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声训练对优化声音质量有着促进作用,将美声发声与合唱训練相融合,能够快速提升合唱整体质量,有助于文化馆开展相关文化活动。本文将立足于美声唱法的作用机理,并提出其在合唱训练中的具体作用,体现其对于提升合唱训练质量的重要性。
关键词:文化馆合唱训练 美声唱法 影响
发声技巧对于合唱的限制性作用不言而喻,保持美妙的声线是改善合唱效果的立足点。若声音得到科学的训练,能够基本达到合唱的要求,则可以丰富文化生活,促进我国群众文化合唱事业的发展。美声唱法一直备受合唱训练者的关注,但其对声音具体影响的范围和内容认知不清,导致文化馆合唱训练工作进程缓慢,不利于提升整体艺术水平。下文将结合具体的影响内容,凸显美声唱法在合唱训练中的现实作用。
一、美声唱法在合唱训练中的基本作用
经济水平的提升使得人们更加关注精神层面的需求,基础性文化场所和设施应运而生,为保证精神文化建设的要求,应当积极采用多种办法,将适合发展文化艺术领域的要素充分应用到具体活动中,从而达到丰富文化生活、提升国民素养的目标。文化馆是近几年国家文化建设的重点场所,合唱训练又以其参与人数多、无须专业性基础得到群众的支持,因而在合唱训练中,应当积极应用美声唱法对发声训练的作用,强化合唱队员的实力,提升演唱能力,使人民群众也能够体会到声音技巧的魅力,保证多样性合唱作品的质量。运用美声唱法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合唱队员原有的声音风格,便于向不同类型的作品过渡,拓展声音技巧的广度,形成全面化的演唱风格,为文化馆合唱训练注入内涵。[1]
美声唱法经多年实践演变而来,其中蕴含丰富的唱法基础和技巧,已逐渐被音乐领域人群接受,是一种科学的发声练习办法。美声唱法的呼吸方式是胸腹联合,区别于鼻和喉发声的特点,便于保持横膈膜的弹性,进而使气息交换平稳,喉咙的开合度更大,充分满足合唱发声训练的要求,使声音更加圆润,富有张力。声音质量是影响合唱效果的核心要素,动听的音色有助于拓展艺术作品表达的内涵,使用民歌唱法、直声唱法虽可以小幅度提升声音的质量,但仍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而美声演唱技巧为扩充合唱音色种类提供技术支持,充分强化声音训练的效果,保证美声唱法优势的运用。[2]
上文提到的直声唱法,是区别于美声唱法中较为凸显声音纯净程度的技法。合唱队员使用直声演唱,直抒胸臆,以感情投掷的方式,展现对作品的理解。直声唱法的基本特点是不使用颤音,人与人之间声线难以达到统一的标准,因而颤音属于即兴发挥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因此,在直声唱法中合唱队员可以保持声音传递情感的统一性,带来清新的听觉享受,同时也注入空灵的感觉,更多地使用在合唱声音练习当中。合唱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艺术欣赏,将感情划归为同一层面,不符合艺术感性认知内涵要求,对于声音和情感力量的输出是种制约,并且很难解决歌曲难度大的问题。美声唱法能够修饰不同成员的声音,即便某个声音存在音色和音调上的偏差,也能弥补音质上的问题,确保合唱声音的整体性特点。[3]
二、文化馆合唱训练中美声唱法的作用
(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基本要求
我国现已颁布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法,有助于保障公共文化活动的展开,为拓展国民文化生活范围起到法律层面上的促进作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离不开文化馆等文化场所开展的、符合群众艺术取向的活动,而合唱不需要过多的技巧和音乐素养,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近几年热度逐渐攀升。合唱活动的开展不仅展现出我国人民的精神面貌,更能够体现出文化馆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和水平,对于考察其文化底蕴和音乐技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合唱发声训练是评定工作人员能力的重要介质,找到合适的训练方法是目前文化馆合唱训练工作的重心,充分体现出发声对于情感表达的重要作用。选择美声唱法作为训练发声技巧的办法,充分契合文化工作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训练理论,对于强化文化馆功能、提升国民艺术素养有着不可多得的作用。[4]
(二)有助于解决声音局限性的问题
发声受到胸腔共鸣、声带振动和鼻腔等方面的限制,声音的产生既存在一定的不同,又存在一定的限制,换句话说,声音有局限性的特点。利用美声唱法训练发声能够扩展口腔的开合程度,促进声带、胸腔和鼻腔的共振效果,并渗透技巧,在尽可能不损耗嗓子的基础上,使合唱队员能够更好地掌握提升的技巧,便于运用多种发声方式,带入不同程度的感情。美声唱法区别于直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不仅摆脱发声局限性的问题,同时解决其他影响声音质量的不良因素,进而满足合唱协调统一的要求,保障文化生活多方面要求的落实。[5]
(三)提升声音的整体质量
将美声唱法应用于合唱发声训练中是创新演唱方式的办法,美声唱法充分展示出对音色控制和运用的作用,通过调节声音的力度和换气频率使合唱队员感受到演唱技巧,有助于将技巧应用于不同的音乐场景中,渲染不同的感情。现如今的美声唱法已经在原有基础上增添了更全面的内容,逐步丰富声音共鸣的作用形式,为艺术指导提供理论依据,有效应对合唱队员发声方面的难题,进而为文化馆艺术活动添色添彩。合唱队员掌握发声技巧便可灵活运用声音,逐渐深入到情感表达方面,对接不同的演唱风格,拓展合唱类型的广度,有助于将自身对艺术的解读渗透到群众的思想意识中,完成文化熏陶的任务,对于创新演唱风格和艺术表达形式有着不可多得的作用,活跃使用发声器官,控制音色的转变和输出,为他人呈现出一场精彩的表演。[6]
合唱发声训练的主要目标是训练演唱的整体性,多个合唱队员组成的文化表演队伍需要达到音色和审美方面的高度统一,才能够给人以整齐稳定的感觉。因而合唱训练要切实保证发声的协调程度,切不可出现多频率、多声调的情况。运用直声或民族唱法不利于不同音色的产出,许多人对于美声唱法并不了解,尤其是在颤音产生的问题上,不少人认为颤音是打破协调统一合唱局面的不利因素,但美声唱法中的颤音是在声带完全放松的前提下产生的,符合声音均匀发出的特点。而民族唱法等产生的颤音并非由共鸣腔体共振获得,属于刻意营造的范围,大面积的直声无法将情感充分表达,人们欣赏合唱表演一般是结合音色的变化来感知情感的递进,运用美声唱法开展发声训练活动满足大众审美的要求,有助于提升文化馆活动在全民心中的地位,完成情感共鸣和文化素养提升的任务。
(四)对接合唱训练声音整体性的目标
合唱是一种充分体现声音整体性的演唱方式,其整体性的展现需要全部合唱队员的努力,将声音突出的情况予以解决,避免出现一人领唱的情况,通过和声的力量,直击心灵,展现出声音协调统一带给人听觉上的冲击。合唱曲目一般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调控好演唱整体音色有助于加深文化内涵,突出情感,使群众更好地感知乐曲流淌的魅力。如若某一合唱队员没能进行系统的发声训练,很有可能会出现情绪表达失控、音色与原作品基调不符的情况。有些合唱队员声音洪亮,在任何歌曲中均高频发声,不仅掩盖了其他音色,对于悲怆乐曲的表达稍显浅薄,人们听到后很难与自身生活建立起联系,不满足情感准确控制的标准。应用美声唱法,纠正发声偏差的队员,保持其特有的音色,增加感情与音色对应内容的训练,使合唱队员的音色维持在统一的高度,契合合唱的基本内涵。[7]
(五)保障声音训练的多样化
合唱声音训练与说话训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二者使用同一发声器官,通过观察现实生活可以发现,一个人说话的声音可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唱歌作为一种有节奏的说话方式,其演唱音色也能够产生不同。利用美声唱法,改变合唱风格,提升演唱的自然程度,使合唱风格和展现形式呈现出多变性的特点,从而适应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三、运用美声唱法应当注意的问题
美声唱法训练包含普通声音和特殊声音两种形式,因而要结合不同的训练目标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就普通声音训练方面而言,其中主要使用的办法是循环呼吸法,针对连贯的乐句,调整腹式呼吸的频率,保证声音的稳定输出,充分满足作品流畅性的需求。循环呼吸法内含多种呼吸技巧,对于不同形式的歌曲,合唱队员需要定位自身的气息点,此点是连接软起音与气音的着力点,有助于保持换气后声音平稳发出,并维持原始力度。美声唱法中的激起音是带有喊号声意味的音色,其主要作用的位置是小腹收缩横膈膜,通过压力对抗,产生有节制的声音,能够更好地表现出合唱中慷慨激昂的情绪。
合唱中还存在一些需要特殊意境的乐曲,合唱人员要通过声音渲染出真实的情绪,比如下雨打雷的声音、车辆行驶的声音等。运用美声唱法时,要注意挑选适合的声线,有针对性地开展特殊音色的训练内容,满足合唱艺术发展的要求,逐步与世界艺术融合,扩展合唱风格和范围。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文化馆合唱發声训练中运用美声唱法是明智之举,工作人员在提升音乐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的前提下,考量大众现阶段审美存在的偏差,有指向性地增加符合审美提升要求的合唱表演,发挥文化馆公益性的特点,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裴丽.混声合唱《梅花》的音乐分析与指挥技巧[D].贵州大学,2019.
[2]郝宁伟.非音乐专业女声合唱训练初探[J].黄河之声,2018(24):71.
[3]李清萍.群众合唱中声乐的训练方法[J].大众文艺,2019(04):8-10.
[4]王斌.初探合唱指向性训练[J].黄河之声,2019(02):129+131.
[5]王帅.合唱团成立初期的音准训练分析[J].黄河之声,2019(01):124.
[6]徐晨钰.老年合唱团的合唱训练分析[J].黄河之声,2019(01):125.
[7]翟鑫.无伴奏合唱多元化艺术研究[J].智库时代,2019(16):227+229.
(作者简介:熊彦博,女,硕士研究生,深圳市龙岗区文化馆,中级,研究方向:合唱)
(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