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直以来,高校图书馆为高校的教育教学、科研提供着强有力的保障,图书馆馆员的素养影响着信息资源服务的质量。重构馆员的素养定位,优化信息资源的有序化服务,是新时代赋予图书馆的新使命。本文阐述了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素养定位,提出了加强图书馆馆员素养建设的必要性。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馆员 素养定位 素养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1.6;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9-00-01
一、图书馆馆员素养
1.道德素养
从社会的属性来讲,就是指自身的修养、素质。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科学的世界观,有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有高度的社会責任感。
2.职业素养
就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职业综合品质,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深厚的职业道德情感、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进取的职业思想、爱岗敬业的职业作风。
3.文化素养
指人们在文化方面有内在的、稳定的基本品质,与知识相适应的能力品质。多读书、读好书,用知识来丰富自己,用智慧来完善自我。
4.信息素养
是指人们利用网络或各种软件用来信息交流,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是文化素养和信息技能的综合体现。
5.专业素养
指的是人们在原有的文化素养基础上,经过特定的专业教育、技能培养以及自身在工作岗位上历练后形成的一种综合品质和技术能力。
5.1专业知识
就是指与图书馆有关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目录学、图书馆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检索等基础知识。高校图书馆馆员拥有一定的专业文化知识是做好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基础。从文献的采访、订购到入库、编目、著录、加工、存放、查阅、检索这些工作都需要专业知识作为支撑。
5.2专业技能与服务能力
就是运用专业知识为文献资源建设服务的技能。专业基础能力(包括日常流程中制定采购计划、做出预算、决算,建立完整的目录数据库);业务能力(业务基础能力、业务专长能力、业务综合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解决图书馆具体问题的能力。
二、图书馆馆员依工作流程按照职能划分馆员类型
三、加强图书馆馆员的综合素养建设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馆员的工作模式。新的理念、新的机制、新的职能标准,时刻提醒着我们要想成为高素养的信息资源服务者、传递者,就要不断强化自己、完善自己、充实自己,才能更好地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向前发展。
1.自身建设
加强馆员的自身建设是新时代发展之需,是图书馆馆员发展的基础。图书馆馆员首先要以积极饱满的工作态度、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无私奉献的精神风尚,努力学习、善于学习、不断学习,拓宽知识面,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从而明确自身的文化素养、道德素养定位。
2.专业素养建设
专业素养是综合品质和技术能力的表现。用户在参与图书馆访问过程中的体验是否良好,与图书馆馆员的专业素养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新兴学科的不断出现、不断渗透,这些新鲜的血液对图书馆馆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是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包括岗位能力、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能力、创新服务能力。其次,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其中岗位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专业知识技能这些是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技能培训的形式来获得。在当今数字化信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数据库等信息资源也在不断发展,如果馆员的专业素养建设停滞不前,就会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
提升馆员的专业文化与专业技能,加强馆员的专业素养建设,是急待解决的问题。新时代的读者对信息服务的要求越高、服务的内容越宽,这就要求图书馆馆员在除了掌握图书馆专业知识(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学、目录学、数据库管理)等以外,还要拓宽知识面,对本校的院、系专业的相关学科、专业设置、科学研究动态、研究方向的内容都应了解,强化学习意识,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信息整合能力。用全新、广博的知识丰富自己,全心全意为读者提供精准的信息资源服务。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队伍的建设,直接影响着读者的服务质量。馆员要以“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为目标,增强创新服务意识,以优良的工作作风,全新的专业知识,熟练的管理应用技能,充分发挥馆员的主观能动性,来进一步完善馆员的多元化服务,挖掘高校图书馆的文化资源力量,激发馆员的职业潜能,来形成图书馆事业向前发展的最强动力。
参考文献
[1]杨珏.试论高校图书馆馆员的自身素质建设[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3):133-135.
[2]罗瑜.公共图书馆馆员在读者服务中的专业素质要求及培养[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12):101-104.
[3]陈芳璇.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复合型馆员的素养定位与培养研究[J]情报探索,2017(12):62-65.
作者简介:陈新(1971—),女,汉,籍贯:山西省忻州市,大学本科,馆员。研究方向:图书编目与学科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