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丹 龙德祥 刘勇
摘要:该文根据汉中地区近年来椴木栽培茯苓的研究和实践,从树木准备、场地选择、栽种接种、田间管理、分批采收等方面总结了茯芩椴木栽培技术,为同类生态区茯茶椴木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茯苓;栽培技术;椴木;接种;田间管理
中图分类号 S56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 (2020) 16-0043-02
茯苓,别名松茯苓、松柏芋、松木署、野苓等,是一种常用的药食同源菌类,其食(药)用部位为菌丝紧密缠结而形成菌核。中闰传统中医认为:茯苓味甘淡,性平无毒,能入心、脾、肺、肾四经,具有利尿、安神、健脾之功效,能主治体虚浮肿、小便不利、脾脏虚弱、心神不安、健忘、心悸失眠、梦遗白浊、腹泻等症。现代研究表明,茯苓含有茯苓聚糖、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粗纤维、嘌呤、胆碱、卵磷脂、留醇、茯苓酸、疏类物质及矿物质等多种成分,具有利尿、降血糖、镇静、预防溃疡等作用,此外茯苓多糖还具有抗肿瘤性、增强抗辐射能力等功效。常见的用茯苓制作的食品有茯苓饼、茯苓膏、茯苓茶等,茯苓還作为食疗保健的营养品添加于一些饮食中。近年来,茯苓野生资源随着无序采挖逐渐减少。为满足市场需求,人工栽培茯苓技术取得了较快的进展,栽培规模逐年扩大。陕西汉中地区是我国茯苓主产区,当地主要以椴木栽培为主,经过多年的摸索,形成了一套高产稳产的栽培技术。
1 树木准备
1.1 树木选择 段木栽培茯苓以松木为主,主要采用的松树品种有马尾松、黄山松、云南松、赤松、红松、黑松等。也可用杉树和枫香树栽培茯苓,但产量低。松树最好选择生长10年左右、树干直径为10~20cm的松树。因为阴坡肥沃之地的松树生长高大笔直,松枝较少,材质适中,而生长于阳坡的松树多弯曲,枝多材硬,不利于茯苓菌丝生长。因此,生长在阴坡的树木比生长在阳坡的树木栽培茯苓产量较高。同理,生长在海拔较低的松树比生长在高山上的松树栽培茯苓产量高。
1.2 伐树 砍树备料,但以松树在老叶枯黄,新叶未萌发为好,一般在栽培的前一年秋、冬季对用于栽培茯苓的松树进行砍伐。特别应注意的是,立春后一般不备料,因为立春后树木开始萌动生长,根系吸收水分增加,此时砍伐的树木接种后容易脱皮,不适宜栽培茯苓。
1.3 截段、削皮留筋 将砍伐的松树及时剔除枝丫,树干锯成60~70cm的木段,然后再根据树木的大小开始削皮留筋,大的削去4个面树皮,树小的削2个面,要求“削皮对削,留皮对留”,即在木段的一侧进行削皮,我们就要在这一削皮处的对面位置再进行削皮,相应的留皮部位也是对应的。削皮时用利斧纵向削去3cm宽的皮,削去松木半颗米粒的深度或见白即可。削皮留筋的目的主要是,削皮有利于木段干燥,茯苓菌种接种在一定程度干燥的椴木上菌丝能过较快的萌发生长进入木料木质部,留筋目的是菌丝开始生长后在树皮即韧皮部生长较快,有利于茯苓菌丝迅速生长和在椴木间传菌。
1.4 码堆 将削皮留筋后的木段堆码在向阳、干燥、通风的地方,用砖头或石头将段木垫高30cm左右,堆成“井”字形,堆高1.5m左右。料堆顶上用塑料布或者编织袋盖好,不能让雨水淋湿段木,更不能让木段生霉,以免茯苓减产或传染病菌。堆码的目的是使木段风干,以防腐烂和虫蛀。30d翻堆1次,一般3~4个月后木料达50%~70%干时,就可供栽培使用。
2 场地选择
2.1 栽培基地选择 茯苓椴木栽培需要以松科植物木材为原料,因此,茯苓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要考虑原料的培育和获取,应首先选择有松林分布的地方为宜。其次,茯苓喜干燥环境,一般在地下20~30cm结苓,因而应选择有一定坡度、土地干燥、土层较厚、临近松林的地方。
2.2 栽培场地选择 栽培茯苳的栽培场地以未种过农作物的荒坡地为好。场地要向阳,可以选择东、南、西方向的坡地,切忌朝北。坡度在15~30°最好,土壤以疏松透气的沙质壤土、含沙量在70%左右的麻沙、白沙土、黄沙土、油砂土或粗砂土最好。若是栽培场地土壤为黏土,需要在冬季翻挖冻伐后才可使用。
2.3 栽培场地处理 场地选好后,应清除杂草、树根和石块,也可将表土全部铲除,同时做好驱蚁、驱鼠工作。选择栽培茯苓的地块越瘦越好,千万不要选肥土栽培。如果是肥土,可荒废1年或半年不种庄稼,使肥地里面一些对茯苓有害的物质散发掉。驱蚁时,可在土面上撒些白蚁粉,用量为15kg/hm2左右,也可用诱杀剂诱杀。接种前10d翻地一次打碎泥土。
3 栽种接种
3.1 开沟 当气温稳定在7~15℃时,就可以栽种茯苓,汉中地区一般在5月中下旬到6月上旬栽种。根据木料的形状、大小以及场地的坡度挖造斜面。顺山开沟,开沟的方式为长条式或不规则式,一般栽培沟宽50~60cm,长度根据地形地势确定,深20~30cm,太深容易积水,造成烂菌种、烂苓。
3.2 摆放木料 注意木料的干度适当,即干燥而无裂缝,手触无粘连感。如果木料有生霉,可用刀削去后用清水洗干净,晾干后即可用于栽培。木料由山坡下向山坡上顺栽培沟方向纵向排放在栽培沟中,排放时按椴木粗细交替摆放,较粗的木料用来接种,较细的木料用来做连接。两个相邻的椴木应有一部分削皮处紧密贴靠在一起,空隙处小木料连接。具体的做法是先将木料削皮处紧靠,缝隙用小木料、松木屑、松针等填严,但不要塞得过紧。
3.3 接种 木料摆好后应立即接种,接种必须在晴天进行,禁止阴雨天接种。如果栽种前遇雨,可等到雨过天晴,太阳将泥土哂干后再摆料接种。接种就是在段木一端,最好是上面的一段,放菌种。每m2放入菌种4~5袋,根据木料大小、多少而定。将菌种袋纵向剖成两半,切忌捏成细块或粉末,剖成两半的菌种菌袋面朝上贴放在较大的椴木切削面上,使菌种与切削面紧密接触,然后将菌种压紧,开始覆土,覆土厚度为5~6cm,覆盖成鱼背型,两边打好排水沟,排水沟必须低于栽培沟内椴木底部5~?6cm,以防雨水进人苓沟,致使菌丝、木棒和茯苓发霉腐烂。接种后15内应保持干燥,以利菌丝向椴木内生长,雨天应及时覆盖塑料薄膜,以防止淋雨后烂种。
4 田间管理
4.1 接种初期 接种7d后,于早晨露水未干时检查土表层的干湿状况。由于菌丝的存活需要吸收土壤中的水分,所以如果土表层较干说明菌丝已经成活,土表层较湿的话说明菌丝可能没有成活,也可以轻轻拨开土层,观察菌丝在木料上生长是否正常。若菌丝没有生长或污染了杂菌,可将原来接有菌种的木料处理干净,晒干后重新接种。栽种后,应随时注意穴内不能积水,防止人畜践踏,如果有杂草要及时除草,还应及时培土,以防止沙土流失、段木外露。雨季应及时开沟排水,防治栽培沟内积水。接种后30d,菌丝可蔓延30cm,50d左右成网状连接包围木料,70d左右有茯苓菌核生成。
4.2 結苓期 栽种后的茯苓菌丝会附着在松木上生长,吸收、积累松木以及土壤中的养分及水分,接种后30d,菌丝可蔓延30cm;50d左右成网状连接包围木料,菌丝由白色转变为棕红色,达到生理成熟期;大约70d左右,茯苓菌丝便紧密的聚集在一起,形成菌核,即“结苓”。初始形成的菌核只有大拇指头大小,随着茯苓菌核不断吸收松木和土壤中的养分,菌核就会逐步变大直至成熟。茯苓的生长和其他的菌类有所不同,它的生长过程是完全在地下不拨开土是看不到的,因此,这段时期应注意随时扒开土层检查菌丝生长发育和菌核形成情况。6—9月,温度适宜,苓块生长迅速,苓块迅速膨大后地面可出现皲裂,应及时培土填缝,否则雨淋风吹苓块很快就会烂掉。培土厚度应根据季节灵活掌握,春秋应薄一些,大约3~?4cm;夏冬应培土厚一些,大约6~7cm左右。遇干旱严重时,可在早晚适当灌水保湿,但要少灌勤灌。由于杂草会和茯苓抢夺的营养,影响茯苓的产量,因此,结苓期应随时注意除草。同时也要做好排水工作,防止栽培沟积水,造成茯苓发霉腐烂。
4.3 越冬期 茯苓较耐低温,当气温降到0℃以下时温度,只是生长比较缓慢或者处于休眠状态,春季气温回升后可继续生长。冬季可根据当地的气温选择适时加盖塑料膜、作物秸秆或加厚覆土保温,防止土壤结冻土层过深冻烂茯苓即可。
5 分批采收
根据当地气温、土温情况,一般茯苓接种后生长4~?7d后就可以进行采收。一般小木料栽培的茯苓成熟较早,大木料栽培的成熟较迟。到了采收时期,可以经常翻开土壤检查茯苓是否可以采收。一般茯苓皮色开始变深,呈黄褐色或者呈黑褐色,皮外裂纹处渐趋弥合,呈淡棕色就可以进行采收。如果手按茯苓菌核感觉绵软,说明茯苓中还是苓浆,不能采收。采收时用刀子割断茯苓,不要伤及木料上的苓皮和树皮,以利于新茯苓的生长,采收完毕后再用沙土盖好穴,原来生长茯苓的地方很快又会长出新茯苓。由于茯苓的成熟期不一致,所以采收时应采取采大留小的原则,将长大成熟的茯苓陆续分批采收。椴木栽培的茯苓接种一次可连续收获3~4年,采收时,如果木料是白黄色就能继续生长茯苓,采收后将木料埋在土里,继续生长下一批茯苓。采收时如果木料全部变黑或腐烂说明营养已消耗殆尽,就不能再生长茯苓了。
参考文献
[1] 程磊,侯俊玲,王文全,等.我国茯苓生产技术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中药,2015,17(03): 195-199.
[2] 张雷,蔡爱群.茯苓的段木栽培与加工技术[J].耕作与栽培,2015(01):59-60.
[3] 王伟平,周新伟,李根岳.茯苓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食药用菌,2014,22(02):102-103.
[4] 成群.茯苓人工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18,64(06):99-100.
[5] 杨艳娟,陈光明,阮金华.茯苓栽培技术探讨[J].园艺与种苗,2015(12):30-31,62.
(责编:张宏民)
作者简介:荆丹(1992-),女,山西临猗人,硕士,助理农艺师,从事经济作物栽培技术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20-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