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CRD法临时支撑拆除技术

2020-11-02 02:34:22李红霞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中板拱部风道

■李红霞

(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庄 410000)

我国城市地铁建设工程中,车站中风道的建设是不可或缺的。暗挖风道由于其施工断面大,施工工法较为复杂,大部分采用CRD法施工,在风道竖向、水平方向均需要设置临时支撑,临时支撑一般采用工字钢+挂网喷射混凝土;风道结构施工时,从下往上施工时,需要拆除中间竖向及水平方向临时支撑,设计要求一般分段长度不大于6m,结构高度一般大于10m,临时支撑的如何拆除是工程的重难点。

针对临时支撑的拆除难题,许多专家学者做了大量研究。有的也提出了“拱盖法先施工”的设计理念,减少了中间临时支撑的施工高度,取消了临时横支撑的设置,确保了支护的安全,减少了拆撑的风险,但是拱盖的设置是基于拱脚部位为稳定岩体的情况,且在施工过程中,工序转换较多(风道拱盖开挖→拱盖分段衬砌→风道下部开挖→下部底板、侧墙、中板衬砌),施工周期较长,工序不连续及影响暗挖车站主体开挖等缺点。基于此目前很多的暗挖风道采取CRD法(六步法)施工,对采用全包防水风道的临时支撑的拆除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难题。

临时支撑拆除难度较大,本文依托于青岛地铁4号线错埠岭站2号风道临时支撑拆除工程,综合考虑风道所处工程地质条件,优化原设计拆撑措施,在拆除过程中通过收集、分析监测数据,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确定最佳的拆撑方案,希望为类似地铁风道设计及施工提供借鉴。

一、工程概况

错埠岭站为青岛地铁4号线暗挖车站,车站位于辽阳西路和南京路交叉口,沿辽阳西路东西方向布置,为双层圆拱复合式衬砌结构,设置2个出入口、1个垂直电梯井(安全出口与其合建)以及2组风亭,见图1。2号风井、风道作为车站主体结构施工通道,位于辽阳西路南侧,中广宜景湾门前规划绿地内,为双层暗挖风道,风道开挖宽度为14.8m,高度为16.63m,长度35.8m,采用CRD法开挖,采用全包防水复合式衬砌结构,风道结构见图2。

图1 车站总平面图

图2 风道横剖面图

风道埋深18.7m,2号风道拱部涉及的地层主要为人工填土层(层厚2.9-7.1m)、黏土层(层厚0-4.8m)、强风化花岗岩(层厚5.5-6m)、中风化花岗岩(层厚2.0-3.2m)。

风井风道初支的基本参数如下:

①2号风井内净空为15.9m×6.9m,竖井深度为34.5m,倒挂井壁法施工;

②风道采用CRD法施工;

③风道拱部Φ42超前小导管(L=3.5m,环向间距@400mm),纵向间距@1.5m;侧墙R25×5.0中空注浆锚杆(L=3.0m,@环1.0m×纵1.5m),梅花形布置;

④风道初期支护采用1.0m间距格栅+300mm厚喷射混凝土支护,并设置单层Φ8钢筋网片,网格间距为200×200mm;

⑤临时横支撑在中间竖向设置一道、水平2道,临时支撑采用工字钢+300mm厚Φ8@200×200网喷砼临时支护,临时工字钢设置间距同风道主体。

施工难度主要包括:

①风道高度大,拱部范围内设备无法上去,只能人工采取电镐、风镐拆除,拆撑难度大、风险高;

②设计结构采取跳段施工,拆撑长度设计不允许超过8m。结构一次施工长度6m,需要从下至上结构全部结构施工完成后方可进行另一段施工,衬砌分段多,传统方案需要分6段进行施工。

二、拆撑方案

(一)拆撑方案设计

方案Ⅰ:按照传统设计方案,进行跳段施工,一次拆除临时支撑8m,施工结构6m,拱部采取人工拆除,结构施工从下至上施工完成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后拆除另一段支撑,将风道分为6段进行结构施工,具体工序如下。

(1)第一步:在第二道水平临时支撑下方搭设满堂支架(中间部位临时支撑上需要走设备,临时支撑不能满足)、第二道及第一道水平临时支撑之间搭局部支架、第二道水平临时支撑上方搭设局部支架,在上方支架利用风镐拆除竖向临时喷砼,顶部竖向临时支撑工字钢。

(2)第二步:拆除第二道及第一道水平临时支撑支架、第二道水平临时支撑上方局部支架,从车站中板驶入小型破碎锤至第一道水平临时支撑上方,机械拆除中间竖向临时支护及第一道水平临时支护。

(3)第三步:拆除第一道水平临时支撑下方满堂支架,机械拆除下方竖向临时支护及第二道水平临时支护,施工此段结构,结构满足设计要求后,重复第一至第三步。

方案Ⅱ:打破传统拆撑技术,从临时支撑下部开始进行拆除,采用换拆结合技术。具体工序为:先拆除第二道水平支撑→底板填充层以下局部进行拆撑、换撑→施工底板、中板→在中板上使用破碎锤拆除第一道水平支撑及中板以上竖向临时支撑→施工拱部结构→最后拆除中板以下竖向临时支撑;结构一次施工长度控制在18m左右,将风道结构分为两段进行施工,具体详细施工工序在后续详细介绍。

图3 方案Ⅰ施工步序

(二)方案比选

按照风道长度36m,从两个方案的经济性、施工时间、可操作性、安全性进行比选,具体比选如附表1所示。

从表中分析方案Ⅱ全面优于方案Ⅰ,故采用方案Ⅱ。

三、拆撑技术

(一)准备工作

(1)衬砌施工准备工作就绪。

(2)分析开挖以来的监测数据,绘制地表沉降、拱顶沉降、净空收敛、临时工字钢表面应力等项目的变化曲线,累计变化量、平均变化速率及最大变化速率等指标均能满足拆撑要求时,方可拆撑。

①临时支撑拆除前初支表面无渗水,平整度及断面检测符合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②临时支撑拆除前需对初支背后进行检测,扫面结果显示无空鼓、不密实、脱空方可拆撑。若初支背后存在上诉问题,则必须进行初支背后注浆并再次扫描,确认初支背后必须密实。

③临时支撑拆除前监测数据应满足以下要求:隧道拱顶沉降≤20mm,平均速率≤2mm/d(最大≤3mm/d);隧道净空收敛≤30mm,平均速率≤1mm/d(最大≤2mm/d)。

④风道临时支撑拆除后其二衬结构应尽快封闭,以确保风道结构安全。

(二)监控量测

在整个拆除过程中,加强对风道拱顶沉降、周边收敛进行监测,加强对拆撑临近部位的风道拱顶下沉量、临时支撑轴力、侧墙收敛的监测,拆撑完成部位及时施作防水层及衬砌施工,保症施工安全。

监测频率:拆撑后两天内按照每天监测两次,拆撑后第3-7天按照每天监测1次,稳定后7天1次。

本次拆撑监测共布置了两组沉降、净空收敛观测点,每组测点间隔10m,测点1位于拆撑段中间位置,测点2位于拆撑段前方2m位置;1组轴力观测点位于拆撑前方2m,在竖向临时支撑工字钢上布置,对拆撑范围内的风道拱顶下沉量、临时支撑轴力、侧墙收敛实施监测,累计监测时间为28d,监测数据如图4、图5所示,根据监测结果分析可知,拆撑过程中,围岩变形很小,最大变形量出现在拆撑位置,最大拱顶下沉量为0.28mm,竖向支撑轴力变化很小,拆撑7d后,风道拱部下沉量及风道侧墙的收敛量在后续时间范围内基本无变化,表明拆撑过程中,支撑体系转换较好,原有支护体系稳定。

(三)临时支撑拆除及结构施工

首先进行底板下部混凝土凿除施工,交替完成下方工字钢割除及底板施工,凿除顺序如下。

(1)拆除第二道水平临时支撑,纵向长度20m。

(2)凿除风道底板填充层以下中隔壁临时支撑喷射混凝土,纵向长度20m左右,按照防水材料宽度(2.0m),确定一次换撑长度为4.0m,分5段进行换撑施工,先施工第①段防水级保护层,在第①段防水保护层上方施工竖向临时支撑,割除第②段范围内底板填充顶面下方工字钢,水平、竖向设置工字钢临时支撑,施工第②段防水,依次完成③、④、⑤段的防水及换撑施工,具体见图6。

图4 位移变形监测结果

图5 轴力测点监测结果

图6 底板拆撑、换乘及施工工序示意图

图7 中板及拱部拆撑施工工序示意图

(3)施工底板混凝土、填充层,填充混凝土顶面与水平工字钢底部齐平,具体见图6。

(4)施工中板、侧墙,凿除风道中板与竖向临时支撑相接处喷射混凝土并清理干净,中板水平横向钢筋与竖向临时工字钢位置冲突时,调整中板水平方向钢筋位置,具体见图 7(1)。

(5)从车站中板驶入小型破碎锤至中板上方,采用拆除中板上方第一道水平临时支撑及竖向支撑,施工风道拱部衬砌,具体见图7(2)。

(6)拱部强度满足要求后拆除支架,对中板下方竖向临时支撑进行拆除,对于竖向拆除工字钢在中板混凝土表面部分无色涂刷防水油漆,防止后期锈蚀,具体见图 7(2、3)。

(四)拆除临时支撑注意事项

(1)准备工作应充分,结构施工材料应提前备料,避免临时支撑拆除后,暴露时间过长,二衬结构应尽快封闭成环,确保风道结构安全。

(2)下部临时支撑过程拆除时,避免大面积同时拆除,造成初期支护失稳,拆撑应随拆随换,确保结构安全,换乘工字钢应确保与原有工字钢密贴,下部应紧贴防水保护层,避免悬空,如有悬空,应采用钢板、高强砂浆充填密实。

(3)拆除下来工字钢应作为应急物资堆放整齐,如监测数据异常时,能够及时进行回撑。

(4)做好临时支撑拆除过程中监控量测工作,及时了解其变形情况,确保其变形值在可控范围内,出现监测数据异常时,应及时上报,以便采取措施进行加固。

(5)采用机械凿除工字钢之间的喷射混凝土时,一定要专人指挥,机械操作人员应做好岗前教育,了解拆撑顺序,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机械作业及工字钢倾倒半径内严禁站人,安全、技术管理人员应现场旁站警戒指挥,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无关人员不得进入警戒范围内,确保施工安全。

(6)临时支撑工字钢拆除时,应系上安全绳缓慢放倒,如不具备放倒条件时,分段割除工字钢,严禁从底部直接割除使工字钢自由落下,防止工字钢掉落对结构造成破坏及伤人。

(7)钢架拆除过程中,如发现监测数据异常时应停止临时支撑拆除并立即上报。如发现初支大面积开裂、掉块等异常险情时,作业区域内人员应立即撤离,通知附近及地表人员立即撤离危险区域,并设置安全警戒区域,防止其他人员进入。

(8)临时支撑拆除时,支撑与风道初期支护处连接割除时,连接处混凝土需要清理干净,禁止火焰直接灼烧喷射混凝土,防止混凝土被烤坏,如发现混凝土被烤裂、烤焦等现象,应将受损混凝土凿除,采用砂浆修补完成,割除后的工字钢与风道初支格栅连接板位置,需要采用砂浆抹平。

四、实施效果分析

采用方案Ⅱ拆撑后,施工过程顺利,极大地改善了风道衬砌施工的进度、安全,节约了施工成本,通过对拆撑过程中的数据监测,临时支撑拆除过程可控,对类似风道施工设计及施工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附表1 方案对比分析表

猜你喜欢
中板拱部风道
矿山法铁路隧道拱部衬砌预制及施工工艺研究★
山西建筑(2023年20期)2023-10-09 13:53:40
刮板输送机中部槽中板更换的工艺优化
陕西煤炭(2022年1期)2022-02-17 01:27:16
矿山法铁路隧道拱部预制衬砌接头选型设计研究
基于SIMENS系统矿用输送产品中板R参数编程研究
隧道内二次衬砌拱部换拱施工技术
价值工程(2019年10期)2019-07-17 02:31:21
基于MoldFlow的空气净化器风道注射模优化设计
模具制造(2019年3期)2019-06-06 02:10:54
冷藏冷冻装置
家电科技(2018年8期)2018-08-28 09:17:58
说风道水话“择日”
中华建设(2017年1期)2017-06-07 02:56:14
浅析渭河隧道拱部外露地表开挖施工技术
价值工程(2017年6期)2017-03-15 17:19:03
浅析二三维协同设计技术在火力发电厂烟风道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