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寒冰
摘 要:京剧被誉为中国的国粹,在所有戏剧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时代日益发展的过程中,京剧演唱逐步形成了多种风格,诞生了多个不同的演唱流派。在京剧演唱过程中,京剧乐队的伴奏必不可少,理想的乐队伴奏可对演员的演唱起到良好的辅助与引领作用,进而使京剧表演更加精彩。基于此,本文将对京剧乐队伴奏与演唱展开论述。
关键词:京剧表演 乐队伴奏 京剧演唱
京剧乐队的伴奏是京剧表演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乐队伴奏由多种乐器组成,除了管乐器与弦乐器以外,还有打击乐器。京剧乐队伴奏与京剧演唱二者互为依托、相互影响,且缺一不可。良好的乐队伴奏配合可使京剧演员的演唱更加精彩,并且可使演员的形象进一步凸显,可使表演中人物的分量得以进一步提升。
一、京剧三大件作用有效发挥的方式
京剧乐队伴奏中主要以三大件为主,一是京胡,二是二胡,三是月琴,这些乐器的作用是对京剧演唱进行托腔保调,通过加花或垫字等多种方式对唱腔进行包裹,进而增强演唱效果,也可利用过门技法为演员留有一定的喘息时间,进而确保大段演唱的有序推进。
(一)过门技法的有效应用
伴奏中的过门要求较高,如为高音演唱,应以胡琴演奏低音为唱腔进行铺垫,如开头为低音演唱,则应使用胡琴进行高音演奏而进行铺垫,以此实现对唱腔字句的衬托,这可使唱腔更加顺耳,并进一步提升演唱效果。京剧演唱名家都较为注重京剧的乐队伴奏。如京剧张派唱腔演唱者张君秋正是因为其对创腔较为重视,其会自己弹奏胡琴进行过门的编创,因此,在其演唱时过门都较为严谨,进而使他的唱腔得到了众多观众的认可,这也反映出了乐队伴奏与演唱相结合的重要性。
(二)创新京剧色彩
为了提高京剧表演的丰富性,应对现有京剧色彩进行创新,使之呈现出多种变化,进而形成全新的伴奏色彩。可以主奏乐器为主,将多种乐器融入其中,进而使伴奏更富有变化且呈现出系列化发展,采用此种方式可对京剧表演中不同年龄、性格的人物演唱进行凸显,以此促进乐器伴奏效果的提升,提高京剧演唱的艺术感染效果。
二、京剧乐队的发展现状
时代不同,乐器伴奏也不断创新与发展。如,与梅兰芳初期与后期唱片相比,后者的音乐伴奏明显不同,锣鼓音乐也存在较大差异,这是因为梅兰芳先生顺应时代的发展,结合观众的需求而对伴奏音乐及唱腔都做了相应的调整。
(一)伴奏乐器种类不断增加
除了京剧三大件以外,目前京剧乐队中的乐器逐步增加,不仅使用小三弦进行伴奏,还会使用阮、笙、琵琶或大提琴等多种乐器,为了满足现代戏及古装戏等多种排演需求,乐队伴奏逐步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同时,部分乐队还将唢呐、古筝等乐器融入其中,甚至使用中西混合乐队进行伴奏。传统的京剧伴奏音乐具备较为先进的旋律与节奏思维,逐步建立起了多声复调音乐的雏形,然而其音乐形态仍处于发展阶段。
(二)传统伴奏方式难以改变
縱观全国的乐队可以发现,大部分乐队仍采用三大件为主、民乐器为辅的伴奏方式。这是因为京剧演出剧目中七成左右都为传统戏,乐队的伴奏较为熟悉、演唱者的唱腔也较为熟练,无须使用曲谱且只需三大件及少量其他民乐器即可完成传统戏的表演。由于现代戏的排演数量并不多,因此并不需要增加乐队。京剧乐队当中武场表演时,需要锣鼓、铙钹以及小锣等多种乐器,因此乐队人数相对较多。此外,乐队人数增加会为流动演出或下乡表演带来一定难度。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京剧乐队的发展受到了一定限制。
三、京剧伴奏的发展方向
(一)创新伴奏方式
时代日益发展,人们对多元化、立体化的音乐审美需求不断提升的当下,此种伴奏方式则需要做出转变。仅有主旋律伴奏并不能对音乐氛围起到良好的衬托作用,还需要多元化与丰富化的色彩以及多种声部的交叉变化才可实现良好音乐氛围的营造,才可使表演者的唱腔得以进一步升华,可通过和声或复调等多种方式使表演者的人物情感更加完美展现,可对京剧情景进行有效的衬托与辅助。
(二)勇于创新、建立新的京剧程式
京剧历经了多年的发展,逐步构建出了固定的程式,通过多代艺术家艺术成果的积累与沉淀,不仅形成了固定的曲牌,板式也相对稳定,并且这些程式的技巧性较强,具有一定的表演性,且观赏价值极高。在时代发展及社会文化进步的过程中,人们的审美理念也发生了变化,艺术追求也与以往有较大不同,这对京剧艺术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因此京剧乐队伴奏的局限性不断显现,为了促进京剧的持续发展,应对表演及乐器伴奏所受到的限制进行有效突破,实现艺术的二次创新。
四、结语
京剧乐器伴奏过程中应拓展演奏内容,采用多种演奏形式,对演奏技巧进行有效提升,进而有效促进艺术表现力的提升。同时还应借鉴其他艺术表演的优点,对自身的表演形式及表演方法进行丰富,培养创新理念,进而结合时代的需求而推动京剧乐队伴奏与演唱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远佤.戏曲乐队伴奏概述[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7(1):111.
[2]崔岩.论京剧中器乐伴奏的创新发展[J].戏剧之家,2017(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