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白塔村龙湫岩

2020-10-30 01:49唐镇河
闽南风 2020年8期
关键词:达摩

唐镇河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龙湫岩看似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庙。它所处的风景绝不是最美的,它的规模也是极小的,它所拥有的僧众也不过几位,但是,有一种叫作文化底蕴的事物却将它装点得流光溢彩,衬托得威仪万方,以至于那吹过龙湫岩的风,都具有一种穿透灵魂的力量。

龙湫岩位于福建省云霄县东厦镇白塔村,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13),已有406年的历史,是明朝潼川府州牧吴燮山告老还乡时所募建的。尽管历经风雨,庙身多次重修再改,已褪去不少往日风貌,但寺庙周遭的碑文石刻,仍流传着几百年来,造访者的佛心禅意。198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为“龙湫岩”题匾,使名山胜地,倍增光彩。

岩寺奉祀释迦牟尼、观世音菩萨,兼祀奉明代云霄乡贤林偕春神像。龙湫岩有摩崖石刻:“眼中杯渡”“西竺流辉”“迎仙屏”等;又有“听泉洞”“蟾洞”“跫谷洞”诸石室,环布寺旁,现为云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某个春日,艳阳高照,天高云淡,我和几个文友相约访问龙湫岩。走近龙湫岩,抬头仰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额石匾上镌刻的“龙湫岩”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四周奇岩嶙峋,石径通幽,树木葱郁。沿着山路拾阶而上,听着寺庙管理人员吴东坑老人介绍有关龙湫岩的种种传奇。他说:“龙湫岩最初选址并不在白塔村,而是隔壁的路头村。在当时的动工仪式上,烧纸钱祭拜神灵的时候,不料纸钱竟被大风刮走,飘落在龙湫岩的山顶上,在纸钱飘落的地方,吴燮山偶然挖出一尊玉身观音菩萨,按照神明的旨意,庙址最终落地龙湫岩,并在岩中供奉玉身观音佛祖。从此,龙湫岩的香火一直延续至今。”

有人说,经过数百年的风雨洗礼,即使再单薄的物件也能够沉淀出厚重的气质和沧桑古朴的容颜,更何况是一座寺院!且不说龙湫岩山门两株遒劲的香樟有三百多年树龄,也不说岩寺内几棵千年松柏是如何粗壮挺拔,更不消说磨穿过无数善男信女皮鞋布鞋的光滑照人的石阶!单说那争奇斗艳的雕梁画栋、琉璃碧瓦和年代悠久的摩崖石刻就已经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这些物件,无一不向世人昭示着某种魅力和诱惑,只有心有灵犀的人才能看得透它深广的蕴藏,仔细品味它丰富的内涵。

龙湫岩佛寺依山势分建上、下岩,占地面积共约1000平方米。上下两座建筑物均坐东南向西北。大雄宝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悬山顶。辟左偏门,正面前墙开敞窗。曲径通幽处,山腰拐弯处红砖拱门,上书“铃袈深处”,为明末名宦、书法家黄道周手迹。黄道周(1585-1646),字幼平、又作幼玄,一字螭若,号石斋,福建漳浦人,明天启二年(1622)与倪元璐、王铎一同中进士,选庶吉士。崇祯年间,擢为大学士;南明福王朱由崧南京即帝位后,任礼部尚书;唐王聿键被拥立福州时,任武英殿大学士。黄道周一生不谐流俗,为人磊落旷达,以文章气节扬名天下。后复明无望,被俘于南京,不肯投降,在狱中仍从容小楷书《孝经》,被俘翌年(1646)从容就义。他有绝命书,写道:“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啸傲雄风、正气凛然!黄道周一生与明末腐朽顽固势力进行过不屈不挠的斗争,并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壮烈牺牲。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为民族尽忠、肩负神圣使命的崇高抱负,至今仍闪烁着灿烂的光辉。

黄道周有《石斋集》等传世。文集內容叙述南明王朝昏庸、江河日下的情形,从中透露对时势无奈心境。黄道周书法奇崛古淡,端严而秀密,堪称佳作。他大字生辣放纵,跌宕奔腾;小字精紧高古,其间反差极大。但无论大小字,内在气息峻拔匀称,方折分明,字如其人。许多行内专家认为,悬挂山门的这块黄道周书法真迹,无疑是一件稀世珍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传黄道周曾应白塔村乡绅吴调九之邀,兴致勃勃地游览龙湫岩,并题写“铃袈深处”的牌匾。那一天,黄道周从东山去龙湫岩经过竹塔横山村,妄图笼络人心的土豪廖龙盘特地准备一桌丰盛的酒席,派人恭请黄道周赴宴。黄道周耳闻廖龙盘乃一方恶霸,他勾结海盗,侵吞别人财产,豢养白照堂等文人学士,物色江湖骗子,聚集社会闲散人员,贿赂官府,控制海权,无恶不作。面对廖龙盘的使者,不肯同流合污的黄道周慨然拒绝说:我宁愿饮调九的三杯清茶,也不愿尝龙盘的美味佳肴。寥廖数语体现出一代文豪超凡脱俗、洁身自守的傲岸风骨。

每一座寺院都有动人的故事,都是一部鲜活的历史!龙湫岩也不例外,它也是佛教盛衰起落的一个缩影、一个符号!自从吴燮山第一铲奠基的黄土伊始,龙湫岩便拉开自身的发展序幕。白塔山的空气里流动着的,是比任何音乐美妙的诵经声,它弥漫沉潜在多姿多彩的禅宗净土一线,在僧俗民众的生活中孕育繁衍。龙湫岩以自身的文化资质和蕴含的历史张力,忠实地记录着佛教行走于世间的风采。

龙湫岩寺门有块石匾“眼中杯渡”为吴燮山亲题。据说,当时吴燮山置身寺庙正殿前墙,凭临窗台俯瞰,漳水如带,群山似屏,舟楫穿梭于碧波,往返如杯中浮叶,有感而发,遂在崖壁题上“眼中杯渡”4个大字。笔者揣想,吴燮山此时是否受到佛教故事一苇渡江的启示。传说达摩祖师从天竺国东行来到中国,首先在南朝都城金陵晋见梁武帝萧衍,两人观点迥异,话不投机,达摩不辞而别。梁武帝深感懊悔,得知达摩离去的消息后,马上派人骑骡追赶。追到幕府山中段时,两边山峰突然闭合,一行人被夹在两峰之间。达摩正走到江边,看见有人赶来,就在江边折下一根芦苇投入江中,化作一叶扁舟,飘然过江。至今,人们仍把幕府山的这座山峰叫做夹骡峰,把山北麓达摩休息过的山洞称为达摩洞。达摩“一苇渡江”后,在江北长芦寺停留,后又至定山如禅院驻锡,面壁修行。定山寺至今留有“达摩岩”“宴坐石”等遗迹,其中,达摩画像碑为国内最早的达摩造像碑,比嵩山少林寺的祖师碑要早120多年。定山寺成为禅宗重要丛林,被誉为“达摩第一道场”。

在龙湫岩观音殿,我看见许多当地外乡的善男信女双手合十、神情凝重,许愿烧香、虔诚跪拜的镜头。他们祈祷佛祖保佑家庭赐福平安,盼望子女博得好前程。正是这种寄托于宗教的信仰和寻求心灵的慰籍,才赋予龙湫岩别样的风采,使得龙湫岩逐渐成为一块精神的圣地!如今,龙湫岩这座寺庙每年大概有几十万的信众往来,其中有来自东南亚和台湾、香港、澳门等地的信众,他们的祖先曾经居住在这块充满希望的热土,他们对祖地故土的眷恋,依然一往情深。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尽管几代人经历变迁流离,但是寻根的信念,却一直支撑着他们迈步归家的方向。

站在山门上往对面的佳洲岛远眺,眼前是宽阔的漳江下游冲积平原,春意盎然,百花争艳,田畴稻浪如柔软的绸缎起伏翻卷,荡漾不停,漠漠池塘之上自由飞翔着白鹭和海鸥。俄顷,横跨南北江两岸的厦深高铁上的列车像一条条飞驰的巨龙从白塔村庄中呼啸而过。这种登高望远饱览故园壮景的心情,令人有种说不出的愉悦和畅快,真正体会“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迈胸襟。

事物的演变盈虚消长,穷通变化,永无休止。我久久伫立在龙湫岩顶部的望江亭,吹拂呜咽的山风,感受时空的流转,等待东来的紫气,目送西降的祥云!我常常有这么一种错觉:走进龙湫岩,特别是走进洋洋大观的碑刻,就如同走进一部经典,翻开一部巨大的经书!聆听虚空中的晨钟暮鼓,仰望高耸入云的古树,观摩辉煌的庙宇塑像,欣赏绚烂的雕刻绘画,记录感人肺腑的佛教故事,沐浴熨贴心灵的钟磬鼓乐和柔软美妙的佛理教义,五花八门是如此神圣迷人!它们曾绵延地穿越过云霄上空,它们热烈地醉倒过日月星辰!这所有的一切,都反复叠加在一起,汇合成一条善良的河流,编织成一处迷人的仙境,镶嵌在我屡受染濡和感动的脑海和心田!

返程时,当我再度展望岩寺山下广袤的田野,不禁感慨万千、思绪翩飞。几百年来,大浪淘沙,时事更迭。历史的洪流不知卷走多少风花雪月,轮回的四季不知收割多少田园果实,只有亘古不变的阳光静静地照耀在这片肥沃富饶的土地。在我目光穷尽的地方,一切都显得宁静、祥和,安稳而满足。

猜你喜欢
达摩
螺旋切割:令人不寒而栗的达摩鲨
数学老师与达摩克利斯先生
达摩的佛化之路:从落拓僧人到武林高手
新年求签收下这个祈福达摩,愿好运常伴!
达摩克利斯之剑
达摩,将身影刻在石头上
达摩传说与南京胜迹
达摩传说与南京胜迹
太极达摩伏虎棍与太极达摩杖对练(一)
达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