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物理课堂的“探究”奥妙

2020-10-27 05:51戴文华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20年9期

戴文华

关注学生自主发展创新、注重实验实践创新是新课改所提出的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初中物理课程中,“动能、势能、机械能”知识内容丰富,是对此前“功”的内容的有效衔接.所以,在学习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可结合新课内容帮助学生深入探究各种“能”的做功情况,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探究核心素养.

一、课前复习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探究,教师必须要明确方向,即要做到温故知新.例如,在“动能、势能、机械能”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首先带领学生复习“功”的相关内容,然后再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温故知新、上下求索的探究精神,明确他们的学习方法、方向.此外,在新课的教学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联系能力,鼓励他们自主探究发现问题,特别是知识之间的连带关系.

首先,教师要在课前带领学生复习“功”一课中的相关内容.从概念开始,要求学生解答什么是功,做功的两个要素是什么,且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写出功的计算公式.随后结合图示例题提问学生思考“到底谁在做功?”(如图1).

图1 谁在做功?

上述图中从左至右分别为铁锤钉钉、打桩机打桩、拉弓射箭.一个物体能够对另一个物体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能,这是物体做功的本质,而在自然界中存在多种形式的能量.结合这一例题,教师可自然引出动能、势能和机械能,并可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动能、势能以及机械能的相互转化过程.这样,教师就可将三种能的知识与转化关系通过做功这一旧知识传递给学生,从而为随后的教学设计做好铺垫.

二、“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设计

1.教学思路.

实际上,动能、重力势能以及弹性势能等知识概念早在八年级就已经出现过,所以九年級再学习这些概念时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熟识度.这为机械能的学习掌握很好地打下了基础.在教学方案设计方面,教师可围绕“探究”这一思路展开教学设计,以帮助学生建构新物理知识结构,让学生运用实验研究成果回归生活,解释能量转化这一物理现象,以达到探究学习目的.

2.教学流程.

在教学流程中结合情境创设、引入新课以及探究学习两方面展开.

(1)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首先要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新课中.教师可为学生播放他们比较熟悉的“愤怒的小鸟”的游戏画面,通过游戏初步为学生构建“能量”的概念.这一游戏动画特效十足,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2)理论讲解、引导探究.

该阶段教师要展开理论讲解,引导学生注意抓住游戏动画场景中的具体环节,分析其中的做功与施力作用,并找到它们的共同点.在教学理论分析过程中,弹弓橡皮筋被拉长后释放对小鸟做功.小鸟在飞行过程中则借助动能上升,下降时动能转化为势能撞击小屋.小屋屋顶从高处坠落到地面,屋顶对地面做功.这一过程清晰地展示了动能、重力势能以及机械能三者之间的快速转化.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物体在各种状态下是否存在能量,是否做功,进而判断能量大小.整个过程中学生都需要结合自主探究展开分析讨论,从而可以快速消化理解知识.

(3)自主探究、动手操作.

最后,教师可要求学生自主探究之前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并进行实践操作.例如,将同一质量的小球置于不同高度并释放,小球坠落到地上,并砸出一个有深度的坑.对比不同质量的小球从同一高度坠落的情况,学生可得出“物体存在重力势能,且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自身的质量和所处的高度都有关,当物体质量越大、高度越高时,它所具有的重力势能也就越大”的结论.

在“动能、势能、机械能”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简单地引导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常见的三种能之间的转化过程.同手,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让他们感觉到这些知识都是存在于生活之中的,进而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让他们从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窥探生活,从生活中了解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