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老井

2020-11-02 13:20李宗新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8期
关键词:磨坊挑水小村

李宗新

村子不大,村口公路两边,住着几户人家,然后一个拐弯,就到了磨坊,磨坊向着沙沟往里延伸,两边排着三四十户人家。磨坊边的水沟旁,小山脚下臂弯里,就躺着一眼老井。

说不清是什么时候打出这一眼井的,我倒忘了询问考证一下。不过不知道它的年龄也不要紧,反正就叫它“老井”,心里就涌动着一股清凉和甘甜。每次回老家,一进村口,就看见寂寞孤独的老井苍老许多,周边荒草萋萋,心里一阵莫名的疼痛。不过,也许这种感觉,多少带有点虚伪做作的成分,毕竟我们一边抒写对故乡的留恋,一边逃离故乡。

村边也有河水哗哗流过,那水也是清澈的,不过跟老井中纯净甘甜的水相比较,人们自然更喜欢井水。几十年来,老井悄无声息地滋养着村民,早就化作血液,奔流在每一个在村子中生活过的人的身体里。

小村一天的序幕,可说是从老井这里拉开的。起来洗过脸,先去挑几担水,备下一天的吃喝洗刷的水的同时,舒活舒活筋骨,呼吸呼吸新鲜空气。男女老少,围在井沿,真正的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井沿上一圈圈爬满青苔,老井显得古朴幽静。后来人们拉来两根破旧的水泥电线杆,横放在井上,年轻人站在上面打水。小孩子心里痒痒,只是大人们害怕掉下去,再三警告。有时也有趁大人不注意冒险的,倒也平安无事。

白天老井显得冷清。晚饭过后,那里也和早晨一样热闹。出去到村口杠台散心或者小卖部购物的人,顺路挑一担水。身强力壮的年轻人,遇到老人、小孩挑水抬水,或是女人挑水,总是把自己打出来的水倒给人家,自己再打。有时候一发而不可收拾,旁边另一个人就说,快去吧,你打了好多了,我来。当然,除了上演这样的温情,女人们也喜欢放下水桶,三两个闪在一边,叨念几句闲话。她们往往挤眉弄眼,压低声音,家长里短叨咕半天。不过细细想来,乡村的故事,大多就是在井台地头生长传播的,有些无伤大雅的闲话,传播开来,被人们看作是“谎儿”或者“经典”,权当消遣娱乐的版本,流传开来。

顺路挑水的人,总是把水桶扁担放在老井跟前,然后就去地里干活,或者杠台闲谝,小卖部购物,或者到别人家串门。有时候,天昏地黑,忘记了挑水,第二天早上去,水桶扁担还在那里等着自己的主人。相互照面,哪个水桶扁担是谁家的,大多人都面熟。就是有人换了新水桶,也没人去偷。当然,偶尔有夜色下或者急哩忙哩没看清,挑错水桶的,第二天到井上去换,几句玩笑就过了,没人会怀疑。

要是夏天,从山洼地头回来的人,口渴得嗓子里直冒烟,遇见打水的人,趴在水桶上,咕噜咕噜猛灌一肚子,只觉得痛快惬意,浑身的每一个毛孔里,都透着甜丝丝的清凉。去山上放牧或者地里干活的人,总要背一壶井水,当做劳作之间的饮料。

深秋到来,每天清晨,井沿上落了一层寒霜,井水愈发深邃幽静。冬季井台四周结了冰,井口仅容一只水桶进出,人走上去,一不注意,脚底一滑,摔个仰八叉。好多上了年纪的,还有女人孩子,战战兢兢,不敢靠近,青壮年就要忙得不亦乐乎。过上几天,就有人提着镢头破冰。破冰的队伍逐渐壮大,没多久,周围的冰就被破开,运送到水沟里。这样,一直到了春天,冰雪融化。

老井也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紧跟发展的步伐。后来有了水泵,村子里集体购买了,遇上天旱,河水浇地供不应求,就抽井水补充。所以,老井不仅提供吃水,还要兼顾灌溉。只是接连抽上几天,老井就像是老人一样,吭哧吭哧地直喘气,那就要歇几天,让它缓过劲儿再抽。

再后来,有了“压井”,其实就是手摇式水泵,安装在上面,并且为了保持干净,用混凝土将井口封闭了。这样,挑水抬水方便不少,无论老人还是小孩,咣当咣当几下子,那清澈明亮的水,就哗哗流进水桶,再也不费劲从两三丈高的井中提水桶了。尤其小孩子,還抢着去抬水呢,大人也不会担惊受怕了。

老井滋养了小村的无数子民,见证了小村的风雨变迁,流淌了小村的朴素时光,将那美好、甘甜、清凉,留在了每个人的记忆深处,留下源远流长、永不枯竭的乡愁。

猜你喜欢
磨坊挑水小村
煎饼磨坊的舞会
哈哈小村(10)
小村的呼噜
老磨坊:山沟沟里飞出金凤凰
有一个小村
陪着小村说话
磨坊
帮妈妈挑水
挑水
周而复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