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规划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活动设计

2020-10-29 05:30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生命活动设计

◎ 梁 洁

在单元教学视野中,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帮助学生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经历,提升学生依据学科知识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单元教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步骤

(一)明确单元框架下核心知识

单元教学设计一般包括单元教材教法分析、教学目标设计、学习活动设计、作业设计、评价设计和资源设计等关键环节。[1]其中对教材的分析是首要环节,要求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明确单元教学“教什么”,即单元教学的内容和重点。以往按照课时框架上课时,师生更多关注每一课时教材内容的学习,一个单元学习下来,知识点多且缺少课与课之间逻辑关联的思考,不利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整体建构和系统掌握。

因此,在单元教学中,笔者先尝试在单元框架下将教材内容和顺序作出重新调整,梳理出单元的核心知识,这些核心知识是贯穿整个单元,呈现出其知识链结构的,使其更利于学生理解,发挥单元学习更大的功能和价值。

(二)梳理知识对应的基本问题

在明确单元核心知识的前提下,编制出单元学习的关键词,并据此延伸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部曲,梳理出知识对应的基本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在问题解决中学习新的知识。

(三)探寻符合学情的教学情境

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情境为学生提供主动理解学习内容、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相对于之前传统教育更加关注教师“教”的活动转向关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的活动,并与学生现实生活及社会热点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四)设计关键的单元学习活动

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基本要求和教材实际、学生实际进行单元教学中关键学习活动的设计,要以学生为活动主体,正确制订学习活动目标,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充分利用各类学习资源,确定学习活动的内容及评价方式,从而达成单元教学目标。

在设计具体的学习活动时,应当选择合适的活动形式,既充分考虑学生的课堂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辩论、表演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思维活动,也考虑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学科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联系起来,通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知识;要明确活动的步骤,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工具和方法;要让学生明确活动的评价方法和指标,让学生明确参与活动所要达到目标;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生参与活动的实际情况进行适时的必要调整。[3]

二、单元学习活动设计示例

(一)核心知识梳理

作为六年级全一册的第四单元,是前三个单元的价值升华,学生在熟悉和适应中学生活的过程中,逐步从认识自我、认识集体,转向对自我和他人生命的思考,这一单元的学习就是生命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内容中的集中呈现。该单元的核心知识即主要的学习内容和结构,详见图1 。

图1 单元学习内容和知识结构图

根据内容和结构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出本单元有两条核心知识链,第一条是生命不可以永恒—生命至上—爱护身体—增强韧性—活出精彩,第二条是生命可以永恒—敬畏生命—养护精神—活出精彩,单元最终的价值落脚点都在于活出生命的精彩。

(二)基本问题梳理

对生命的思考是从认识生命开始的,主要是认识生命的两个特性,一是生命有时尽,生命是来之不易的,是独特的、短暂的、不可逆的,这是自然生命发展的规律;二是生命有接续,阐述了身体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联系,也揭示了个体生命和他人生命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生命是可以永恒的。

基于生命既不可以永恒,又可以永恒的特性,我们要怎样对待生命呢?首先是敬畏生命,敬畏生命包括了生命至上和休戚与共的观点。继而在敬畏生命的基础上守护生命,守护生命包括了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两个方面,之后是增强生命的韧性,就是要正确对待挫折,发掘生命的力量。

精神发育迟滞又称智力低下,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发育障碍,主要表现在精神运动、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其言语、注意、记忆、理解、洞察、抽象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能力都明显落后于同龄儿,对患儿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统计显示我国儿童MR患病率为1.20%,其中城市0.70%,农村1.41%,边远山区和MR高发地区则更高[1]。

最后在认识生命和正确对待生命的基础上感受生命的意义,从而活出生命的精彩。怎样活出生命的精彩?主要是处理好“贫乏与充盈”“冷漠与关切”和“平凡与伟大”这三对关系,“冷漠与关切”是在前一课“休戚与共”的观点基础上要求人与人之间要在彼此的关切中传递温暖,“贫乏与充盈”也是在前一课“养护精神”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努力充盈自己的精神生命,“平凡与伟大”依然是在前一课“感受生命的意义”中学会在平凡的生命过程中创造不平凡的生命价值,最终活出生命的精彩。

在单元教学设计的理念下,笔者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立足整体性、多样性、真实性和教育性原则,做了本单元的规划设计,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单元教学总体规划表

(三)单元关键学习活动的具体设计举例

本部分笔者主要以本单元中的两个关键学习活动“讲述一集令你印象深刻的《人间世》纪录片,分享感悟”(见表2)和“参加一次烈士陵园祭扫活动,分享烈士的故事”的具体设计,进行详细介绍(见表3)。

学习活动1说明:

(1)分享生命感悟,认识自然生命的特性。《人间世》是一部热播的生命题材纪录片,本单元学习之前的寒假期间,学校就布置学生观看并完成“探问生命”学习任务单。在本单元第八课“探问生命”的导入部分,学生通过初步分享观看感悟,了解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短暂的等特点,理解“生命为什么不可以永恒”,理解“为什么生命至上”,从而树立珍爱生命的情感。

(2)体悟病痛折磨,感悟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在理解生命有时尽的基础上,第九课“珍视生命”中学习“为什么要爱护身体”时,联系观后感,教师再次展示医院的场景和数据,尤其是病痛对身体的折磨,以及家人的痛苦,用死亡和病痛直击心灵,震撼学生,引导学生感悟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从而激发珍惜生命的情感和爱护身体的意识。

(3)多角度分析,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在看过了人间的生老病死,理解了向死而生的生命特性,同时也看到一个人的生命背后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喜怒哀乐,包括医院甚至是整个社会的温暖倾注之后,在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中探讨“人为谁而活”“人为什么而活”时,学生也更有话可说,人的生命不仅属于自己,也属于家庭,更属于社会,每个人要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学会承担家庭的、国家的、民族的责任,从而更好地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表2 学习活动1内容

表3 学习活动2内容

(4)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在本单元最后“怎样活出生命的精彩?”中探讨“冷漠与关切”这个话题时,我们也从纪录片中抽取出一个热点话题“器官捐献”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关注这个社会问题,并且运用前课所学“生命是否可以永恒”“休戚与共”等观点来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理解生命的特性、个人与他人生命的关系,从而培养在复杂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中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学习活动2说明:

(1)思维辨析,认识生命的多重意蕴。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属于六年级第二学期,我们与学校德育活动整合,组织学生在四月清明节期间参与我区烈士陵园的祭扫活动,同时每位学生要了解记录一位烈士的故事。在第八课“探问生命”中解决“生命为什么可以永恒”这一基本问题时,我们在课堂上引发学生讨论:人死不能复生,为什么还要为逝者立碑祭祀?学生通过思维的辨析,认识到自然生命虽然消亡了,但是他的后代还在延续,他的思想还在发扬,他的精神还在传承,也就是一个人的社会生命、精神生命有接续而可以达到永恒。

(2)真实情境,反思生命的态度。在活动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并不能以认真严肃、庄重的态度对待祭扫活动,有说有笑、打打闹闹,鲜花祭奠纯属为了摆拍应付。因此,在第八课接下来讲到“什么是敬畏生命”时,笔者就把这个真实的情境在课堂上予以还原和呈现,并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是对生命的敬畏?为什么要敬畏已逝先烈?怎样才能更好地告慰亡灵?在讨论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讲述陵园中先烈的事迹,引导学生理解敬畏生命的内涵和意义,感恩先烈,更好地珍惜生命,好好生活。

(3)多角度分析,学会价值判断。在了解了那些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而牺牲生命的烈士们的事迹的基础上,在第九课“怎样养护精神”中,教师设计这样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国家为什么如此重视清明节这个传统节日?学生为什么要认真参加烈士陵园的祭扫活动?引导学生从国家和个人两个角度分析并认识到参加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动的重要性,理解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命都流淌着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激发用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和充盈自我精神世界的情感,逐步学会正确的价值判断。

(4)价值引领,正确行为选择。在前两课中,学生为烈士的英雄事深受感动,在心中也初步树立了英雄的榜样形象,因此,在最后一课“怎样活出生命的精彩”这一问题中,讲到“贫乏与充盈”的关系时,展开“偶像崇拜”的话题讨论,教师用自己坚定的信仰带领学生了解更多英雄人物,如赖宁、雷锋、焦裕禄、邓稼先等,希望能够在学生心中树立对英雄偶像的崇拜,用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革命文化、用正能量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充盈自己的精神世界,自觉守护精神家园,增强文化自信。

三、单元学习活动设计原则及启示

(一)单元意识,把握整体

单元教学设计,就要把单元视为一个系统、一个整体,基于单元目标的实现,对每个单元的学习活动进行整体规划、关联设计、层层深入,关注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议题之间的相互呼应、活动之间的相互补充。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核心知识和关键问题设计教学活动,注重前后教学的联系、层层递进、螺旋上升。在同一个单元中关键的学习活动要少而精,要从关键学习活动中延伸丰富的学习资源,并设计相关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结构化的学习中,避免碎片化的知识学习。

(二)注重多样,丰富经历

教师在设计单元学习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创新设计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和形式,以适应青少年学习的需要。不仅要在课堂中设计具有思维含量的自主思考、能够碰撞思维火花的讨论议题、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情景表演,也要将课内和课外打通,让学生走向社会的大课堂,实现知识建构与实践体验的融合,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经历中开阔视野、活化思维、激荡心灵、感悟成长。

(三)研究学情,力求真实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要想真正触动学生心灵,就必须在研究学情上下功夫。学生真实的生活经历有哪些?学生真正的思想误区在哪里?学生真切的体验感悟是怎样的?只有充分了解学情,才能正确把握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因此,无论是在梳理核心知识和关键问题时,还是在设计学习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时,都需要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选取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情境或案例,引用学生耳熟能详的社会真实热点,采用符合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活动形式,设计能够解决学生真实困惑的提问或话题,给予学生真实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真正的思考与学习中感悟成长。

(四)素养目标,教育为本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帮助学生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科课程。[4]在实际的学习活动设计和组织开展过程中,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立意与价值取向显得尤为重要。在设计学习活动时,不能追求形式化,而是要把育人价值和育人导向始终贯穿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多元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学会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组织学习活动时,教师也要发挥主导作用,用一身正气去影响、感染学生,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四、结论

笔者针对道德与法治六年级教材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的两个关键学习活动的设计及运用思路,在单元规划的理念和框架下,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以一个关键学习活动为基础和核心,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贯穿整个单元学习,在不同课时中针对不同的问题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螺旋递进,努力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必备品格、关键能力、正确价值观念,培养核心素养,发挥学科育人价值,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生命活动设计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