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红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对电能的实际需求大幅度增加,电网规模越来越大。但是,从目前电网管理的现状来看,由于管理工作尚未落实到位,线损不断增加,因此资源浪费更加严重,电网无法保持稳定的运行状态。为了保证线损得到有效控制,有必要加强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的研发。
关键词:电力计量;自动化;线损管理;应用研究
1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和四分线损概述
1.1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概述
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是计算机、电能计量、电力营销、数字通信等技术的集成,通过它可以在第一时间完成系统中相关信息的采集,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对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分析,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主要有两种通信载体,即专用通信网和公用移动通信网。此外,还可以利用多个测量点完成测量工作,使数据更加准确。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全面应用,可以大大提高电网系统管理的自动化水平,保证电网运行更加安全稳定。
1.2四分线损概述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四分之一线损的管理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1)四分之一电压管理是简单分析不同电压等级引起的线损。在管理过程中,要做好电压等级评估工作,在此基础上,对实际损失情况进行统计分析;(2)分区管理,即按具体管理单位完成供电区域划分,然后对各区域的实际线损情况进行分析,使我们对线损的具体情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通过计算可以准确的了解不同区域的线损率;(3)支线管理,即按不同的运营线路进行统计,要了解线损的实际情况,对主变设备进行分析;四是分站区管理,具体来说,要对各辖区的公用设备进行分析,了解线损的实际情况。
2线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线损计算出现误差
正常情况下,电力企业主要通过以下步骤来管理线损工作:一是同步采集电表的相关数据;二是分析计算线损的相关情况和数据;三是找出线损的原因,然后对原因进行相应的解决,防止再次发生线损。但由于电力企业采用的线损管理方法落后、传统,在执行线损计算任务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困扰,导致计算数据缺乏同步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无法克服线路损耗。
2.2缺乏科学合理的减损方案
由于线损计算数据的不确定性,相关人员没有及时有效地得到线损的具体位置,无法及时分析和讨论线损的原因,这在很大程度上耽误了相关人员制定线损削减计划的进度,造成减损方案不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从而导致减损管理的具体效果不明显,电力企业线损问题日趋严重,但难以得到有效解决,严重阻碍了电力企业的正常发展。
2.3造成电力计量自动化线损的主要原因
2.3.1三相负荷不平衡造成线路损失消耗
电力系统输配电采用三相输电方式,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三相负荷不能保持平衡状态。当平衡度大于20%时,配电线路的中心线电流将急剧增加,导致线损消耗增加。
2.3.2计量设施存在的问题
计量设施也会导致线损消耗增加。一是计量设施存在质量问题,在计量过程中无法准确计量,造成电能损耗;二是计量方法选择不够科学,特别是高供低用问题,将严重增加线路损耗和损耗。此外,一旦选用的回路装置不合理,也会增加电能的损耗和消耗。
2.3.3变压器的容量不够
线路中应采用适合线路具体运行的输配电变压器。如果变压器容量过小,会导致过负荷运行,从而增加变压器的损耗和损耗。如果变压器容量过大,会导致轻载或空载问题,从而增加系统电能的损耗和消耗。
2.3.4配电网分布不科学
为保证输电质量,需要保证电网配电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这也将对线路的损耗和损耗产生重要影响。如果配电网配电不科学,导线尺寸不当将严重增加线路损耗。例如,电源位置与负载接地距离较远,传输线过长,会增加线路损耗;导线截面不够大,在电流传输过程中也会增加功率损耗。
3电力计量自动化实际运用于线损管理中
从目前情况看,在我国电力企业中,线损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威胁着企业的经济效益,需要引起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有的地方电网发展相对落后,供电线路老化严重,设备陈旧,负荷布局不科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造成较大线损;有的地方存在窃电、窃电问题,这大大加剧了供电运行中的线损。此外,由于外部气候、天气、不同地区不同政策等原因的制约,线损管理正逐渐成为供电企业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有必要探索电能计量自动化在在线损耗管理过程中的实际应用,以确保电能计量自动化的最大价值。
3.1组织建设模型
根据线损管理工作,利用电能计量自动化技术,组织线损相关模型的建立。基于线损管理模型,首先可以分析掌握电力系统内部变电站的实际线损和测点的具体线损。组织建立的线损管理模型能够检测线路实际运行情况,实现异常运行时的独立调控。此外,它还可以借助电能计量自动化产生的多种数据信息,组织建立日常的日常数据模型,并将运行过程中的具体数据与标准数据进行比较,以便尽快掌握线损的具体情况。利用该模型进行线损管理,可以進一步提高线损率的准确性,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3.2规划设计完成报表
具体来说,线损管理可分为四点管理,即电压分区、线路分区、分区和平台分区。并对这些内容进行统计和控制,整理汇总,形成线损报告。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省去上述步骤,直接挖掘各种线损报表。它不仅是四分之一线损报告,而且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对不同时期的线损状况进行评估和比较,例如某一天的线损状况等,第一次报告线损报告的数据信息,使负责人在第一时间了解线路的具体运行情况,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处理,对线路运行情况进行评估,了解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尽快处理,从而更有效地保证电力稳定供应,为电力企业创造更可观的经济效益。
3.3针对系统实施监测
对于电力计量自动化来说,监控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将监测系统应用于线损管理,可以对电力系统线损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此外,多维监控分析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各种安全隐患。在电力系统实际运行中,需要对监测节点的电流、电压进行监测,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采集到终端设备。这样,终端设备就可以对整个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和处理。不仅如此,在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中,通过监控系统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动化控制的精细化程度。在电力运营系统与电力营销系统充分集成的情况下,将运营数据信息传送到营销系统,并记住计算机,帮助营销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员工人为操作失误造成的损失,不仅减少了线损,而且保证了工作的整体水平。
结束语
随着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受到重视。线损是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要做好线损管理工作。测量自动化系统和远程控制系统在线损在线管理中的应用,可以为线损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保证线损管理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谭畅.电力系统计量自动化在同期线损管理中的应用浅述[J].中国科技投资,2018(33):131.
[2]樊倩.刍议计量自动化系统在配电网线损管理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装备,2018(11):48-49.
[3]廖家渝.简析电力自动化计量系统在线损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9):3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