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运维检修二次安全措施分析

2020-10-27 09:53梁倩
中国电气工程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运维检修智能变电站措施

梁倩

摘要:当前,在计算机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的推动下,我国的变电站建设也逐渐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发挥智能变电站的作用,提高控制水平,需要使用统一的标准格式,做好设备的统一规划工作。智能变电站在成本控制方面更加优良,同时还能与计算机软件结合,提高控制性。需要注意的是,智能组件在运行过程中带来的安全隐患。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运维检修;二次安全;措施

1智能变电站特点

1.1结构网络化

智能变电站是以通信规范为基础,将一次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继电保护功能不再单一化,更多的是通过合并单元、保护装置以及智能终端形成的系统共同实现。通常可以将智能变电站的模式分为站控层、过程层以及检测层,不同的装置之间通过光纤以太网的方式完成连接,从而对装置的信息互联进行控制。整个控制信号采用的数字化模式,这种结构的变化,相對于传统的变电站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二次安全措施方面也有所不同。

1.2规约报文应用较多

传统的变电站,结构简单,主要是通过调合闸和电缆的接入完成电力控制。数字变电站主要采用的是光纤网络信号、交换机进行数字控制。因此在利用网络传输数据信息的过程中会使用SV报文,这也传统的变电站有很大区别,由于智能化生产的不断普及,变电站的设计也逐渐应用到更多的规约信息和报文,相关部门应该重视这种趋势。

2存在安全隐患探析

2.1保护装置安全隐患

目前几乎所有的继电保护装置生产厂家都简化了保护装置中的设计编号,在使用的时候也没有对其进行相应的编号,还可能为二次操作留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一般情况下都需要对操作票进行二次操作,要确保每一个压板的投退都做好记录,以此作为一个独立的操作项。这种情况下就会增加工作量,造成在二次操作中重复某一道工序。造成操作人员错误使用层压板造成失误的原因很多,比如,软压板继电保护中很关键的部分,或者变压器保护、母差保护等装置中的软压板名称非常相似。又或者是使用禁止使用的软压板。

2.2缺乏理论探析

目前很多二次设备操作出现问题的情况基本上都是因为缺乏对操作安全技术措施方面的研究分析,比如,SV软压板漏退导致变电站停运事件、投退顺序出现错误引发母差保护误动事件等。这类事故的发生均出现于前几年,对于会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检修中,缺乏对操作的实际性指导,所以出现了这类事故。

3智能变电站运维检修二次安全措施

3.1站内线路保护检修安全措施

(1)充分做好压板检修工作。在当前的变电站中,线路是连接各个设备的重要媒介,一旦线路存在问题,将会引发启动失灵、稳定性降低等问题。因此投检修压板后,需要对启动的状态进行观察,严格根据相关标准进行处理,保证信号的安全稳定性。

(2)合并单元以及智能终端的安全措施。当保护装置处于检修状态时,智能终端会获取相应的信息,此时应该不予处理,同样的,在合并单位中增加模拟量,保护装置在智能设备的作用下,也会检测出差异性。因此就这种情况而言,为进一步提升运维检修的安全性,需要投入合并单元及智能终端检修压板。

(3)退出母差保护间隔软压板。就目前的智能变电站结构设计而言,智能变电站的线路和母差保护在保护级别上大多采用的是TA组,因此当合并单元处于运维检修状态时,母差保护依然顺利进行,这样智能接收端接收到的保温信息和自身的检修状态会呈现一定的数据差异性,最终难以启动相应的保护功能,这种问题会给整个系统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实际的运维检修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及时推出母差保护软压板,从而降低对整个运维检修工作的影响。

就以上三点而言,在实际工作中也有一定的差异,需要结合智能变电站的设计情况以及设备的控制水平进行综合考虑,从而采取科学的控制措施,提升运维检修的效率,降低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风险。

3.2变压器保护措施

在智能变电站中,变压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设备,其接线设备众多。因此,在运行维护过程中,有必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提高工作的安全性。

(1) 在变压器运行维护过程中,主变三侧应配合大修。本次运行维护工作与线路保护类似。不同的是,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的逻辑与主变的保护有关系,与母差保护无关。因此,主变设备的运行维护可以忽略母线差动保护的工作状态。

(2) 检修一套主变保护故障。在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过程中,一次设备继续供电,所以其他保护设备需要做相应的处理,所以需要使用相应的压板设备做好与外界的隔离。目前,厂家的母线差动保护装置大多装有一定的软压板,因此需要判断母线差动保护是否退出,以免启动后出现故障等问题。

(3) 一方配合停电检修。为保证运行维护工作的安全运行,在主变一侧停电检修时,检修压板未经退出保护装置不得投入运行。因此,有必要充分考虑相应的单位维修,切实提高工作安全性,确保员工人身安全。另外,由于合并单元处于检修状态,主变保护接收信号会有差异,数据电流数据处理也会有一定困难。因此,母线差动保护的软压板处理也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3.3母线差动保护二次安全措施

我国智能变电站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就目前的设计标准而言,通常遵循六个统一的原则。在一次设备连续供电的前提下,开展单套保护检修工作。需要做好以下工作:及时使用相应的检修压板,对母线差动进行故障保护,并及时与相关设备分离。为进一步提高母线差动保护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投入母线差动保护后,当母线差动故障时,应及时抽出各间隔保护的软压板。与常规变电站处理方法相比,该处理方法有显著差异。由于智能变电站的数据传输采用光纤,在具体工作中不会出现断路和相应的传输问题。因此,在软压板退出过程中,可以忽略电压电流回路的影响。

3.4保护装置异常处理

(1)主变保护装置、10kV分段备自投装置、低频低压减载装置、接地变保护装置需更改定值或重启,及所有测控类装置重启时,因数字化保护装置无传统出口硬压板可退出,故投入该装置置检修硬压板。

(2)10kV线路保护装置、电容器保护装置、分段保护装置虽为数字化设备,但其主要功能及回路与常规保护差别不大,更改定值或重启装置时,二次安全措施参照10kV常规保护装置执行。

3.5技术措施

二次操作安全技术措施上,首先,必须对智能变电站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检查,对软压板进行操作前后,确定监控画面与保护装置上的运行状态保持一致。因为状态不能保持一致就会造成保护软板的误动或者是拒动。其次,禁止把“检修状态”的软压板,投入到处于运行中的智能终端和合并单元等中去。智能终端把装置本身的状态与GOOSE提供的检修位进行对比分析,如果两者之间存在火不一致的情况,运行状态就会封闭从而保护设备。这种情况下进行下一步操作。施工人员在进行保护操作之前,先投入SV软压板,保证保护装置没有任何的中止情况,再进行保护功能的软压板投入。完成所有的软压板的操作之后,投入失灵软压板。而保护软压板的停用措施与这个步骤恰恰好相反。

在安全操作上,操作人员必须坚持先操作软压板,后操作硬压板的顺序,进行道闸转检修的操作。这种操作顺序可以防止由于一直处于检修状态的软压板,已经被投入之后,SV接收軟压板并没有退出的情况,可以避免引发闭锁导致的变电站的停运问题。

结论

对于目前智能变电站检修的二次安全控制方法,文章提出了两点建议,即规定编号与完善操作方法,以此来规范安全控制质量。在有效提高智能变电站检修质量的同时,也减少了人为操作中产生的安全事故。在未来的行业发展中,应该规范行业标准,在后台程序植入操作规则,规范操作安全控制。

参考文献:

[1]谢召锦.智能变电站设备检修的二次安全控制措施[J].低碳世界,2019(15):85-86.

[2]杨艳,吴静.智能变电站设备检修的二次安全控制对策[J].黑龙江科学,2019,8(21):52-53.

[3]彭少博,郑永康,周波,等.220kV智能变电站检修二次安措优化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9(23):143-148.

猜你喜欢
运维检修智能变电站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电力运维检修工作中危险点及防控分析
高压输电线路运检工作技术难点与应对方法
物联网扫码技术在变电站设备运维检修中的应用
关于电网变电运维检修技术的探讨
关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优化探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智能变电站过程层二次设备调试技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