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前言的“课程性质”中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務其中重要一项就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小学英语教学阶段,教师往往偏重于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忽视通过发现和发掘现行教材中显性和隐性的文化元素,提供给学生自主体验和实践的机会,走进或了解中西文化,并感知习得异域文化。
关键词:文化 文化习得 小学英语语言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9-0-01
《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的“教学建议”中,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问题,对于教师的教给出了较为明确的指导,即“应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和语用中的文化因素,了解中外文化异同,逐步增强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力,为开展跨文化交流做准备;应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创设尽可能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境,让学生在体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日常的英语语言教学中,我们可以着重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异域文化的感知源于生活实际
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结合日常生活,引导学生感受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背景,有助于学生迈开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第一步。这种文化背景可以体现在几个方面。
1.日常用语
东西方各种称呼的差异、打招呼用语的差异、祝贺和赞扬的差异,都反映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对比以上一项或者多项,引导学生感受和认知这些差异,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从而为学生恰当运用语言打下基础。
2.社会表达
在日常的语言交际中,以英语为交流工具和汉语为交流工具的国家,其在人称、习俗、礼仪等方面都存在诸多不同,所以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应注意积少成多,循序渐进地诱导、培养孩子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
3.文明礼仪
在不同的语用环境下,汉语使用人群和英语使用人群在社交礼仪上也存在差异。如请求帮助、表示歉意、示意友好等中会使用相同的身心反应和相近的表达方式,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同,若不注意就会引起误会,造成尴尬。
二、异域文化的领略基于教材设计
现行小学英语教材,无论在编写框架、主题设计、还是内容选择上,大多较为关注语言知识和文化融合的良性互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更便捷也更有效地引领学生逐步了解和掌握中西方文化差异,从而为培养学习地跨文化交际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英语(三年级起点)》(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各个学段的教材关注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同时,结合教学进度,适时地在教材的编写中加入一定数量的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内容,从而保证了学生在学习常规时间内感受和领略该内容的效果。
三、异域文化的习得藏于知识本身
1.从词汇教学中习得异域文化
文化传承对语言的影响首先体现在词汇的掌握上,词汇是文化信息的中间载体。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学习的内容先去熟悉一些词汇的内涵和外延,掌握、辨别它们不同的文化内涵。
例如:一星期七天,某天的由来Tuesday来自古斯堪的纳维亚战神铁尔(Tyr)的名字。Wednesday来自盎格鲁撒克逊神话中最有威力的神伍顿(Woden)的名字。
2.从对话教学中习得异域文化
中国学生在用英语进行对话时,往往难以摆脱汉语的干扰,用汉语的思维及表达方法来进行交流。我们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利用对话涉及的主题和功能,先予以背景及常用表达的说明和指导,并通过多频率、多范围的操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对话交际语言能力,形成正确的话语表达。
四、异域文化的运用体现于活动之中
1.课内活动
课堂内教师可以结合教学主题和教学内容,通过创设接近生活实际的各种语境,设计和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探究积极性和探究意识,从而帮助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能力上迈开重要的一步。
例如,《英语(三年级起点)》六年级上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Module3 Unit1 Collecting stamps is my hobby 主要是关于各个国家邮票的介绍,我们可以在教学前组织学生把家中收藏的各个国家的邮票选择部分,在了解相关背景的前提下,在课堂内进行一个综合性的Stamp Show ,在展示和分享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他们对中西文化的进一步了解。
2.课外活动
《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四部分为“实施建议”的“一、教学建议”中指出:“英语课外活动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学生的语言实践和自主学习提供更大的平台。课外活动有助于激发和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丰富语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塑造性格。”我们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着重引导和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参与多样化的语言实践活动,不断积累和增长与英语国家的人交往的真实经历和能力储备,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各国的文化背景、社会礼仪、人文风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通过有关渠道,鼓励学生与同龄的英语国家学生建立书信或是电子邮件往来,增进了解、加强锻炼、熟能生巧。并在不断地交往中,更近距离地体悟中西方文化的魅力,内化吸收使自己个性优雅,能力突出。
结语
总之,知识的传授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文化的碰撞和传承也绝非易事。作为一名稚嫩的教育工作者,我应该立足实际,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个细节。在学习中进步,在实践中成长,在经验教训中变强。充盈自己,加强文化内涵建设,关注异域文化的博大精深,为更好地做好教育的主导者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刘梅.论英语课堂中的文化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03):80.
作者简介:李仁丹(1989—),女,汉族,四川达州人。专业技术十一级教师,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师教育、小学教育、英语教育教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