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莉霞
摘 要:在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劳动力已经不断转移。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产力技术的提高,在追求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协调的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出现了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的情况,导致了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的现象。因此,需要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培训来改善现状。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劳动力转移 就业培训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9-00-02
一、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概述
把农村的劳动力进行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标志着我国在不断进步。劳动力转移就是指农村劳动力从农业活动中转移出来,进入到第二第三产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就是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农村的劳动力过剩使得他们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这样才能够使利润最大化。但是由于我国的第二第三产业一般是在城镇,所以一般农村劳动力转移就是向城镇转移。
让农民长期增加收入的方式就是减少农民数量,让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首先,通过减少农民数量可以改善需求者的数量,非农民增加,市场需求就会相应的增加,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民的收入上升。其次,农民转非农民之后需求增加,使农民有积极性升级技术。从而达到增产增收。最后,由于劳动力的转移,农村的土地还在,可以交给其他农民来扩大其生产规模,从而增加收入。农民转向非农民的人群是农村连接城市的纽带,可以传播有用的信息和资源,促进农业的发展。
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比较差,这是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在因素。虽然农村劳动力的资源比较丰富,但是技能比较单一,文化程度不够就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二,农村劳动力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这是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观因素。由于农村劳动力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竞争意识比较薄弱,就很难加入劳动市场的竞争。首先,就业的期望值不高,要求不符合实际。其次,存在落后的思想,满足于现状,缺乏上进心。第三,企业用工不规范,这是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环境因素。在当今社会有很多企业存在着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企业用工不规范则会影响劳动力市场的秩序。第四,城乡结构的矛盾比较明显,从而阻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和规模。一是户籍制度对农村劳动力的迁移增加了成本,二是劳动力的技能不够,竞争能力弱。
二、新型城镇化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意义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城镇化必须有产业作为支撑,这就对人力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增加了农民进城就业的机会。我国对于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具有建设性的发展。首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而且可以促进城镇劳动力的均衡发展。劳动力转移能够顺利就业的前提是拥有熟练的技能。无论在什么领域工作,必须有与之匹配的职业技能。目前,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进行转移寻找工作。但是与农村的情况不同的是,城市是以工商业和服务业为主的。因此农村的劳动力要想实现转移,必须拥有非农职业技能。其次,有很多失地的农民希望进城工作,但是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而且在当今社会有一些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这就导致农村劳动力很难在城市安定下来。因此,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至关重要。只有学习到专业的技能才能够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脚步,从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最后,通过加强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可以提高农民的技能和整体素质,这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保证。
三、新型城镇化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策略
1.进一步增加农业部门务农的收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增加农业部门务农的收入,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稳定农民家庭的经营收入。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增长就要做好农业的节本增效,并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促进农村家庭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衔接,从而促进农民家庭的收入增长。农民收入主要包括种地或者养殖的收入。但是现在农民种地程序烦琐,成本比较高,收益较小。因此,村干部要做工作把村里的地统一流转给几个种植户,签订合同,协调小农户和大农户的利益,进行适度的规模经营,实现节本增效。第二,增加农民工资收入。因此,要发挥传统就业渠道的作用,也要发展新的功能。推动一二三产业的结合发展,支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与乡村旅游,也要推广新生态。我国要加快建设农村创业园的平台,领导们要把握好方向,创造好条件,根据村里的现实情况,发展品种,优化硬件设施,加强农村企业的销售流通方式,从而提高农民的工资收入。第三,促进农民的财产收入增长。我国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盘活资产,创新经营机制,发展农村经济。第四,提高农民的转移性收入。我國的惠民政策不断出台,中央和地方的资金投入也在加大。因此更应该进一步完善农业支持的保护政策,加快补贴体系,保障农民的转移性收入稳定增长。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需要做到三个方面。一是要改变全社会对农民的歧视,让从事农业工作成为一种令人向往的职业。这就需要国家在政策资金上下大功夫。二是要从根本上纠正农民的传统思想,让农民主动的接受新的知识,新的技术培训。三是要在就业培训的内容上具体化,用具体的案例来引导农民,也要让现代的农业走进农村。
2.充分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结合调整产业结构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牺牲农业生态等,着眼农民,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经济发展。新型的城镇化必须处理好三个问题,粮食安全,保护耕地和农民市民化问题。因此要重点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首先,要在专注农业基础的同时,促进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调整好三者的比例关系。其次,要顺应产业结构进行调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未来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将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驱动力。我国工业化发展必须兼顾制造业和服务业,利用技术来推动产业调整。第一,加强农村农产品的深加工,建立新型配套的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第二,可以依托农村附近的城市来开发旅游资源。这样就会推动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民收入。
3.消除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制约因素,实现城乡统筹就业
要想消除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制约因素,实现城乡统筹就业,就必须创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服务机制。首先,要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组织管理机构,统筹管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其次,要建立和完善介绍机构。从而开展劳动力的信息交流服务平台,形成就业信息,咨询等服务机制,确保通过培训考核的人员可以就业。
第一,消除隔离体制。首先,要把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向城乡一体化的户口登记制做改变,小城镇的户口应该完全放开,尽快从户籍管理向身份证管理过渡,为劳动力的就业创造条件。简化劳动者的就业手续,降低门槛,从而减少就业成本,并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其次,规范劳动关系。我国应建立统一公平的劳动力市场,出台就业法,进一步规范公平的就业环境。
第二,要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要不断地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目前要重点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的试点,要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农民工的就业制度、劳动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的与城镇居民是同等的待遇。首先,要积极地探索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消除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体制性障碍,從而探索全国统一的公平公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其次,要加大政策的落实力度。确保国家扶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落到实处,贯彻合理引导、公平对待的方针,取消对农民工的歧视性规定。要建立农民工工资按时发放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电视,网络等多媒体方式,广泛宣传国家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农民工、帮助农民工的氛围,形成好的舆论导向。最后,要健全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管理机制。这一机制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劳动力无序流动的现状,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适应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需求,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实行属地化管理原则,并纳入社会发展规划当中。
结语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由于农村人多地少,劳动力严重过剩,因此进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条件。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贫困地区为主要区域,以贫困人口为主要对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心,以开发农村的劳动力为重点,切实地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拓宽就业渠道,推动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深化改革开放,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是特定制度下中国城市化的一种独特的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雷小波,郑培.浅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J].职业,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