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金霞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居住及办公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科学技术进步的同时在建筑领域诞生了智能建筑的概念。本文介绍了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概念以及所包含的弱电子系统,分析了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目前在国内的现状,展望了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发展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正在追求着信息便捷和安全舒适的生活方式,因此对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在逐步提升,智能建筑的产生和发展就成为必然趋势。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技术更新周期也越来越短,并且涉及到多个学科和管理部门。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在应用过程中主要以用户为中心、建筑为平台,力争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便利、高效的环境空间,以适应现代建筑的需要。
一、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概述
1.1 智能建筑的概念
对于“智能建筑”这一概念,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标准,智能建筑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其功能要求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补充内容。
我国在2000年10月正式实施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将智能建筑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智能建筑以建筑物作为平台,利用通信网络技术和建筑设备来实现系统、管理、结构和服务彼此之间的优化组合,并通过建筑、结构、暖通、照明、变配电、空调、给排水、电梯、综合布线、电视监控、楼宇自控等多个系统来形成完整的有机整体,从而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便利、舒适、高效的居住或办公环境。
智能建筑最主要的特征就在于它的“智能化”,在于它采用多元信息传输、监控、管理以及科学有效的集成等一系列高新技术,以实现信息、资源和任务的共享。智能建筑已成为各国综合应用科技能力的象征,也是国际“信息高速公路”和智能化城市的网络节点。
1.2 智能建筑弱電系统组成
智能建筑是现代信息技术、高新技术、建筑技术的有机结合体,而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恰恰是其中的用于智能建筑中的弱电信息技术。
智能建筑弱电所包含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两种:
1、国家规定的安全电压等级、能控制电压等低电压,有交流与直流之分,如应急照明灯的备用电源;
2、载有图像、数据、语音等信息的信息源,如电话、电脑信息源。
目前建筑智能化是按5A系统(即5大系统)进行划分的,智能建筑弱电系统主要包括如下系统:
(1)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
(2)通信自动化系统(CAS)
智能建筑的信息通信系统是保证建筑物内语音、数据、图像传输的基础,同时与外部通信网(如综合布线、电话公网、数据网、计算机网、卫星以及广电网)相连,与世界各地互通信息。
(3)办公自动化系统(OAS)
(4)消防自动化系统(FAS)
(5)安全防范自动化系统(SAS)
智能停车管理系统、保安监控系统、电子巡更、门禁系统、一卡通管理系统、周界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智能家居防范系统、气体检测系统、多媒体显示系统。
二、国内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现状
我国的建筑智能化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十分迅猛。在信息技术智能化、信息网络全球化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信息革命浪潮冲击下,我国社会信息化进程在大踏步地前进。金字工程与全国各地信息化工程或信息港工程的正式启动运作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了优越地外部环境。
智能建筑作为信息高速公路的节点和信息港的码头,已充分表现了它在经济、文化、科技领域中的重要作用。银行、证券、期货、保险、商场、贸易商社、政府机构、科研机构、医院、学校、图书馆、体育场馆、机场等,只要是按现代管理方式运行的行业,它的建筑物都是具有智能化的倾向。
由于我国管理标准的相对滞后,就总体而言,充分运用智能化系统技术手段进行较完善管理的建筑物的比例并不高,多数建筑物的管理仅是部分利用了智能化系统。因而,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技术优势在使用中没有完全得以体现。
国际上符合5A标准才能是智能建筑,但是在国内好多开发商其实做的是3A系统(3A是指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由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简称BAS)、通信自动化系统(Communication Automation System简称CA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ffice Automation System简称OAS))。
同时,许多智能建筑在运营了二至三年以后,由于管理维护人员的技术力量不足,维护资金不到位,从而导致设备无法更新,软件不能升级,一些智能系统无法运行,前期大量投资成了泡影,造成重大的资源浪费。
三、 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智能建筑在世界发达国家应运而生。近些年随着电子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进步,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可以预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规范化将成为未来智能建筑的发展方向。
未来的建筑智能化弱电系统将体现如下显著特征:
(1)多学科、多技术相互渗透。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生物电子工程、仿生学、生态学等新技术,使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增添更多新的功能。
(2)多个系统的相互交叉融合。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五大子系统将逐渐融合为统一平台进行运维管理。
(3)智能建筑群体化;未来将发展智能化建筑群,进一步实现智能化城市和国家。
(4)智能建筑弱电系统使建筑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其内涵:高功能建筑、绿色建筑、健康建筑、生态建筑。
由于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建筑能得以智能化,建筑环境应该以智能化技术达到绿色、环保理念。在未来的建筑中,电脑智能化系统控制着建筑技术功能,包括内部气温的调节、供暖、防晒、照明,装在墙上和屋顶的太阳能提供植物和人们的部分能源,最大限度地减少能耗,最大限度地发挥建筑的生态效应。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过去那种不同服务功能构成各种不同系统的体系结构将会发生根本的改变,这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功能,同时还能够避免重复投资,提高经济效益。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将会成为一种基础设施,满足人们不同的服务需求,降低智能化设施的维护管理成本,提高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应用价值。
结语
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先进性、可扩性、可靠性、兼容性是众所关心的问题,但是可维护性及如何延长其系统的运行寿命、有效地增强智能建筑的市场价值及使用价值更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创建一个完美的建筑智能化环境,能理想、实效、长寿命地运作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可以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技术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作为新一代的我们应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充分利用各种新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智能建筑弱电系统,造就一个智能、便利、节能、绿色环保的新世纪。
参考文献
[1] 王彤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的现状分析. 科学之友.2004(1)
[2] 卢庆新.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发展探讨. 福建建设科技. 2010年4月(上)
[3] 戴瑜兴.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