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之都中的实体书店

2020-11-02 09:33刘小宁
商周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二楼书房书店

刘小宁

南京共有2768家书店,这些文化综合体不仅成为文化产业运营的典范,也是城市对外宣传的一部分,它们共同营造了南京这座城市的文化氛围。

南京是一座怎样的城市?高校众多,文化气息浓厚,苏童、王安忆、毕飞宇在这里写作;六朝古都,既有历史的古朴又有年轻的活力。在2019年被评为“世界文学之都”后,对于南京城市文化的讨论多了起来,南京市近年来持续发展文化产业,争取在人文底蕴上打出自己的独特标志。据《2019-2020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统计,南京共有2768家书店,位列全国第二,类似先锋书店这样的文化综合体不仅成为文化产业运营的典范,也是城市对外宣传的一部分,它们共同营造了南京这座城市的文化氛围。

二楼南书房的负责人陈烨,在秣陵路上开了南京第一家24小时书店。2014年考虑做公益性书店项目的时候,不少在业界有影响力的实体书店相继倒闭。陈烨考虑做一个“逆行者”,然而很少有人会仅凭一腔热血冒险尝试这样苟延残喘的领域,在筹备二楼南书房的时候,面谈的100个人里只有6个人愿意成为他的合伙人。如今书店后台记录中的会员数则达到了7万多人,发展为散布在南京各个社区中的公益性书店矩阵。

开在民国建筑里的书房

作为前法律工作者,陈烨之前和书店并没有多大关联,也没有做过生意,他过去的工作经验并不能很好地支撑书店的运营。但他认为,恰恰是因为和书店没有直接关联,机缘巧合之下,才會使他在几年来不断摸索和尝试书店的形式。对于陈烨来说,书店这种业态和其他商业目的不同,做书并不是一种“生意”,书店本身的盈利性很弱,但开书店对于陈烨来说还有社会层面和价值层面的内容,目前这两个层面的回报已经达到了他的预期,尽管在财务上没有实现盈利,但是陈烨创立的二楼南书房和众多社区书店一直得到读者的支持和厚爱,让他看到了在沙漠中创造更多绿洲的可能。

陈烨将二楼南书房开在新街口闹市区秣陵路的一片老建筑民宅中,随着时间沉淀,这里的建筑破败不堪,但又呈现出一种历史独特的美感,如果不是因为书房开在这里,很难有社区之外的人到访这片历史遗迹,它的存在仿佛已经被新街口的商圈遗忘了。二楼南书房在2015年开业,经过一些媒体的宣传报道,大多都带有“老建筑”的标签。陈烨说这种考虑也有一定的现实因素,因当时资金条件所限,秣陵路上这座小房子的租金正好可以接受。陈烨在之前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发现南京存在不少老建筑都处在一个“放养”的状态,配套设施、人口结构等等都亟待重新规划。“我们作为南京人,能不能从这个角度出发,让文化项目跟老建筑结合,激发它的文化历史价值。”陈烨也承认,南京有一些老建筑存在商业气息浓厚的问题,原先的文化底蕴被资本吞噬,还有一些便是像书房所在的秣陵路21号老社区这样,年久失修也无人维护。但现在这种情况在慢慢好转,古建筑也开始注重文化属性。作为南京出生长大的本地人,陈烨这些人对老建筑有更深厚的感情,对于建筑的文化传承也有自己新的理解,让老建筑重生为公众服务,二楼南书房的尝试就是这样一种实践。

盲目扎入商业区繁华的CBD并非意味着源源不断的客流量,在被人遗忘的老社区中另辟蹊径也不失为一种实现创业者内心理想的选择。南京的老建筑是城市宝贵的文物资源也是时间的文化遗产,但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老建筑要在现代社会实现它们的价值并不简单。一方面,南京的老建筑群散落在主城区当中,还未建立起系统完善的建筑保护方案,这也是大多数中国历史城市存在的共同问题。另一方面,那些民国时期被用作公共空间和行政场所的建筑如今延续使用着它过去的功能,一些保护完好的建筑无缘普通公众。如果把现代化中的阅读空间建立在历史遗产的载体上,那必然能让封闭式的建筑有了更多的公共性和共享性,并且赋予了读书空间更多的文化内涵。

60平方米的书店,大概是现代家庭中小户型的面积,不大的空间可以容纳20多位读者。在这样的三个房间里塞下了5000多本书,按照出版社分类,是书房的特色,书店坚持不让烂书上架的原则,陈烨每次都会翻阅给读者挑选的书,如果没有可读价值,就不会让读者看到。数量方面,实体店是无法和网店抗衡的,二楼南书房以质取胜,它本身比电商多了一道人工筛选的品控环节。书房所选的书以人文社科类为主,一些近期出版的畅销书并不在他们所选范围之内,图书按照出版社分类后供读者免费阅读,借阅需要办理会员。开业第一年,会员数就上升到了1000人,这体现着读者对二楼南书房的认可和支持,也见证阅读在城市的传染力。从60平米出发到社区图书馆

二楼南书房尽量避免了一些常规书店所面临的高额租金、库存积压等难题,但是在2018年下半年的时候,随着和甲方合作经验的增多、书店运营能力的提升,陈烨和他们的团队意识到了二楼南书房这个品牌有一定局限性。从品牌特征来看,书店因为在老建筑的二楼,并且朝南,因此得名“二楼南书房”,但并不是所有的甲方都能提供这样类似的环境。“恰恰是我们的特征有些限制了我们的发展,随着甲方的多元化,二楼南书房这样的品牌特征容易把很多机会挡在外面。”在此基础上,陈烨就逐渐开始打造读立书店这样的融合性品牌,“读立”就是“读书立人”的意思,陈烨希望书店不仅让书认识读者,还希望读者也能认识读者,在社区中做人与人连接的桥梁。二楼南书房公益属性强一些,读立书店则更多考虑商业性的因素,陈烨也表示自己“养”书房的能力有限,完整的商业方案核心就是传统零售变成文化服务,从零售商变成服务商。

二楼南书房开业以后,南京市鼓楼区江东街道主动找到陈烨的团队探讨社区阅读空间的方案,陈烨通过众筹的方式在南京市先后开设了“江东书房”、“百家书房”和“读立空间”。一些南京的中产阶层人士参与了书店的众筹,他们教育水平高,有支持文化行业发展的意愿,同时在财务上有很大空间,因此可以协助创始人团队共同解决资金的问题。陈烨根据几家书店的方案形成了“书千计划”,有效地实现低成本运营公益性书店。陈烨不会因为社区资助就放宽要求,它要求书店保证在居民下班以后仍继续营业,除非甲方要求变动,他不会轻易改变自己选书的标准。他除了希望能获得政策上的支持,保持公益性质,还希望能继续用众筹的方式,社区也给予了陈烨灵活的创新空间,支持他引进文化项目拓展书房的功能。

猜你喜欢
二楼书房书店
爬山
白钉子
最美书店
没有比书房更好的去处
在书店
不近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