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钰靖
摘 要:以平和县农业面源污染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调查法、现场访谈、走访观察等调查方式,深入分析平和县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及成因,探寻适合平和县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成因;防治对策;平和县
中图分类号 X59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9-0135-03
Research 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Pinghe County
ZHANG Yujing et al.
(Jinshan College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350002,China)
Abstract:Taking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Pinghe coun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thesis adopts questionnaire survey,literature survey,and field investigation methods such as on-site interview,visit and observation,to deeply analyze the main sources and causes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Pinghe County,and explore countermeasures suitabl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Pinghe County.
Key words: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Current situation ;Causes ;Countermeasures;Pinghe county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在降水和径流的冲刷作用下,农田中以土粒、氮素、磷素、农药、重金属为主的溶解的或固体的污染物通过农田地表径流、 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进入河流、湖泊、水库、海湾等[1]。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亟待解决的严重环境问题,也是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目前我国农村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形式[2],严重影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平和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拥有蜜柚、茶叶、香蕉等绿色产品,有“中国琯溪蜜柚之乡”等美称。农业产业的发展虽然给当地带来经济效益,改变了贫困县的面貌,但过度追求产出和市场效益的生产模式使得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1 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平和县位于闽粤交界的漳州西南部,地处九龙江、韩江2大水系上游,是九龙江西溪、云霄漳江等5大江河的源头。近年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福建省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减量化行动实施方案》,改善当地农村的生态环境与农业生产,平和县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全面部署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平和县属5江源头,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1.1 污染面积不断扩大 蜜柚是平和县农业主导产业,全县约有90%的农业人口从事涉柚产业,农户收入80%依靠蜜柚产业。目前,全县蜜柚种植规模达4.72万hm2,年产量150万t,产值50亿元,涉柚产值119.6亿元,区域公用品牌价值227.03亿元,年出口量超10万t,创下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市场份额、品牌价值和出口量6个全国第一。由于土地有限,为保证产出增加,柚农只能加大化肥、农药的投入,加上位于5江源头,导致污染面积日益扩大。
1.2 污染程度日趋加重 随着农业快速发展,农业面源污染也随之加重。参照平和县琯溪蜜柚果园土壤磷素环境敏感临界值,全县50.5%果园(48.4%山地果园,52.7%耕地果园)处于磷素环境高风险状态,12.2%果园(10.6%山地果园,13.8%耕地果园)处于磷素环境中风险状态,37.3%果园(41.0%山地果园,33.4%耕地果园)处于磷素环境低风险状态[3]。2016年福建省环保厅发布《福建省县级以上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状况报告(2016年5月)》显示,平和县位于花山溪的自来水水源地,重金属铊超标20个百分点。农业面源污染程度日趋加重,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影响,同时也加剧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限制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3 生态经济效益降低 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广泛性、随机性等特点,没有固定的污染源,对生态环境及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影响深远。一是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进而造成农产品产量下降,农户因此继续加大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从而形成恶循环,导致农产品质量随之下降,农田土壤生态环境愈加恶化;二是导致土地沙化,土壤侵蚀严重,土壤酸化、板结,团粒结构破坏严重,土壤肥力下降,水体富营养化(氮、磷流失)等一系列问题;三是缺乏完善的农业产业经营体系,经营主体多为散户,经济效益低下[4],经济效益的低下导致农户更加肆意滥用化肥农药,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制约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保障,因此对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控治理迫在眉睫。
2 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2.1 化肥与农药 农药与化肥在有效防治农业病虫害、保证农作物增产增收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但其不合理用量及不对症施用是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根本原因。平和縣当地化肥与农药店铺随处可见,田间、路边农药瓶随意丢弃,甚至有农户为节省成本及提高农产品产量,而依然施用对环境有害的无机肥和高残留高毒害的农药。根据2019年统计数据,平和县化肥施用量9.74万t,占全市化肥施用量的27.41%,农药使用量2721t,占全市农药使用量的27.8%。化肥、农药的过度施用不仅严重污染土壤和水体,而且对农产品安全及人体健康都会产生严重危害,若不加以整治,当地生态环境将会遭到严重破坏,污染防治难度也会持续加大。
2.2 农用地膜 地膜不仅能保水保肥,还能有效延长作物生长期,确保农作物增产增收。目前,农用地膜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但由于其回收率较低,自身不可降解,残留土壤中极易造成“白色污染”。2019年平和县地膜覆盖面积高达2681.8hm2,地膜对土壤的污染已成为该县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途径之一。
2.3 畜禽粪便 近年来,畜禽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迅速,畜禽粪便产生量逐年增加,畜禽粪便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近年来,平和县规模化养猪场发展迅速,2014年全县生猪出栏55.8万头,其中专业户养猪出栏34.2万头,约占全县生猪出栏61%;养猪专业户逐年增多,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4年10月,全县生猪存栏250头以上专业户407户,生猪存栏17.25万头[5]。若不及时合理处理畜禽粪便,农业面源污染将会进一步加剧。
2.4 生活垃圾 截至2017年,平和县人口总数61.69万人,位居漳州市第3,按每人产生垃圾1.5kg/d计算,全县可产生垃圾92.535万kg/d。生活垃圾堆放时间过长,会发生腐烂霉变,释放大量有害气体,危害周围大气环境;而不科学的处理方式,如随意焚烧或简易填埋等,会造成大量有害成分挥发,引发大气、水体污染,进而导致农业面源污染。
3 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
3.1 受经济利益驱动 农民是农业经营的主体,受传统观念影响,只顾眼前利益,缺乏环保意识,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大量施用农药和化肥,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使得当地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农业面源污染形势持续加剧。
3.2 政策执行不力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为重要保障。福建省及平和县都出台了众多相关政策,如《福建省加快培育发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市场主体方案》、《福建省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减量化行动实施方案》、《平和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规定》等,但缺少可操作的具体实施细则,再加上宣传力度不够、政策落实难到位、相关人员执法不力等,导致政策多停留在“纸面”,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3.3 治理修复难度大 面源污染治理是综合性工程,高效实用的面源污染治理技术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支撑[6]。如何处理与治理面源污染的技术,也是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成因之一。平和县农业面源污染处理与治理技术推广存在政府重视力度不够、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农民接纳积极性较低等问题,治理技术推广受限。
4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
4.1 提高农户环保意识 我国农户普遍缺乏环保意识,对破坏环境的行为及其产生的后果浑然不知。思想决定行动,只有提高农户环保意识,积极主动保护环境,农村的环境问题才有望解决。一是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加强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加强对农资合理使用的示范、培訓,使农民接受并熟练掌握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自觉逬行农产品安全生产[7]。二是积极引导农户相互学习交流,让农户积极参与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提高思想认知,强化示范引导,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大力实施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工程和全程绿色防控技术示范。
4.2 加大政策执行力度 良好的制度环境是保证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也是激发农户活力的前提和基础。一是要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作风和能力建设,以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强化环境执法职责,建立和完善各级农村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控与管理体系,及时、全面、准确反映当地农业面源污染是否有所改善,保障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有序开展。
4.3 提高治理修复技术水平 科学合理施用化肥与农药、加大地膜整治力度、加强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及对生活垃圾的科学分类处理,力争从源头根治面源污染;积极推广绿色防控病虫害技术,大力推广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农产品农药残留,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保障农作物生产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改变“三高”的生产经营方式,加大新型生产方式的推广力度。
参考文献
[1]黎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现状及对策建议[J].现代化农业,2019(6):48-49.
[2]王建英,邢鹏远,袁海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原因分析及防治对 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2(11):216-223.
[3]李发林,曾瑞琴,危天进,等.福建省平和县琯溪蜜柚果园土壤磷环境风险评价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报,2015,23(8):1001-1009.
[4]曾俊杰.平和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量化评价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8.
[5]周可才.九龙江流域(平和段)生猪养殖污染治理探讨[J].福建畜牧畜医,2015,37(5):37-38.
[6]杨林章,冯彦房,施卫明,等.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21(1):96-101.
[7]浦碧雯.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D].济南:山东大学,2013.
(责编:徐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