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疫后,特朗普立即复出是否理性?

2020-11-02 02:55徐英瑾
南风窗 2020年22期
关键词:染疫冒险理性

徐英瑾

进入10月,国际政坛最劲爆的新闻,莫过于美国总统特朗普新冠检测为阳性了。更让人惊讶的是,特朗普在医院里仅仅治疗了三天就回白宫处理政务了,其后又在大量的竞选集会中抛头露面,连最起码的“隔离14天”的要求也没做到。虽然特朗普并不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第一个被证实染疫的国际政要,但在这些政要之中,被确诊染疫仅仅三天后就敢在非隔离状态下恢复工作的,他可能是第一个。从这个意义上说,特朗普的决策可谓非常冒险。

然而,冒险的决策就属于非理性的吗?这可不好说。在日本战国时代非常有名的“桶狭间合战”中,织田信长冒险率领几千精锐突袭今川义元的两万人大军,竟然一战成功。现在又有谁会说,织田信长当时的决策不理性呢?很显然,成功本身就是对于冒险决策的最好辩护,因为没有人会去责怪成功者。话虽如此,我依然认为特朗普的冒险决策未必会引向成功,但并非是不理性的。

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首先来定义怎样的决策算是理性的。我的定义是这样的:如果有一个目标G本身被确定的话,而且,如果两个方法都可以通向G的话,那么,采用那个具有更高成功概率的办法,就是理性的。用这个标准去衡量织田信长的行为,我们不难看出:他主动突袭今川义元的决策虽然很冒险,却无疑算是理性的。这是因为,他手下的兵力至多只有敌军的1/4,若不去主动偷袭而是坐以待毙,成功的概率反而会更低。因此,与突袭敌军的决策相比,“什么也不做”反倒是不理性的。

基于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可以说:特朗普选择仓促出院,其实要比选择安静隔离两周更富理性。说到这一步,我们首先要明确特朗普的首要目标是什么。他的首要目标是连任,而不是彻底的健康。当然,彻底的不健康显然会导致连任失败,但毕竟凡人皆有一死,只要相关的不健康状态不影响他的连任,就不会导致特朗普首要任务的失败。

那么,为何仓促出院对于连任来说这么重要呢?这显然是因为,目前民调所显示出来的数据对特朗普不利。这当然不是说民调数据本身是靠谱的,而是说:本着“料敌从宽”的原则,任何一个理性的决策者,都需要做好最坏的准备,尽量把敌人想得强大一点。而要做到这一点,从特朗普立场上看,就要尽量拉平民调上的差距,使得一切能够让自己输掉的迹象都从眼中消失。而要拉平这个差距,特朗普必须尽快摆脱病情的不利影响,投入选战,而不能在余下不多的时间里,白白浪费两个星期。

从另一个角度看,特朗普也不得不计算他仓促出院导致病情复发的概率。根据目前的资料,他在住院时期接受的是再生元制药公司的试验性新冠病毒抗体鸡尾酒疗法,并服用了锌、维生素D和法莫替丁。这里的麻烦是,“鸡尾酒疗法”本身的效力尚没有得到充分的验证,而特朗普自己的高龄也构成了病情复发的隐忧。不过,只要他的可能复发被拖延到大选成功之后,他的主要目标也就算达成了。

从这个角度看,只要特朗普病情迅速反复的概率低于特朗普因不积极参选而导致选战失利的概率,我们就没有理由认为他的选择是不理性的。

最后需要中国读者注意的是,在当下美国的语境中,控制疫情并不是各路政客真正關心的问题,而至多只能算是用来进行政治攻击的武器之一。从美国的立场上看,总统选举所可能带来的美国政治方向的变更,乃是比疫情大一百倍的事情。然而,我们却不能因此就断言说,他们轻忽疫情的决策方向乃是不理性的—因为正如我刚才所指出的,这并不是“理性”与“非理性”之别,而是决策所为之服务的根本目标的差别。

猜你喜欢
染疫冒险理性
全家染疫愈后作
活着
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八条禁令
在冒险中成长——《壁橱里的冒险》
狡猾是一种冒险
等一下,冒险还没结束哦!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理性的回归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
理性看待GDP增速减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