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与企业有座桥梁

2020-11-02 09:33
商周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文创青岛校企

青岛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校企合作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园区与入驻企业中影文创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建立了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9月9日上午,青岛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园“文创基地”成立一周年暨“中影文创”校企合作论坛,在青岛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园隆重举行。

一年多前,在青岛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园举行了园区与驻青高校合作文创基地的签约与挂牌仪式,为校企问产学研合作架起了一座桥梁。时至今日,青岛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校企合作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园区与入驻企业中影文创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建立了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本次活动,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和青岛滨海学院等8所驻青高校艺术学院的相关专家,汇聚园区,共同探讨新经济如何赋能校企合作。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赵成国:

关于校企合作,主要谈三方面内容:一是,加强政、企、学、研的联动。如何加强联动?这需要一个机制,提高大家的积极性。我对日本和韩国做过校企合作的相关研究,它们的学界和企业联系非常紧密,有很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二是,加强理论创新,最近中国海洋大学邀请了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傅才武作了《文化产业管理与运营——基于中国的经验与模式》的讲座。他介绍了文创、文旅方面的一些新理论,类似空间理论、场景理论,比如成都市现在是用场景理论打造城市整体的文化发展的布局。

三是,中国海洋大学缺乏业界指导,企业引领市场、是站在市场最前端的,这是很多高校在过去忽略的一点,所以我特别希望企业和学校在人才培养、社会培训、品牌推介等方面有高层次的联动。比如企业可以在高校设立工作坊,深度介入高校的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山东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杨梅:

大学最早的功能只有两项,一是人才培养,二是科学研究。后来慢慢增加了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两项功能。那么,在校企合作方面,高校能做什么?

第一,校企合作首先要为学生打开一扇新经济的窗口。近两年,山东正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关于文化创意产业。为学生打开新经济的窗口,这里的新经济具体是什么?文化创意产业,这就是一种新经济的模式。

第二,丰富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高校不能闭门造车,不能关起门来制定人才培养体系,应该是政府搭台,高校唱戏,或者说是学生唱戏。如果没有我们对社会的回馈、没有社会对我们的反馈,我们的人才培养体系会越走越窄。

第三,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寻求一个突破口。这既是一个商业经济的突破口,也是一个创业就业的突破口。青岛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助理耿志宏:

在新媒体的环境下,一方面老师需要不断地提升理论,另一方面高校需要业界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战指导。

在课程体系中,我们会尽量增加一些选修课,邀请业界专家来授课。在实践环节中,我邀请业界专家到学校里开设讲座,让学生们知道要为将来的工作准备什么、要做什么。到大二的暑假,学生们可以到企业去见习,掌握整个工作的环节和流程。到了大三的暑假,学生们直接进入企业,主动承担项目、进行实际操作。最后是毕业实习,我们要求学生在实习结束后要拿出成果,成果和学分挂钩。

在大二大三大四实习的三个环节中,如果能和企业进行对接合作,对学生而言会更加受益,对高校的教学也有一种互补和促进的作用。青岛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助理朱宏轩:

今天主要谈两方面内容,一是,自2019年6月20日园区“文创基地”成立以来,取得了不少成绩,这给我们高校和基地之间的继续合作提供了非常大的信心。

二是,跨高校、跨学科联合成立文创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和产业实践的平台,进行资源整合,搭建高层次、高水平的文创领域的理论研究,助力文创发展。比如青岛出版集团出版的大型图书画卷《云冈石窟全集》,很多高校可能具有关于这一项目的三维影像扫描、可视化、数字化的技术,或是文化价值的挖掘、文物的保护等研究成果,很多高校、很多学科都可以参与这个项目。高校对这个项目、对基地的认可度就更强,双方的合作将越来越深入。

青岛大学美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教研室主任李佳佳:

青岛大学美术学院针对文创产业设置的专业,叫做视觉传达,分为平面数字媒体、纺织设计和纺织装饰设计三个方向。目前在学校里,也开展了校企合作的工作,比如每个学期会拿出三周的时间来开展学术周活动,邀请企业、专家或者资深从业人员进入高校开设讲座,一是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资源互换,二是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的实习机会。

除此之外,我们学院也在研究一些新兴技术,比如开发APP,AR、MR、VR等技术。近期,我们与青啤、海尔等企业合作,帮助企业做宣传片、开发IP文创形象或者设计产品的包装等。从去年开始,企业将它的项目直接放到我们学院设置的课程当中,由学院老师负责主讲,企业人员作为辅助,共同完成课程的设置和教授。这既可以完成企业的项目,又将学生走出校园参与实习的机会直接搬到了校园,希望今后的校企合作能够有更多的新形式和交流机会。

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视觉设计系主任禹青:

无论是从课程上还是从研究方向上来说,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一直在关注文创领域。比如淄博有一家中国课本博物馆,我们和它合作开发了一些文创作品。经过近几年的研究,我感到文创目前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条件。

从天时来看,文创具备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机。比如故宫文创的成功,虽然它的成功有其特殊性,并不是每一家企业都能复制故宫文创的模式,但它给予了我们榜样的力量。

从地利来看,放眼青岛,驻青高校、各大设计公司、研究单位都在从事文创的开发和研究。我理解的文创是,一个艺术、人文、科技+工业制造、智能制造,它是一个综合性、跨专业、跨学科的这样一种研究方向和领域。以我们大学为例,其中八九个专业都与文创相关。所以无论是从高校的教學科研力量,还是从青岛文创企业的积极性上来讲,文创都具备地利的优势。

从人和来看,谈一下人才流失和现有人才的激活。目前,青岛存在文创人才流失的现象。高校毕业生的首选不是青岛,要么考研要么去北上广深创业就业。怎么能留住人才?我认为需要提前介入。到学生大四的时候,企业才去招聘已经晚了,如果能从大二的时候介入,能和高校之间形成专业共建、课程共建或是工作室共建,提前培养学生对就业方向的认知、对企业的情感,就可以让学生提前对职业生涯和专业发展有详细的规划。

现有人才的激活。人才和文创的结合点、激活点在哪里?我认为文创不是一个单一的研究领域,不是买件T恤印上logo或者图案就变成文创产品,其中需要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目前我重点做了些研究,比如传统手工艺,青岛市拥有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约40项,拥有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上百项。类似这些青岛本土的文化资源和文创结合,才能做出真正的具有本土文化特征的文创产品。最近刚刚开创了一家榼子博物馆,榼子是胶东地区面食的模具,这也是全国首家展示樯子的博物馆。这家博物馆还有教学实践体验和文创作品销售,这就是一个本土的特色文创实践。

再比如青岛有一个流行色协会,是不是可以研究青岛的文创色彩应该走向何方?这需要我们去做类似的专项技术和艺术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包括文创的材料、制作工艺等。

青岛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崔晓磊:

过去校企合作更多的是产学研的结合,而现在是产学研销的结合,更注重产品的落地、实际需求和经济价值,这会使文创产品走得更深更远。

我们除了做应用性的产品,还可以利用高校的优势做一些基础性研究,比如文创是一种产品,我们可以对它的产品研发、受众人群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提高文创产品开发的成功率和销售量,实现文创产品真正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青岛滨海学院艺术传媒学院院長吕明凯:

青岛滨海学院艺术传媒学院的各个专业都有各自的工作室,每年都会有大量的艺术设计类的学生作品,未来希望能实现学校文创工作室与青岛文创产业集群的合作,将学生的作品资源转化成文创产品。

另外,在人才培养、校外课堂、创业大赛等方面,希望能够有机会和企业开展更多的合作,使学生在就业前有更深刻的专业认知度,让他们了解学这个专业能学什么、能做什么。

中影文创影视文化有限公司CEO文晋:

从文创作品到产品,既需要曝光度,也需要资本支持。高校拥有丰富的文创作品、人才资源,中影文创公司在影视、文化、短视频、文创、营销推广等领域具备丰富的实际经验,并且对新经济人才培育、孵化已经构建起健全的模式与体系。

下一步,公司将与青岛多所高校合作,为青年学子提供短视频、自媒体运营免费公开课,举办“中影文创”全国青年文创设计大赛及分赛,开展影片角色海选暨红人计划,以多维度、多渠道、多样化方式推动校企合作。

(本刊记者孙梦综合整理)

猜你喜欢
文创青岛校企
陶溪川文创街区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青岛明月申牌?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Electroacoustic Music Is a "Subversion" to the Form of Traditional Music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