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无线电监管策略探讨

2020-10-27 10:24鲁吐甫拉·木塔力甫
中国电气工程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无线电广播电视

鲁吐甫拉·木塔力甫

摘要:广播电视无线电监管是当前无线电技术在广电监测领域的重要体现。文章通过对广播电视无线电监管进行分析,探讨无线电监管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监管策略。

关键词:广播电视;无线电;监管策略;广电监管

引言

近年来,我国无线电的业务范围逐渐拓展到国家各个领域,尤其是通信领域,无线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我国通讯行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确保无线电业务的顺利运营,针对无线带干扰信号的问题相关家技术人员应重点研究,确保无线电干扰信号能够有效发现并准确识别,保证无线电正常业务不受外界不明信号发射源以及非法无线电发射设备的干扰。

1无线电监管相关概述

无线电监管是指探测、搜索、截获无线电管理地域内的无线电信号,并对该无线电信号进行分析、识别、监视并获取其技术参数、工作特征和辐射位置等技术信息的活动,它是有效实施无线电管理的重要手段依据,也是无线电频谱管理的重要分支。无线电监管采用先进的测试仪表和设备,对无线电台站发射的基本参数,如频率、场强、贷款、调制等指标进行测量,对声音信号进行监听,对发射标识识别确定,对频率利用率和频道占用都进行统计,分析信号使用情况,以便合理、有效地使用频率。通过对干扰源测向定位,排除干扰,查处非法电台和非核准电台,保证通信业务安全。

2广播电视无线电监管现状

2.1测向准确性不高

传统的监管站大多建于城市的制高点,从而实现广覆盖的目的。但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的密度和高度持续增大、增高,原来的监管站已不在制高点,楼宇遮挡会使得无线电监管覆盖面积逐步缩小。无线电波在传播的过程中经过反复的折射和反射,导致无法精确测向定位。

2.2无线电监管技术不足

传统无线电监管技术的实际应用存在的不足之处较多,如设备间通信的能力方相对较差,这直接影响着无线电监管的效果。由于监管中监管网站间的通信是关键,固定监管站信息传输需要保障通畅,但在实际传输中公网数据传输效率较低,对于數据回传的质量会产生影响。另外,无线电监管的干扰排查的难度高,传统的监管模式运用当中存在的挑战较大。而在监管站的定位精确度方面也很难保障,使得监管站的作用无法充分有效发挥。

2.3监管网网络化过程中面临的瓶颈

对于无线电监管技术来说,监管网络各站之间的信息沟通是十分重要的。现阶段,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固定监管站之间的信息传递,但是在移动站之间以及移动站和固定站之间的信息传递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对于我国检测网络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困扰和难题。现阶段,我国在进行移动站和固定站通信以及移动站之间通信时,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蜂窝公众移动网络中的GPRS网络,这种网络能够将公众对移动网的覆盖率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然而,这种方法存在的缺点也较为明显,过低的传输速率以及必须接入网络后的CDMA传输方式对于整个无线电监管系统的损害和威胁是十分大的[1]。

3广播电视无线电监管策略

3.1多种无线电技术结合使用

现阶段认知无线电技术已经获得了国家相关部门的认可与授权,可以在实际生活中进行使用。认知无线电技术是一种对传统无线电频率进行突破后形成的新型技术,将其与无线电监管技术进行融合,能够有效地缓解无线电监管站频率资源紧张的情况。在将二者进行整合使用时,要注重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安全性,以及对于不会使用认知无线电技术的用户是否会产生不良影响等问题。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必须要建立在人们对于无线电环境有客观认知和准确度量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促进无线电监管技术水平的提高,确保其健康、科学的发展。

3.2优化无线电网络部署与技术

现阶段,我国无线电监管系统处于割裂、分散的状态,无线电监管网络建设主要以区域划分为依据,监管能力与监管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使得各个城市无线电监管站的选址难度不断加大,并且监管范围受到城市地势的影响,导致监管出现盲区,故此,亟待优化无线电监管的网络部署与技术。无线电监管系统以无线电监管网络为基础,对无线电监管结构进行规划,实现动态化的网络监管。对于监管网络,应该按照监管任务的不同科学部署监管站,合理调整监管站的密度,撤销多余的冗杂监管站点,并对难以覆盖的监管盲区进行移动覆盖补充,确保无线电监管网络的最优化。

3.3发挥大数据优势,对无线电监管设备进行日常检修

对于无线电监管设备来说,通常由硬件、软件、天馈线以及配套设施等组成,因此在对监管设备进行维护时,需要充分考虑各项设备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维护方案。在大数据时代下建立的智能无线电监管数据库,可以彻底改变过去片段、分散和部分监管数据统一的问题。海量监管数据的出现大数据处理技术和基于监管数据的整合、压缩、分析和对比之后的综合信息。大数据时代无线电监管网利用智能系统进行监控,可以降低监管人员的操作难度,提高无线电监管的准确性。在大数据时代无线电监管系统可以把海量的监管信息和频谱、台站以及位置等数据进行整合,并且利用数据之间的联系、模型预测等数据挖掘技术为频谱资源提供新的决策方向和分析结果。

3.4无线电设备监管法

无线电监管设备本身就具备对干扰信号的监管识别功能,测试无线电杂散发射限值是无线电监管设备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无线点杂散发射限值是发现和识别无线点干扰信号的重要判断依据。许多无线电干扰信号都是由内部的设备自身的性能较差而导致的,无线电设备自身出现信号干扰,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无线电设备自身的杂散发射超过限值。无线电干扰信号中,设备自身干扰占据很大一部分比例,设备自身干扰一般是由天线、高频滤波器等部件接触不良、金属阻隔以及设备内部自身元器件老化、氧化等原因造成无线电设备发射无用信号,并在无线电调配过程中产生干扰信号,这种无线点干扰信号相对而言比较容易发现和识别。此外,开展无线电业务对用户频带的占用带宽要求也十分严格,若是出现无线电干扰信号,可通过无线电干扰信号的带宽进行分析,可进一步确定无线电干扰信号来源[2]。

3.5通过大数据进行网格化监管

在无线电监管工作中,网格化监管就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无线电监管网是一种特别的传感网,网络化监管的数据收集、储存和处理需要大数据的支持。这样可以有效分析海量无线电监管信息,进而实现数据的汇总、分析、预测的功能。通过网络化监管和大数据的融合,无线电管理资源管理将得到极大的提高。网格化监管的范围非常广、频带宽、时间持久,并且监管人员可以全面控制频谱资源进行实时监管和分析。无线电监管还可以利用监管辅助台站管理,实现对使用频率和发射设备进行远程的控制,研究监管结果,增加台站监管的范围。无线电网格化监管还可以利用数据挖掘提供一个良好的电磁环境,为后期的频谱管理提供电磁环境的数据。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无线电监管工作在社会的发展方面具有如此多的作用,因此,对我国无线电监管工作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日后工作中还需要重视无线电监管的重要性,能够结合网格化、大数据等措施提高无线电监管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淑芬.无线电监测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8(19):87.

[2]李东科.无线电监测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无线电,2017(11):47-50.

猜你喜欢
无线电广播电视
新型无线电发射设备监测系统研究
无线电通信测向误差分析
周二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浅析Frequentis VCS3020X 7.0系统在广州区域管制中心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