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学坤
沈阳市和平区南湖街道文安路社区党委是“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2019年,在和平区的大力推动下,“胡静琴书记工作室”成立,将文安路社区建设、社区治理的成功做法,以“传帮带”方式复制到其他社区、推广到整个和平区,以工作室“小切口”释放基层社会治理“大能量”。工作室开班以来,已经举办了6期培训,受训人员达348人次,有效破解了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难点问题,走出了一条社区治理的新路。
社区党委书记胡静琴在社区工作20余年,她和文安路社区多年的探索实践,不仅是工作室培训的基本内容,也是和平区未来推进社区治理的基本遵循。为此,和平区从城市基层社会治理规律出发,在治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等多个层面,对文安路社区行之有效的一系列经验做法进行提炼,形成社区治理的“文安路方法论”。
坚持党建引领
提升组织力
基层党组织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核心抓手。文安路社区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提升治理效能的总开关,多措并举建优组织、建强队伍,提升社区党委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
夯实组织基础。胡静琴到文安路社区工作之初就提出“把支部建在小区上”的思路,全力推进党的组织覆盖,并将其作为社区党建引领的行动指南。针对小区党支部成立后开展活动不方便的实际情况,克服缺少资金、需要审批等困难,在全部18个小区都建立了党员活动室,党员数量从过去的35名发展到目前的770余名,推动党的组织持续向基层延伸、向末梢覆盖。经过不断努力,社区党支部体系架构越来越完善、组织流程更清晰,为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提升政治功能。充分利用好党员活动室这一重要阵地,长年坚持开展党的活动,密切与社区居民的联系,真正担负起直接教育、管理、监督社区党员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社区居民的职责,凸显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让党的旗帜在小区里飘扬。比如,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坚持“三会一课”组织生活制度,每次黨员活动前,支部书记都讲10分钟的党课,雷打不动召开小区党支部年终总结大会,切实增强社区党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建强骨干队伍。胡静琴把抓班子带队伍作为社区党委书记的“第一能力”,不仅自己率先垂范,事事干在先、冲在前,而且高度重视团队建设,把党支部书记作为关键中的关键,从小区中推荐政治素质优、群众威信高、公道正派、热心服务群众的党员担任小区党支部负责人,同时,注重提升社区干部队伍社区治理、服务群众能力,把文安路社区打造成培养社区干部的基地,其在实践实战中形成的社区工作“十字经”成为对社区干部的普遍性要求。
坚持多元共治
提升联动力
多元共治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力量所在。文安路社区围绕打造社区大党委“一核”领导下的治理共同体,发动各方力量、广泛调动资源参与社区治理,推动社区党委、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社会组织、驻区单位、小区党支部、小区业委会、志愿者队伍等各负其责、各尽其职,形成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的良好格局。
搭建协商议事平台。积极开展社区协商民主实践,以小区议事会、居民代表会、小区事务协调会等各类社区协商议事会议为平台,提升居民参与度,增强决策科学性,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在日常工作中,集体讨论制定小区管理公约和规章制度,开展对物业管理、业主委员会及业主大会建设等相关法律的宣传讲解,共同协调解决社区及小区治理中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比如,在“三城联创”活动中,围绕开展小区“拆违”、处置“小开荒”等问题多次召开小区议事会,确保了创城工作在社区的顺利推进。
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创建了业主代表协会、党建工作志愿者服务队、看家护院志愿者服务队、为老服务协会、关心下一代协会、社会新阶层代表联谊会等11个类别社会组织,把不同身份的居民组织起来,把各类人才集聚起来,既有在职人员,也有离退休人员,既有党员干部,也有企业主和普通工人,成为社区建设、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特别是社区志愿者队伍发展到千余人,在疫情防控、环境清理、园区美化、居民走访、矛盾调处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挖掘驻区单位潜力。探索共驻共建方式,与多家驻区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共驻共建合作协议”,搭建居民、社区、驻区单位之间的桥梁,抓住“社企联办”“社校联育”“警民共建”等契机,帮助驻区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各驻区单位主动参加社区共建协调会,为居民生活排忧解难、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比如,驻区单位辽宁同方律师事务所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包场看电影,邀请社区党员、志愿者观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为党员群众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坚持人民中心
提升服务力
以人民为中心是基层社会治理的落脚点。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与沈阳的社区居民座谈时指出:“社区建设光靠钱不行,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文安路社区紧密围绕落实“两邻”要求,在治理中体现服务,努力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让社区服务有温度、让社区治理有力度。
做好优质服务。只要居民有需求,社区就去做,把服务真正做实做细做到位。比如,在日常便民服务方面,十年如一日提供代缴水电费服务,近年来,又相继开展理发、修脚、理疗、家政等服务;在环境服务方面,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下力气做好环境整治,实现社区美化、亮化、净化;在养老服务方面,打破传统方式,打造“亲情家服务”模式,推动社区养老服务市场化、专业化发展;在救助服务方面,调动驻区单位和各类社会资源,为生活困难群体兜好底,保证了社区“小社会”和谐稳定。
建好文化社群。结合社区特点,建立社区党校、科普大学等社区文化特色学校,建立党员教育室、科普教育室、书画室、图书室、电脑室等社区文化活动特色教室,建立合唱队、舞蹈队、瑜伽班、太极拳队等社区文化特长班,让居民走到一起相识、相知、相助,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引导居民愉悦心情、陶冶情操,全面提升社区的文化氛围和生活品位。
育好家教家风。提炼出孝、善、和、礼、信的“文安五德”,作为社区居民家庭的家教家风准则,并通过开展家教家风展示、传统文化宣传、“身边好人”寻找等活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区这一最小的“阵地”上落地生根、在家庭这一最小的“细胞”里开花结果。居民们纷纷表示,小区里讲孝道、讲爱心、讲感恩的人多了,做好事、做善事、做志愿者的人多了,邻里关系更和谐美好了。
(作者单位:沈阳市和平区委组织部)
本栏编辑/常馨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