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露平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对学生的素质要求也在持续升高,例如在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领域,就要求学生通过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以提高个人能力。但当前该学科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模式单一、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不当、专业教学的市场定位不准确等问题,因此必须提出科学的问题解决方案。本文对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工实习教学进行了探讨,文章从阐述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问题入手,进一步针对性提出了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工实习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电工实习教学 问题 策略
一、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
当前,在中职院校内依然有许多教师因为受到传统模式与理念的过度局限,依然无法正视当前的教育局势,在教学中一味采取旧的方法与形式,这就使得填鸭式教学现象长期无法得到改善,僵化的课堂格局始终存在,探究式、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得不到体现,学生的积极性无法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学质量自然受到不良影响。
(二)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不当
一直以来,受到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教学活动主要在课堂上完成,知识的传授主要依靠老师的口头灌输与教材的深挖学习,这就使得理论教学占据了教学工作的主体。与之相对的,相关的实验操作、课外实习活动却被边缘化,这导致学生对外界行业局势与职场能力要求的把握不足,其所学知识与工作实践的出入较大,不利于学生迅速适应职场环境,并高效胜任工作。
(三)专业教学的市场定位不准确
当前教育领域的职业院校多如牛毛,而社会上的行业多种多样,职业学校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必须结合其本身的实力条件与办学目标,形成准确的市场定位。但是目前,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与实际情况脱节现象并不少见,这就导致学校无法形成突出的办学特色,无法在人才培养方面打造显著的专业优势和技能特點,其教学工作的开展也不能将特定行业岗位作为核心目标进而采取特色化的教学方法,这无疑会影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与未来的职场发展。
二、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工实习教学的策略
(一)强化学生理论知识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它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与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素养。但在此之前,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这也是开展实习活动的必备条件。因此,老师依然要对课堂40分钟进行充分的运用,将核心知识全面整合起来,对其进行科学设计,形成具有可行性的教学方案,并且借助信息化平台等工具,对抽象的理论知识进行生动、直观地呈现,以此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相融合
理论教学具有基础性作用,但必须将其运用到实践中,才能真正体现理论教学的价值。因此老师要对理论、实践教学的时间划分进行科学安排,要预留足够的时间组织学生参与实训活动,并鼓励学生在课后、假期积极进行电工实习。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对理论知识保持更深的认识,并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当然,职业院校也要配备基本的实验设备与计算机等工具,为学生的实训提供良好的设备环境。
(三)创新教学方法与模式
在新的社会背景与教育形势下,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模式必须得到一定的创新与改进,以此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局势。互动式、研究式教学模式等应该得到全面、科学地运用,以此确保师生之间能够保持良好交流与互动,使其就特定问题进行充分的探讨,以此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与钻研的积极性。学生主体地位不断提升,也能促使其主动走出校园,到企业内参与电工实习,进而形成较高的操作技能。
(四)构建实习管理体系
在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中,电工实习是重要的教学环节,而对学生实习进行有效的管理,是对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有力保障。在电工实习中,要加强实习教学的管理,使学生在操作中能够按照规定进行实践,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及时纠错,并且给予针对性的评价,提升学生实习操作的规范性,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院校的管理层及就业指导中心等也要履行好自身工作义务,对外界市场做出全面调查研究,进而形成具有可靠性、全面性的真实数据资料,供学生、教师做出科学的实习安排,为广大师生群体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三、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工实习教学的探讨,意义重大。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就教学模式的创新展开研究,强化学生理论知识,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融合,创新教学方法与模式,构建实习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沈卫青.中职学校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江苏省吴江中等专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02):22—24.
[2]袁建锋.基于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项目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的分析[J].广东科技,2014,23(24):170,146.
[3]伦洪山.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三年五段递进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轻工科技,2013,29(04):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