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蔡伦发明造纸术算起,中国纸品何其丰富,写字用麻纸、画画有宣纸、抄经用磁青纸、封书皮找洒金纸、护叶(书皮)用蜡笺纸、作诗有薛涛笺……几乎囊括所有的需求。仅从原料来分,传统手工纸就有麻纸、皮纸、藤纸、竹纸、宣纸五大类,细细数来,更是有几百种之多。
然而中国古代名纸,为今人所熟悉的,似乎只剩下宣纸。它们或许惊鸿一瞥,或许光耀至今,或名扬一时,或低调一生,拨开历史的迷雾,在泛黄的碎片上,去看看它们的故事。
灞桥纸
1957年5月8日,西安市东郊灞橋砖瓦厂,发现一座西汉墓地,墓中一枚青铜镜上,垫衬着一种米黄色麻类残片,考古工作者细心地把它从铜镜上剔下来,大大小小共80多片,其中最大的一片长宽各约10厘米。经过反复科学检验,发现它主要是由大麻和少量苎麻的纤维制成的,也就是说它是“植物纤维纸”。因为发现于灞桥,于是得名“灞桥纸”。
薛涛笺
薛涛笺顾名思义,是薛涛制作的名笺纸。产生于唐代,又名“浣花笺” “松花笺” “减样笺”。相传薛涛笺是由“浣花溪的水,木芙蓉的皮,芙蓉花的汁”制作而成。李商隐有诗云: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可见其地位之高。
澄心堂纸
澄心堂纸是南唐时徽州地区所产宣纸,其纸薄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长者可达五十尺为一幅,从头到尾,匀薄如一。
之所以出现这么好的纸,是最风雅的君王南唐皇帝李煜嫌当时盛名的蜀笺不能长期保存。为了做出心中的制品,他不惜重金选调国内高手,云集京城,开设纸坊。为造好纸,他每天到殿内观察,甚至脱掉黄袍穿上纸工衣服,同他们一起捞纸、焙纸。每制成一批他都亲自试写,反复琢磨,以求改进……
澄心堂纸面世惊艳四方,毕竟数量稀少,千金难求。
(据一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