路。“举国家之力完成不了的科技攻关项目,你一个民营企业能干得了?!”“东岳要是能做离子膜,还不如直接去搞原子弹!”张建宏深知这是一场艰难的挑战,但这是为国家而必须坚持的战争!张建宏凭借着军人身上的那股子倔强硬是坚持了下来。
“2008年的时候,张永明曾经找到我,说一个月了没有任何进展,感觉做不下去了。”张建宏回忆道,“我特别理解他的心情,但我知道,我是科研团队的最后一面可以依靠的墙了,我不能倒下。”历经磨难,终成大器。2009年9月22日,“薄如蝉翼,贵比黄金,重于泰山”的氯碱离子膜在东岳集团正式下线。至此,氯碱离子膜实现了国产化,使国外进口膜价格直跌50%以上。
燃料电池膜是让张建宏骄傲不已的“争光膜”。2009年,东岳攻克了燃料电池汽车的核心材料这一世界级难题,成功研制出燃料电池膜,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对我国占领燃料电池车世界科研制高点,推动全球清洁新能源电池车产业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谈起东岳的研发之路,张建宏很激动:“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为我们民营企业打开了一个又一个新空间,给了我们太多的国家政策支持和项目支持,这是莫大的鼓舞和信任。民营企业不应该丢失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要尽可能地为国家的前沿工业做出一点贡献。”
对企业未来发展,张建宏雄心壮志:“东岳要成为一个让竞争对手尊敬,让自己人自豪的智能材料行业的‘华为’。”美好愿景的底气,来自高度重视人才的用人理念和不断突破自我、止于至善的管理理念。
在人才机制创新方面,东岳集团创造了“以效益体现价值,用财富回报才智”的人才理念和五大人才机制,聚集和整合了强大的科研人才团队。张建宏说,这一套人才机制使得员工竞相奉献聪明才智,是东岳集团持续保持科技创新的基础。地域吸引力较低,张建宏就加大投入筑巢引凤,建成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和“泰山学者”岗位于一体的综合研究院,为人才提供一流的创新平台。张永明刚到东岳时,张建宏坦言:“搞科研我不如你,找科研人才我更不如你,我给你所有授权:找什么样的专家、给什么样的待遇、职务和责任范围都由你来定。”“特殊人才施行特殊政策”“股权期权奖励加提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人才在哪里,东岳去哪里”……依靠灵活的人才机制,张建宏将东岳打造成了氟硅行业的“人才高地”。
与此同时,张建宏以开放的眼光,不断向先进企业学习,实现自我突破。自2013年开始,东岳开启了以学习台塑为重点,对标宝钢、杜邦、华为等著名企业,进行了一场管理革命。“我们对管理架构进行大幅调整,通过‘管控异常’等理念,大幅精减无效岗位,仅电力系统就由330人优化至60多人。”张建宏说。借鉴台塑管理“异常”而非管理“正常”的管理理念,东岳集团优化了人力资源、土地资源和风险管理能力。
张建宏在发展企业的同时,不忘社会责任。他倡议创立了五大基金,资助和奖励优秀大学生、奖励县内学校和教师、救助遇到特殊困难的员工、关注当地妇女儿童、每年向唐山镇80岁以上老人发放200元生活补助。他积极响应总书记精准扶贫号召,做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建设社会养老院,完善孤寡老人吃饭、看病等社会保障,安置社会就业。目前,公司已累计向社会公益事业和灾区捐款达1.9亿元,树立了民营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成长于齐鲁大地,就要回馈齐鲁大地。”张建宏说,“企业存在的价值在于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民营企业家永远的情怀,是祖国、是家乡、是人民!”寥寥数语,尽显赤子之心、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