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雯
猴硐,这个以“猫村”盛名在外、位于台湾新北市瑞芳区的小镇,还有一个被人遗忘的面貌—煤矿。
台湾采煤的历史,起于1876年清朝政府在基隆八斗子經营的第一个官方煤矿,2000年最后一个矿场被关闭。而位于猴硐的“瑞三煤矿”则是全台产量最大的矿场,也是这次由老矿工带领我们导览、体验的矿场。
“猴硐矿工文史馆”创立于2019年8月,我惊叹于这般宝贵的资料馆竟创办得如此之晚,而且还是由老矿工们自发组成。创办人周朝南说:“舍不得矿工历史消失掉。”如今的老矿工们,年纪基本都是7开头,6开头的已属年轻。
台湾煤矿最窄之处只有20~30厘米,主要为中部夹煤层,开采条件差,矿工只能躺在矿道里开采,不能站也不能坐。“德国人都说这种煤矿他们不挖,一般1米以下不挖。”“躺着挖8个小时,吃喝拉撒都在里面。”而且矿道里还有很多地下水,矿工只好涉水而过。
1963年以前,台湾还有女矿工,那时挖的还是上部夹层煤。后来越挖越深,挖到海拔负400多米,每100米就增加3摄氏度,再怎么降温也在38度左右。因为太热,矿工们只好裸体进入,所以女矿工才逐渐消失。
“女矿工很辛苦,3点半起床先要煮饭。我妈生产前一天还进去,工作到肚子痛,回到家肚子里的孩子就蹦出来了。”一位老矿工回忆。
矿工是高危职业。台湾矿工的死亡率高达10%,比建筑工人还高出16倍,是铁路工人的48倍。1984年,台湾发生多起重大矿灾,其中最大的一起就在瑞芳的“煤山煤矿”。因为不妥善的安全管理,空压机被安装在矿坑里,冷却水没了,机器继续空转,旁边坑道的木头燃烧起来,最后造成101人死亡。而带我们导览的几位老矿工,有人曾被压在矿下,也有人曾救过32个人……
后来,台湾当局才要求,每个进入矿坑的工人都要背一个“一氧化碳自救呼吸器”。老矿工特别强调,有机会的话你们最好都自备一个,一个能用40分钟,可以挽救不少火灾现场的生命。
经过前一次的“猴硐矿工生活记忆漫游”导览,10月 12日,我又前往参加“一日矿工体验”活动。早上9时抵达猴硐,每个人都分配到了矿工的衣服、裤子、毛巾、安全帽、手套,并武装上“一氧化碳自救呼吸器”。出发的时候,老矿工一边解说当年他们上工的模样,一边用喇叭播放着充满时代色彩的歌曲。
当然,体验并非真的进入矿坑—矿场早已被关闭,而且随意进入太过危险。如今地下水早已漫上地表,从矿口的铁栅栏向内望去,黑漆漆一片,冷风阵阵。
老矿工带着我们念了安全口号,然后出发去搭乘供游览使用的、进入矿坑的复古矿车,接着又手把手教我们如何使用铲煤车、镐煤机。不过,当年的矿工们使用机器的很少,基本都是用平铲和十字镐人力挖掘。
猴硐如今作为旅游景点,不免被挂上一些文创地景标志,其中就有一只猴子拿着一把圆铲,但其实矿工们用的是平铲。“文创就是文化创伤。”一位老矿工开着玩笑说。
等“上工”结束后,老矿工要我们发出“哦哦哦”的声音笑着回去,因为那代表“安全”,即“活着”。也难怪有了那句俗语:“无拼死全家,要拼死一人。”能安全返家,赚到养活一家子的钱,在天光之下,不笑着欢叫着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