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成画画成诗

2020-10-27 10:17银笙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成章陕北画作

银笙

欣赏三页瓦画展,我陶醉在刘成章的画作中:陕北雄浑、磅礴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大挥洒,大写意,大抒情……我仿佛骑着老黄牛在铺满青草的延河边逡巡,又似乎赶着羊群登上山圪梁极目远望,甚至退回童稚在沟洼上撒欢打滚……那个当年的诗人呢?那个著名散文家呢?曾几何时脱胎成喷墨泼彩的大画家,寥寥几笔,不动声色,画面、人物、动作、景色、表情,引得你不得不击节赞叹。

脑海里突然蹦出“粗看拙朴,细品韵长”八个大字。不信吗?你看那幅《隔沟的那朵山丹丹好红好红》,山崖上坐着的人远远眺望,画幅的左下角有几孔窑洞,窑外有隐隐的一个红影那可是心心思念的恋人……我想到了成章早年的歌剧《三十里铺》,那些掏心掏肺情真意切的诗句都浓缩进画幅中。《哗啦啦的河水东流去》这幅画,近景是苍黑的树林,中景是欢腾的河水,远景的岸顶站着穿红衣的女子,怎能不唱出:“哗啦啦的河水东流去,朵朵浪花响声急。望见树梢梢望不见人,哥哥啊哥哥你在哪里?”

和成章交往半个世纪,是老朋友,更是师长。我们都痴迷陕北,歌颂陕北,他是歌颂陕北的第一提琴手,那些曾经灼烧过我灵魂的文字时时在我心中翻腾。他前年赠我的散文新著《家山迷茫》成为我反复诵读的床头书。他的名篇《安塞腰鼓》《七月的雷雨》等鼓舞起千万学子的心。他的散文弥漫的是浓浓的对家乡的眷恋,不仅是写陕北的篇章,即使是写客居的北美洲文字也时不时地拐回陕北,“那是一片我总是魂牵梦绕的生身热土。那是一段冥冥中早已将我和它绑在一起的不灭尘缘”,“所以思念的绝不是那里的某一些事物,而是那里的一切”。读成章的画,我感到他把这一切的思念都压缩、灌注到了画面里。正像庞进先生在《刘成章画集序》中介绍的那样,被称为“通才”的大画家吴冠中觉得用画面表达不够时就奋笔撰文,而成章觉得用文字不够才选择了作画。他的画作《静静的山畔》《腾跃过老虎的土地》《夕阳照红重重山》都是这种心情的重现。特别是《故土》把这种心意表现得淋漓尽致,对面是陕北的山,河这边的蓝色土地上有一个背影,那河该不是浩瀚的太平洋吧?为尽抒感情还在画面上寫了首诗:“水墨故土欲成诗,沟沟峁峁都是字。情在哪里意在哪?每颗酸枣每块石,败笔都是穿心刺!”像《广宇》,画面的六分之五都是浓的、淡的、深的、浅的蓝色,只有右下角用赭、黑、红等色画出陕北峥嵘陡峭的山尖,山尖上有一个背负着柴捆的乡亲。这画的寓意是什么?那大片大片的蓝是大海,是广宇?蓝中飘忽的白是白云?是黄河?恐怕不是一两篇散文能说明白,成章用了“灵化笔墨,自然而然”八字作了注释,恐怕每一个观画者都有自己的定论。

最深的情是母子情。我是流着眼泪读完他写的“亲骨亲血亲个蛋蛋的肉,母亲啊,撇不开,离不开,分不开”的那篇《在古老的土地上》的散文,又读了写母亲的散文《风筝叙》,而成章的画作《背负着孩子的期望》诠释了这一切。含辛茹苦、背着希望在犬牙交错的崎岖山路上跋涉,已经被生活的巨石压弯了腰,可还在艰难爬行。推而广之,延安和陕北人为了革命的成功不也是这样默默奉献吗?

当《光明日报》刊发了成章的画作《天地苍茫一根骨》时,我感到震撼。后又欣赏了他的《蹿动》,我就联想到他的散文《扛椽树》。“即使年迈了,衰老了,它的躯体变得干瘪而空洞,甚而至于剥落成扭曲的片状,仍不忘耗尽最后一丝骨血,奉献于世界。如果把它一生的奉献累加起来,每棵树都应该是一片森林──这就是陕北的柳。”刘成章不就是一株奉献于世界的“扛椽树”!几十年岁月,他当过大学老师,做过编剧,出任过领导,在74岁时华丽转身学起了国画。虽没进专门学校,他的生活积累电火雷鸣,他的艺术细胞分裂绽放,不拘泥规矩,肆意涂抹五彩,大胆描摹壮美山川,笔锋上墨水相融,墨水又与感情相融,甚至让墨彩恣意流动晕染,使画面瑰丽多彩诡谲多奇妙趣横生,竟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刘成章画路”。“每个人都可以活出两辈子!”他这句话是箴言,是对我们这些“白头翁”的激励。成章啊,我们都是你画作中的老南瓜,绿的、黄的、红的色彩斑驳了又深又丑的竖沟,也得像你一样,把下辈子的事拽到这辈子来干!

(选摘自《西安日报》2015年5月21日)

猜你喜欢
成章陕北画作
鸟邻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崖畔上酸枣红艳艳
圪梁梁
延安精神传万代
我的大陕北
党建地图·陕北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行走的时髦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