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
摘要:我国油藏资源十分丰富,社会发展对油藏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对油藏资源的开发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油藏资源的开发中,一般都是通过注水开发,但到了中后期后,往往注水就不能够维持高效和稳产的效果。为了提高其油藏资源的采收率
关键词:高含水油藏;注气驱;采收率;驱油效果
1.实验流体的性质
在本实验中,所用原油以及天然气均取自某一油井内,并按照开发的初期阶段此油藏区域内原始性PVT的数据和汽油比等资料,对原油实施配制。所得原油的饱和压力是18.22 MPa,其单次脱气的原油所溶解的气油比是135. 828 m3 /m3,其地层油的体积系数是1. 34,且地层油溶解气体的系数平均是7.493 m3 /( m3·MPa),体积的收缩率是26. 012%;活油的密度是0. 696 g/cm3、死油的密度是0.826 g/cm3。其中的活油主要是在地层的压力下所溶解存在气体的一种液态烃物质,而死油主要是油气藏的烃类流体通过单次脱气至大气条件状态所得的一种液态烃物质[1]。通过对原油物性实施分析,则原始的地层条件中是挥发油物质。
2.高压物性的实验
按照研究需要,分别针对富气以及CO2会对流体的相态产生影响的实验实施开展,对注入不同的摩尔分数富气以及CO2的气体会对流体的膨胀性能力、粘度和饱和压力等影响实施测试。在高压物性的测量系统中,主要包括气体体积的计量计、PVT斧和毛细管的黏度计等,还有一些真空泵和压力泵等设备的软件。
2.1分析对流体的相態影响
在实施不同比例的CO2以及富气注入时,能够得到液相相对的体积和压力存在的关系。对两图实施对比观察,不同注气的比例下两图曲线变化的趋势大致一样,则在相应注气的比例下随压力发生降低,在初始阶段的相对体积呈现出较为平缓的曲线,而在压力下降至某一个点后,其曲线就会发生快速地上升,此点对应压力就是泡点的压力。若处在泡点的压力下,其流体会出现相变,自纯液相朝气液两相实施转变,因此在压力比泡点的压力低后,其压力会继续下降,相对体积的增大速率也会变大。另外,在注气的比例逐渐增大时,转折点曲线更为平滑,还向右发生偏移,这说明注气量的不断增加使泡点的压力发生增大。提升泡点压力,不仅能够对原油内气体溶解的能力实施增强,且还会让注入气增强原油抽提、萃取,促进混相驱实现采收率的提高[2]。
2.2分析对原油的物性影响
基于同一油藏的温度条件,使用高压物性的测定仪对不同注气的比例中CO2与富气会对原油的饱和压力、体积系数和黏度等影响实施测定,且进行比较和分析,得下图1、图2和图3的结果。
根据图3能够得知,这两种气体的饱和压力跟着注气量不断增加而呈现升高,若注入的比例相同,富气注入比CO2注入后饱和压力的提升更多,且饱和压力在富气的注入量不断增加其升高的速度发生加剧,但随CO2的注入量增加变化较为缓慢。这说明了原油内CO2比富气具有更好的溶解性,则选择富气驱对采收率提升中,若设备要求以及经济条件比较良好,要做好适当注富气的比例选取,获取最佳化经济效益中泡点的压力。
对图4以及图5分析,主要的目的是借助曲线关系的对比,对注CO2以及富气会对原油黏度以及膨胀效果影响的规律实施掌握。对图4实施分析得知,随注气量增加其黏度发生下降,这说明随着注气量的增加,通过两种气体对原油所抽提与萃取的轻质组分发生增多,而轻质组分遭到抽提,且注入气会溶在原油内,导致原油溶解的重质组分能力出现下降,此时原油内重质的组分也发生减少,其原油性质就会变好。在对比后得知,若注入的比例一样,注入富气要比注CO2能够更好对原油黏度实现降低。
3.驱替实验过程
3.1饱和地层原油的样品
先把细管通过石油醚进行洗净处理,后借助气体N2实施排空,在出口端没有液体出现,同时气流呈现稳定后就对注气停止,最后对细管实施超过10h的烘干处理。
通过环己烷对整个细管充满,且恒定至实验温度以及实验的压力,要求实验的压力要超过原油饱和的压力。
在实验压力以及实验温度条件下,通过地层原油的样品对细管内环己烷缓慢顶替,在原油的样品对2.0的孔隙体积驱替后,于出口端对气油比实施测定,
若气油比不发生变化,则说明完成饱和。
3.2实验操作
通过经验公式对最小混相的压力进行计算,后从高至低对6个回压的测试点选取;把注入气恒定在实验的温度条件下,后基于实验压力以及恒定的注入速度,对细管内原油产出的气液缓慢驱替,并通过电脑实施记录;在累积注入有1.2倍的孔隙体积之后,对出口的产液量观察,当其不再进行产油就停止驱替操作;最后对不同的压力中驱替实验实施重复,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记录。
3.3试验结果和讨论
3.3.1确定最小混相的压力
随压力下降,采收率的曲线呈现平缓的状态,在压力下降至一定的程度后就出现了转折点,若再对压力降低,则采收率的曲线会迅速发生下降,此处转折点压力就是最小混相的压力,此时也表明了驱替从混相驱替进行非混相的驱替转变。
3.3.2对于驱替效果的分析
对注入CO2与注入富气两者混相的驱替驱油具有效率实施对比,得知在CO2和富气均实施混相驱替中,增加注气量两者采收率均出现增加,相同的注气量条件下,则CO2采收率比富气驱呈现的采收率稍微也搞。而完成驱替后,两者采收率最终是相差不大的,最终累计的注入量条件下,富气驱仅仅超出CO2驱一点。因此,若在油藏的条件比较良好,通过富气驱依然能够实现原油的采收率有效提升。
结语: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高含水油藏注气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实施实验分析,对CO2驱和富气驱两种方式实施对比,得出了富气驱在对驱油采收率的提升中具有更好的效果,为了更好实现对高含水油藏注气驱提高采收率,还需要对此技术不断研究,探索出更加有效的技术方案。
参考文献:
[1]赵梓平 张宁波 朱宏绶 汪金如. 台兴油田CO2驱细分开发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J]. 复杂油气藏, 2016(9):48-53.
[2]田俊. 高含水油藏提高采收率主要技术措施探讨[J]. 中国石油石化, 2016, 000(0z1):23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