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生态环保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2020-10-30 01:49刘红芳朱金山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42期
关键词:导师生态大学生

刘红芳 朱金山

[摘 要] 基于生态环保行业需求和生态环保类专业的特点,长江师范学院有针对性开展了生态环保类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文章将从课程内容设置、组织领导、导师队伍、双创平台、赛事辅导及初步成效等方面介绍生态环保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经验,以期为同类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生态环保;创新创业;模式;地方院校

[基金项目] 长江师范学院教改项目(JG2019219);长江师范学院教改项目(JG2019106);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9SKSZ052)

[作者简介] 刘红芳(1978—),女,甘肃民勤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研究,E-mail:3923911@qq.com;朱金山(1983—),男,甘肃永昌人,博士,副研究员(通信作者),主要从事生态学研究,E-mail:jszhu@qq.com。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2-0212-03    [收稿日期] 2020-02-26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加大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示,要注重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造就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要战略部署,给创业带来了众多的机遇与挑战[1]。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在长期的创业教育实践中创造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群体心理素质以及社会思想意识和文化氛围[2-4]。因此,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以创业带动就业”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举措[5-7]。

地方本科高校是我国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占高校总数的40%,承担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同样关系到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实施。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以及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的迫切需求,与生态环保相关的企业也应运而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和机遇期,随之而来是对生态环保类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缺口。本文从课程设置、组织领导、导师队伍、双创平台、赛事辅导及初步成效等方面,介绍长江师范学院生态环保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经验,以期为同类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二、生态环保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长师模式”

长江师范学院涉及生态环保类的专业主要有环境科学和环境生态工程,隶属于绿色智慧环境学院,这两个专业契合环保产业发展需求,将智慧环保理念与技术融入教学与研究中,将传统环境科学知识与环境遥感、环境大数据、地理信息技术相结合,培养适应智慧环保管理及技术需求的复合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其中,环境科学专业是重庆市市级特色学专业,也是学校重点打造的新工科专业之一。

(一)双创教育的课程设置

生态环保行业创新创业课程是专门针对我校二年级环境科学和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创新创业类课程。为了更好地彰显生态环保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地位,2018年长江师范学院在现有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中,又专门设立了创新创业类群特征课程化工与环保行业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部分和实践教学部分。旨在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教学之中,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在产业互联网时代培养学生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潜力,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潜力,使大学生创业在机遇和挑战中走向新的高度。

(二)组织领导

除学校层面的领导、组织、协调之外,绿色智慧环境学院党政领导班子也通过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分工协作,具体指导整个教育教学实施过程。学院明确党政领导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主要任务就是为创新创业教育试试过程出政策、指方向,如针对2019年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学院就拿出专项经费予以支持,并按照学校规定给予参赛团队和指导教师一定的奖励,这些政策都极大地鼓舞了学生们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及赛事的积极性。学院团委、学生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学生第二课堂的开展、大赛的组织和实施、创新创业理论实践环节,基于今日校园的大学生第二课堂学分认定项目也正在有序推进。院属两个教学系——环境科学系和环境生态工程系,负责所在教学系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具体落实,包括创新创业开学教育及生态环保行业创新创业群特征课程的实施。学生会和学生社团主要负责宣传、营造创新创业的气场和氛围。

(三)导师队伍

学院紧紧依托由班导师、项目导师、专业导师、创业导师、行业导师、辅导员、校外名师、大赛评委组成的全方位导师阵容。由辅导员和班导师进行宣讲、动员,指定或推荐项目导师给学生,学生可以自组队或有项目导师选择学生组成创新创业团队。在项目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具体的创新创业活动及项目打造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请专业导师、创业导师、行业导师,从专业层面找突破点、创业层面找落脚点、行业层面找痛点,逐一包装打造完善。待项目基本成型后,请校外名师、大赛评委进行赛前指导、查漏补缺,进一步优化和提升项目质量,冲击奖牌。

(四)双创平台

学院拥有了市级众创空间元素E家,拥有生态环境多源监测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生态环境高光谱遥感监测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大数据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武陵山綠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校企合作共建市级新型研发机构等5个市级平台,重庆市涪陵区高光谱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涪陵区环境资源监测与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个区级平台,三峡库区涪陵段大气复合污染监测和应急服务站、三峡生态高光谱遥感中心、武陵山生态环境监测站、低空遥感联合研究中心等4个横向合作平台,还拥有三峡生态高光谱遥感中心、生物质资源化技术工程中心等2个校级平台。利用平台优势,一方面,将三峡库区环境影响评价、地、天、空一体化环境监测和受损环境生态化治理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的案例,融入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中,丰富理论教学的内容;另一方面,发掘资源,培养人才,挖掘项目,锤炼打磨,形成创新的产品或作品。如依托我院在遥感无人机领域的成果,项目导师带领学生团队积极探索创新,依托遥感技术探索无人机在野外样品采集和复杂地形污染源监测方面的应用,打造并包装了《野外采样专用无人机》《无人机监测复杂地形当中的污染源》等项目。教师团队利用自主研发开发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能够满足高精度、高效率的无人机图像处理和三维建模软件系统——高精度低空航拍数字摄影测量系统,荣获涪陵区第二届创业女性风采奖和优质项目一等奖。

(五)赛事辅导

在充分发挥导师团队作用的基础上,针对某一个或几个大赛进行宣讲和专题辅导,让参赛团队充分了解赛事的侧重点,有针对性地按要求准备参赛项目。邀请往届获奖项目团队进行参赛经验分享,增加对具体赛事的认知度。聘请市赛国赛评委专家进校开展讲座,并对学生申报项目一对一具体指导,增强项目竞争力度。同时,充分发挥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从中找到突破口和落脚点,在科研实践中锻炼能力,在专业教师的引领下打造、包装参赛项目。在赛事辅导层面,经过几轮次的导师团队多对一的指导和全程陪伴式的包装打造,真正实现参赛项目的上档升级。如学生策划的《苎麻环保袋》《“膏屋建磷”-利用磷石膏制备高性能建筑材料——低热、微膨胀复合水泥》《武陵山区重楼生态复合种植模式的探索与创新》《七彩山鸡绿色生态养殖模式示范及创新》等项目,经过项目导师、专业导师、创业导师、行业导师、校外知名专家、大赛评委等好几轮的论证、返修、包装、打造,最终在校级决赛中脱颖而出,并在市级比赛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同时,在学校教务处专项经费支持下,我们还申报并获批了多项与生态环保相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校级赛事的校内组织方和赛事专项辅导承办方,如《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高等学校人工环境学科奖》和《环保创新创业大赛》等,通过这些赛事的组织和承办,将进一步拓宽学生创新创业的空间,增强学生依托专业特长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能力。

三、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专业学习的土壤,在校大学生只有在学好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才能找到创新的落脚点和创业的出发点,因此,必须引导专业教师更多地参与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逐步探索在教师的职称评聘、绩效分配等环节,增加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相关考核加分评价细则,如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赛事的人数,获奖的等级。

环保产业作为一种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创业的案例积累还较少,且质量参差不齐。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好的案例不仅可以把教材中抽象的知识简化,而且能够实现大量信息的浓缩,使课堂教学简洁、高效[ 8-10 ]。但目前反映生态环保科技进步,与实际联系密切的、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案例不足,是制约案例教学向更大范围推广主要因素。建立生态环保行业创新创业的案例库已迫在眉睫。

当前,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要求,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各项事业的发展都要靠创新创业人才引领、带动。特别是市委五届三次会议提出的“8+3”行动计划,以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和“污染防治攻坚战”更需要生态环保类创新创业人才施展才华。创新创业教育的“长师模式”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摸索和总结出来的。目前,重庆市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尚未形成理论体系,缺乏完善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管理机制[11]。因此,有必要将创新创业的“长师模式”首先在重庆市高校推广,之后再向同类型同生态位延伸,并不断地创新完善,避免推广中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嘉勇,李玉凤,王福生,等.《矿山安全理论与技术》教学案例库建设方案[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3):82-88.

[2]张鸿飞.对“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文化建构的思考[J].智库时代,2019(9):1-2.

[3]俞周红,彭金燕.基于专创合一的高职院校商科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外企業家,2018,29(10):164-165.

[4]蒋杭玲.大学生创业认知及创业意向研究——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8,31(11):246-247

[5]赵云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意义、作用和路径选择[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9(5):31-35.

[6]李亚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原则及路径优化[J].思想理论教育,2015(10):83-87.

[7]王慧敏,张庆庆,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7(9):20-22.

[8]李爱民,夏鑫.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模式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7(01):49-51.

[9]赵景娴.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地方高校大学生深度学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11-73.

[10]韩婷.“一带一路”影响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7,40(6):855-856.

[11]徐瑞卿.“双创时代”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困境及对策研究——以重庆地区为例[J].企业导报,2016(19):134-135.

Practic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or Students in 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Local Colleges:A case from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LIU Hong-fang,ZHU Jin-shan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80,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needs of the 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pecialty,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has carried out a targeted exploration of the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model for the students majoring in 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and has achieved some results.This paper will introduce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from the aspects of course content setting,organization and leadership,tutor team,double-creation platform,competition counseling and preliminary results,so as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f students in similar universities.

Key words: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pattern;local colleges

猜你喜欢
导师生态大学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V eraW an g
导师榜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