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超 邓凌云 邹永辉
进入8月中旬,农忙基本已过,抚州市各县区大小村庄又开始热闹起来。广场上、文化活动室、乡村旅游点等,欢歌笑语。似乎人们都在庆祝全市“十三五”以来的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22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3.8万贫困人口都在决战冲刺脱贫“小康”生活。
深度贫困村“蝶变”成彩绘富裕村
9月3日,天刚放亮,在乐安县金竹畲族乡大通村,就有不少村民在房前屋后或村民广场锻炼身体。该村曾为深度贫困村,昔日房屋破旧、道路坑哇、杂草丛生、垃圾成堆,时间久了,臭气熏天,污染水质,路人有时只好捂住鼻子绕道走。
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大通村凭借生态资源,通过扶贫干部与村民的共同努力,把建设秀美乡村与传承畲乡文化相结合,推动了畲乡风情旅游业的发展。2019年该村彻底“蝶变”,不仅在全乡率先实现整村全部脱贫,而且将全村打造成彩绘新村。
走进大通村,满目青山绿水,家家户户门前水泥硬化,所有民居彩墙灰瓦、错落有致,路旁绿树成荫。每当夜幕降临彩灯四射,木屋栈道、亭台水榭点缀其中,在秋雾中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以前啊,想种什么种不成,想养什么养不成。”在村里工作30多年的村党支部书记廖国华感慨地说。原来村委会组织引导村民种植蚕桑、袋装香菇、绞股篮,养过茶山鸡等,都没有一条路走通了。面对位置偏远、村民观念落后的大通村,通过军民携手,在东部战区陆军机关政治部的帮扶下,终于找到了“脱贫路”“小康路”。
“高山这么好的水质,这么好的自然资源,那眼泉,是山野里四季常流、纯净无污染的溪流,发展高端水产养殖业应该是可以的。”2018年以来,东部战区陆军机关政治部经过实地调研分析,围绕基础设施、产业扶持、扶贫扶智、联学共建等四个方面内容,累计投入帮扶资金560多万元。其中,在大通村首先建设了5.5亩石斑鱼养殖基地,投入帮扶资金38.4万元,并聘请村里的廖国平等贫困户到基地进行管理。再是利用畲乡特有的高山蔬菜“茅苔韭”,俗称“野韭菜”,进行人工移植栽培,取得成功后,让每家每户都或多或少栽种了茅苔韭,成为畲乡的一道特色蔬菜。又结合生态旅游发展,向游客推出了“无人售菜、扫码诚信支付”采摘模式,从而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带动贫困户11户35人户均增收3000多元。
年近8旬的村民邓茶花是个独居老人,也是村里的低保贫困户,没有生儿育女,住的是土坯房。前些年,她的老伴去世,无依无靠,家里十分困难。经过摸排,该村像邓茶花一样孤寡独居老人存在住房困难的贫困户就有6户。而建设保障房,对于深度贫困村来说,真是有心无力。得知这一难题,东部战区陆军机关政治部很快拿出帮扶资金18万元,建起了总建筑面积210平方米的保障房,安置了这6户贫困户共8人。“现在屋里床、衣橱、电视、自来水等什么都有,吃、穿、住都不愁了,条件好得很,还经常有人来慰问看望我们。”住在保障房左侧一楼的邓茶花老人高兴地说。
扶长扶远,扶智扶根。村里的贫困学生廖嘉雄父母离异,父亲远在广东打工,爷爷奶奶又长年患病,家庭极度困难。为了帮助他完成学业,东部战区陆军机关“军以上领导所在党小组”与大通村签订“一帮一”帮扶协议,东部战区陆军司令员徐起零带头向党小组缴纳了这份“特殊党费”,资助廖嘉雄,直至他完成学业。目前,东部战区陆军机关政治部按每位贫困学生每年2000元的金额,在大通村共资助了贫困学生20名。每年还定期走访慰问,嘘寒问暖,切实解决贫困群众在住房、上学、就业等方面的难题。年过花甲的贫困村民廖国平通过在石斑鱼养殖基地和茅苔韭种植基地务工,去年已光荣脱贫。他兴奋地说:“脱贫只是开始,现在我生活越来越好了,接下来我还要靠自己的双手,过上小康日子。”
小康生活既要经济富了还得精神富。为提升大通村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进一步夯实基层党建基础,东部战区陆军机关政治部又投入204.6万元帮扶大通村建设党群活动服务中心。据了解,该项目由南昌大学设计研究院设计,占地199平方米,建筑层数3层,建筑面积430平方米,集演艺、电教、党员之家、民宿、廉政文化教育中心和法律服务中心于一体,将为全村10个村小组1118名村民提供农业、林业、民政、新农合、新农保等“一站式”便民服务,架起一座凝聚振兴发展合力、推动全面小康的“党群连心桥”。
“如今的大通,真的通了!”村党支部书记廖国华和村民们无不感动。分布在山坡上的民房,经过现代“马良”们的神来之笔,“倚窗畲族少女”“振翅的凤凰”“畲族小伙渔猎场景”……昔日单调的房屋外墙,装扮成了充满艺术气息的“彩绘墙”,也是全市“彩绘第一村”。门前屋后的菜地、空地,摇身变成了一处处花园、绿地、沥青路面、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民宿、酿酒坊、乡村振兴研习社、网红打卡地和“4A级乡村旅游点”。大通村的美丽“蝶变”,吸引了源源不断的客流。新事物,新景致,让村民们目不暇接。甩掉“穷帽”的大通村,戴上了一顶又一顶耀眼的“桂冠”。村民们都说,他们家家户户都住在了花园里。
“等要”好日子不如主动“赚”好生活
初秋午后,并不凉爽。8月26日,抚州市东临新区七里岗乡,村民们坐在自家门口阴凉处摇着蒲扇、聊着家常。不远处的“扶贫爱心超市”内,三三兩两的村民正在货架上挑选心仪的商品。
64岁的蔡花荣吃过午饭后悠闲地走到“扶贫爱心超市”,挑选了两桶5升装的食用油以及一袋25公斤装的大米。超市中摆放着许多日常生活用品,与普通超市没有太大差别,只是货架上商品未明确标出价格,取而代之的是相应的兑换分数:牙膏9分,大米52分,食用油78分,电饭煲360分……
这是抚州市各地专门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设立的“扶贫爱心超市”,超市将所有商品的价格折算成相应兑换分数,建档立卡贫困户可凭爱心积分卡的积分到超市兑换。
“改善户容户貌,住房内外干净整洁,无乱堆乱放现象、讲究个人卫生,言语文明计4分;依靠自身力量,发展种植、养殖等项目,达到1亩以上方可积分,每亩积1分。”在“扶贫爱心超市”张贴的积分办法上可以看到,爱心积分与诚实守信、干净整洁、自力更生等情况挂钩,共有22项积分项目。“超市的商品只接受积分兑换,积分由村干部、扶贫干部等每月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具体表现情况确定。”七里岗乡干部黄笑引说。
“把卫生环境等方面处理好,不仅自己过得更舒服,还有东西可以兑换,现在家里的米油都不需要另外再买。”蔡花荣说。
走进七里岗乡港东村村民李春明家中,入户的庭院干净整洁,房间里也井然有序,饲养的家禽待在铁丝网围起的区域内。而在一年前,李春明家却不是这幅景像。由于腿部有残疾,李春明一直疏于打扫家庭卫生,家门口都是鸡粪,家里也堆满了杂物。在“扶贫爱心超市”积分兑换政策的影响下,李春明夫妻二人冲洗庭院,归置杂物,设置铁丝网,不断积攒爱心积分,不久前靠着积攒了几个月的爱心积分兑换了一台智能电饭煲。
“现在家里干净多了,我们还经常商量怎么获得更多积分。”李春明告诉扶贫干部,自家的小卖部也因为卫生环境的改善生意变得越来越好。
七里岗乡封溪村村支书周元胜表示,通过积分制鼓励建档立卡贫困户增强勤劳致富的意识,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现在不少建档立卡贫困户自发地去攒积分,还会比较谁的积分更多。”周元胜说。
目前,抚州市已设立县区、乡镇、村委三级“扶贫爱心超市”220多个,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2万多户,3.5万多人。如今,走在抚州农村的道路上,贫困群众相互见面问的不再是吃了吗,而是今天你积了多少分?“扶贫爱心超市”积分制的引导作用凸现,贫困群众积极参与地自觉性越来越高,他们已经潜移默化的达成了共识,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步转变了贫困户“等要好日子”为主动“赚”的目标。“有了这些好政策,我们日子会越过越好。”抚州不少脱贫户正在划算着再积攒更多的爱心积分兑换一些像电视机之类的大型家电商品,不断奋发努力过上小康生活。
产业兴生活美还要迈步奔“小康”
抚州市临川区嵩湖乡江下村地处偏僻,是“十三五”省级贫困村,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9户148人。通过产业扶贫增加了贫困户和村级集体经济的收入,如今已整村脱贫摘帽。汤有良是江下村的“脱贫奋进之星”,自从他在“飞天凤”扶贫基地做事,收入一年比一年高,生活一年比一年好。据汤有良透露:“目前,扶贫基地一年能养两批半鸡,我每批养2.5万只鸡,大约可养6万只左右,我能赚到1.2元一只的劳务费,年收入7万元左右。”
为让贫困户尽快走上富裕的道路,扭转村级集体经济“空壳”“薄弱”的状况,抚州市创新扶贫模式,按照绿色产业扶贫目标,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因户施策,精准到人,“点对点”为贫困户量身打造扶贫方式,致力让每户贫困户都有产业、有帮扶、有钱赚。后选择了26个不同类型村开展试点,探索形成“绿能模式”、“七天果辰模式”等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模式,并在全市推广,促进了各地村级集体经济蓬勃发展。同时,探索乡村领办“一镇一工厂”、“一村一公司”、“一户一车间”的经营实体,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和贫困户收入。
据了解,目前抚州市1810个行政村全部创办了村级公司,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超过5万元,其中超过10万元的行政村223个,超过30万元的12个,超过50万元6个,超过100万元的行政村1个。
江下村依托临川龙鑫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建立“飞天凤”产业扶贫基地。由政府出资为贫困户建设鸡棚,龙鑫公司提供鸡苗、技术指导和销售等服务。该村经筹集资金120多万元,为每户贫困户免费建造一个可养殖5000只鸡的养殖大棚。村党支部为解决贫困户的后顾之忧,还与贫困户签订了《代养合同》。贫困户每代养一只鸡可获得1.2元劳务费,每养一只鸡也可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1.8元左右。
江下村党支部书记贺小根说:“村里建了这个基地后,村集体经济一年大概收入8万元,主要用于做一些公益事业,改善贫困戶基础设施条件,村里先后投资230余万元实施了路、水、电、网及农村环境卫生整村改造推进工程,各组进村入户路面全部水泥硬化,家家户户接通了自来水和网络。项目的投入使用,使全村的人居环境、生活品质得到明显改善。”
村民游木根说:“现在生活比以前舒服多了,铺了水泥路,装好了路灯,有健身场所,我们老百姓吃完饭散散步,到健身场所运动运动,大家都感觉到现在生活得非常开心。”
江下村党支部书记贺小根表示:“我们江下村现在确实是产业兴生活美,我们还要共同努力奔‘小康”。
作者简介:徐超,抚州市政府办公室;邓凌云、邹永辉,抚州市扶贫办公室。
责任编辑:朱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