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版《狮灯故事歌全集》的内容及社会功能分析

2020-10-27 02:11龙宋军罗凤梅彭健民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舞狮狮子

龙宋军,罗凤梅,彭健民

(1.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体育学院,湖南 娄底417000,2.中共长沙市委党校 政法教研部,湖南 长沙410004)

湘中具有特色鲜明的梅山文化,所以其大部分地区又被称为梅山地区,这片神奇古老的土地在长期的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梅山民俗[1]。舞狮是湘中地区世代传承下来的一种民间娱乐活动,具有“耍狮子、唱赞歌”的风俗,这些赞歌迎合了人们的心理,增添了喜庆气氛,充满娱乐性[2]。通过民间搜索,发现湘中地区1985年民间印刷文献一本——《狮灯故事歌全集》,该故事歌全集保存完整,内容丰富,涉及当时农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具湘中地区文化特色。笔者通过对这份地方文献内容的研读,深入剖析了狮灯故事歌的特点及社会功能与价值,希冀抛砖引玉,引起学术界对民间文献的重视以及对其价值的深度挖掘。

一、狮灯故事歌的文化内涵概说

狮灯故事歌属于民间歌谣中的仪礼歌。仪礼歌是伴随民间祈年庆节、贺喜禳灾、祭祖吊孝等仪式,以及日常迎亲送友等习俗的吟诵演唱[3]275。湘中地区处于沅江与湘江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觋作乐,歌舞以娱神”[4]。湘中地区的人把狮子当成菩萨看待,因狮子为百兽之王,体型威武,是力量的象征,能驱鬼辟邪,给人们带来吉祥。

从前的湘中民间舞狮主要出现在农闲时节,现在则主要出现在红白喜事之中。其基本运行方式是舞狮者收到主家邀请前往主家舞狮。湘中舞狮不是一种简单的身体表演,而是一种极有民俗特征的记忆表演和语言展示。这种综合才艺最能体现在舞狮过程中的赞歌之中(当地称之为狮子歌)。只要狮子进了门,狮子歌便开始唱起来。狮子歌一般由狮队的灯主自演自唱,也有主家回赞灯主形成的互动表演。狮子歌的内容并不是早已写好的成文歌曲,而是歌者利用舞狮空闲时间,依赖周围的环境、人文、地理等条件,凭其敏锐的思维和良好的口才即兴唱出来的赞词。赞词虽然不是特别规范的整齐词句,但也讲究韵律和谐、优美动听,不能随便唱,既要看时间、地点和主人家的身份、地位编出赞词,又要看场面情况随机应变[5]。

二、1985年版《狮灯故事歌全集》的特点分析

1985年湘中地区《狮灯故事歌全集》大约包含50个故事(见图1、图2)。其中每首赞词篇幅长短不一,长的故事歌歌词有400—500字,短的大约一百多个字,整本故事歌总字数约7000—8000字。故事歌内容主要包括赞方位、赞主人、赞礼物、赞行业等,很接地气。还有一些民间故事的赞唱,如下南京、逃水荒等。从故事歌目录中能够清晰地发现狮灯故事歌的主题大体如下:其一为赞喜庆,如喜炮、福禄寿喜、满堂红、百事顺就。其二为赞礼物,如赞盘(茶盘)、赞手巾(毛巾)、赞燋粑(糍粑)等。其三是赞行业,如豆腐坊、屠坊、缝衣店等,其中还有很多在今天的农村社会几乎销声匿迹的行业,如篾匠、漆匠等。通过这些故事,读者可大致了解到20世纪80年代湘中农村地区的社会风貌。对此,本文试对1985年湘中地区《狮灯故事歌全集》的内容及其呈现出来的主要特征作一归纳。

图1 《狮灯故事歌全集》封面 图2 《狮灯故事歌全集》目录

(一)以铅活字印刷,以口语形式成文

1985年湘中地区《狮灯故事歌全集》采用的是20世纪80年代的铅活字印刷术(如图1、图2),极具时代感。故事歌字体为楷体,大小有二号、三号、四号不等。从字体的简繁度来看,主要为简体字,混杂着繁体字和二简字。繁体字如:理髮店、老闆、夥计等;二简字如:仃(停)止、打祘(算)、迠(建)设等。另外,囿于文化水平、方言干扰或印刷技术,狮灯故事歌出现了少数错别字,如:“停罗停鼓半时辰、普天重庆迎新春”,其中锣鼓的“锣”写成了“罗”,“普天同庆”写成了“普天重庆”。在湘中很多地方,“重庆”与“同庆”的发音完全一致。

故事歌是以口语形式展开的。从故事歌的用词来看,狮灯故事歌歌词讲究一些韵律,用词较为工整,一句话一般是以两组七字句组成。如:“黄鸡生蛋箩一箩,黑鸡生蛋几谷箩”;从故事歌的记叙来看,大部分是以故事的形式述说,如故事歌“屠坊”的展开形式大致如下,地点:“来到宝店起眼看,老板开的是屠坊”;工具:“此个屠桌八支脚,就请鲁班来掉脚”;买猪:“老板还是本钱足,就往四乡去买猪”;赶猪:“一顿条子赶进店,就请伙计批价钱”;烧水:“拿口锅子把水烧,手拿围裙紧系腰”;杀猪:“反手拖到凳板上,白刀进来红刀出”;吹猪:“吹的吹来打的打,吹起肥猪水牯大”;刨毛:“一壶开水前头淋,一顿关刨随后行”;破肚:“破头破脊好技术,破开肚皮油起砧”;卖肉:“上下两边分得匀,你要肥来我要精”。算账:“拿个算盘打一打,赚过对翻过了身”。人们通过质朴的语言、口语化的叙事、形象的描述,把农村杀猪的情形唱了出来。

(二)修辞手法多样化,语言风趣幽默

故事歌是劳动者的艺术创作,带着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充满浓郁的民间艺术色彩;呈现典型的民间艺术风格,充满欢乐、祥和、喜庆,以及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祝愿[6]273-274;故事歌内容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这是民间艺术的体现。民间艺术虽然不像舞台艺术那样闪光、耀眼,但确是民间生产、生活的体现与升华,很接地气。

湘中舞狮故事歌根据内容的不同采用了不同的表现手法。祝福类题材好用夸张修辞方法:如祝福养猪户,用歌词“喂猪不用糠和潲,科学养猪长千斤”;如祝福生意人,用歌词“四海生意主家有,金银要用斗来量”。尽管这种祝福语过于夸张,但对当地老百姓很受用,这和中国人凡事图个吉利、讨个彩头的心理息息相关。湘中狮灯故事歌就是通过一些夸张的吉利语言直接传达祝福。

对于一些客套话,故事歌则会采用谦语。如湘中舞狮结束临走时的主客互动,主人唱“要留你一班吃餐饭,三升糙米未下锅”,客回复“承蒙贵主吃了饭,正是五阳上熟米”,主再回“要留你一班宿一夜,缺少棉被盖龙身”,客再回“承蒙贵主留一夜,八床丝被盖吾身”。这种用一些调侃的词语传达相互之间的恭维是湘中狮灯故事歌用词的另一特色。

(三)唱词用语方言化,尽显民间习俗

湘方言是我国最难懂的方言之一。湘中地区处于湘方言中的老湘方言区,其用词别具特色,难懂程度可想而知,这从狮灯故事歌中可见端倪。如手巾(毛巾)、燋粑(糍粑)、谷箩(专门盛稻谷的箩筐,类似还有米箩)、升子(量具,量米)、沟坑(家门口挖的既能装垃圾又能养肥料的坑)、阶基(阶石)、神头(神龛)、家先(供奉的祖先与各种神仙)、面请(当面邀请)、延延岩岩(拖拖拉拉)等。这些词语往往能更精确地表达歌者要表达的意思,普通话很难做到这一点,而且对于湘中方言区的人而言,方言更具亲切感。

如果说表达方言化是故事歌的表象,那么内容民俗化则是故事歌的实质。如方位习俗,“五把米来走中央,中央戊巳是土方”;礼物习俗,“姐妹七人合织,织成手巾赠凡人”;行业习俗,“药王先师孙真祖,坐正高台保人旺”;上梁习俗,“一根是梁天地开张,鲁班制起起屋上梁”。另外,故事歌中随时体现着湘中地区的风土人情:如住宅习俗,“大门梁子四尺几,金狮玉象分两边”“红漆桌子中央摆,沙发椅子摆两边”;如神龛民俗,“堂上家先写金字,后人发达万万年”“历代祖先当堂坐,坐镇家堂启后贤”。从这些描述可以看出,湘中民俗特别强调菩萨保佑、祖宗恩德的思想。

(四)程序仪式完整化,涉及主题丰富

湘中农村舞狮以往一般出现在春节期间。春节是中华民族最盛大且最重视的节日,具有一套完整的节日仪式,如迎春、过节、送节等,舞狮作为整个春节仪式中必不可少的庆祝活动,其仪式同样也具有完整性。

前文提及,湘中地区把狮子视作象征吉祥与福寿的民间瑞兽,将其当作菩萨一样供奉在神龛,所以湘中舞狮包括请狮、进门、拜年、送财、赞屋、送子、庆寿、回府、归位等程序。舞狮赞歌几乎伴随舞狮的全过程:如进大门,“狮子头上一点青,特地来到贵府门”;赞华堂,“狮子一耍满堂红,富贵华堂喜气隆”;麒麟送子,“麒麟一舞呵呵笑,喜添贵子好热闹”。除此之外,灯主还会针对主人不同的职业进行表演:如赞酒坊,“老板技术最精巧,天天做出好酒尝”;赞商店,“老板服务态度好,样样生意忙不赢”;赞药店,“三千七百位药方,丁香沉香有多种”等。

从不同行业的赞词来看,湘中狮灯故事歌一般是从服务态度、供应品种等进行歌颂。这样的赞词模式,可以创造出任何主题以适应不同的行业,包括新兴行业。可见,故事歌内容能根据主题需要而变化。

(五)表演形式独特,增加主客互动

湘中地区狮灯故事歌最有特色的形式是灯主和主人的对唱。在主客对唱中,灯主和主人相互恭维与祝贺,对唱的主题是互相称赞对方,赞词有诙谐、有夸张,生动有趣,能把舞狮活动推向高潮。根据1985年湘中地区《狮灯故事歌全集》目录显示,主客回赞的有5个故事,故事中形成了三轮对唱。

首先是赞盘请主,“承蒙主家赐了盘,盘中礼物几十样”,针对灯主的赞美,主家接盘回赞形成第一轮对唱,“贵灯今晚到舍间,眉毛要长三寸零”“要请灯兄吃杯茶,茶在安化未发芽”“今晚到此怠慢了,明年再来重补情”。第一轮对唱中,主客双方都是在恭维对方,用词幽默夸张,态度谦虚恭敬。在这样的谦逊低调、喜庆和谐的情境下,以灯主的回赞开始了新一轮对唱。灯主:“承蒙主家开金口,听到耳中很惭愧”“承蒙主家赐了茶,吃进口中好香味”“想到堂前久久耍,鱼小塘大水不浑”。主家回赞:“承蒙贵灯费了神,黑行夜走好殷勤”“恭喜贵灯来到此,总结一句后为情”。最后是灯主回家叮咛:“画眉钻洞要动身,叮咛叮咛我叮咛”“锣鼓还要紧紧打,热热闹闹耍一轮”“一二三四五六七,人多马众吵烦哩”。在这样热情洋溢的对唱中,舞狮活动被推向高潮;也是在这样深情厚谊的告别中,舞狮活动接近尾声。人们期待着新年的一帆风顺,更期待来年的再度相逢。

三、湘中地区狮灯故事歌的社会功能分析

湘中狮灯故事歌属于民俗事项,民俗具有教化功能、规范功能、维系功能和调节功能[3]31-32。除此之外,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社会功能。

(一)以歌助兴,营造热闹非凡的喜庆氛围

相较于其他民间艺术或歌或舞的形式,湘中民间舞狮最大的特点是歌舞并行,以歌引舞,以歌导舞。具体来说,狮子歌主要出现在舞狮之前和即将结束的时候,舞狮之前的狮子歌主要起到起兴的作用,给舞狮者以舞狮内容指引,然后歌者观察主家的情况特点和反应,即兴编唱出切合主家的赞词,舞狮者再根据赞词内容表演不同的动作。歌者引导好,舞狮舞得好,歌者唱得兴,主家更开心,这样的形式比单一的或歌或舞更为丰富,更大程度地营造出节日热闹非凡、大吉大利的喜庆氛围。

狮灯故事歌也称为赞彩词。一般认为,湖南的赞彩词是特有的文化形态,如四川狮灯的赞彩词就是由“湖广狮民”带进的。《宁乡舞狮风俗》对此有详细记载,狮子由两个人藏于狮被内合舞,一首赞歌唱罢,狮子就对照着狮子歌的内容“耍故事”——表演舞狮[6]273-274。以舞狮程序为例,引狮员来到主家大门口之后,唱着狮子歌进门:“喂,锣鼓沉沉喜气盈,新年新节舞麒麟,神狮起个双飞燕,轻轻跳上八宝厅。”伴随锣鼓点子,狮子进了大厅。舞狮活动在你一句我一句的歌声中开始,狮子在大厅非常听话地舞弄着各种姿势与动作,如作揖、拜年、打滚等。同时,主人家不断地以鞭炮助威。是时,舞狮声、锣鼓声、喝彩声、鞭炮声伴随着狮灯故事歌把整个舞狮引入到第一个高潮。主家恭恭敬敬,舞狮者兢兢业业,观看者开怀大笑,整个乡村喜气洋洋,洋溢着节庆的氛围,寓意着吉祥。

(二)以歌娱情,调节农民的生活与心理

民俗活动具有娱乐、宣泄、补偿等调节功能,其中补偿功能指的是人们现实生活中难以得到满足的种种需求能在民俗中得到某种补偿。恩格斯谈及德国民间故事书的意义时,用了这样的一个说法——民间故事使一个农民做完艰苦的日间劳动,在晚上拖着疲乏的身子回家的时候,得到快乐、振奋和慰藉,使他忘却自己的劳累,把他的贫瘠的田地变成馥郁的花园[3] 31-32。

每当湘中舞狮舞完一段之后,灯主会起唱:“喂,暂莫性急来扯从容,听我来把狮子歌唱。”莫性急,就是不要着急的意思;扯从容,就是慢慢来的意思。舞狮就是在这种从从容容、不缓不急的节奏中进行,好像一切都显得不是那么重要,再重要的事情,在这个时候也可以得到片刻休息。中国农民很辛劳,一年到头都在田间劳作,只有春节期间能得到短暂的休闲,因此需要生活的调节器,在适当的时间享受适当的娱乐活动,休养生息,调节精神,享用劳动果实,以充足的精神准备来年的劳作。

(三)以歌言祝,传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狮子,是中华民族的瑞兽,在湘中地区更是被当作菩萨来看待,认为狮子具有镇邪祛灾、带来福寿的功能。湘中地区能邀请舞狮的人家一般都是家境较好的人家。之所以邀请舞狮,一种情况是新年图吉利,另一种情况是当年过得不是很顺,希望通过舞狮来消灾求福。事实上,这也符合周礼的习俗。《周礼·春官·大祝》有六祝之辞:求丰年的“顺祝”、求不死于非命的年祝、祈求福祥的吉祝、求消兵灾的化祝、祈求风调雨顺的瑞祝,祈求无病无灾的策祝[6]273-274。20世纪80年代,农民向往的生活是有吃有穿、幸福安康,因此湘中地区1985年的狮灯赞词一般有六畜兴旺、读书发达、生意兴隆,升官发财等,这很符合当时农村生产生活的状况。

除了有恭贺新禧、国泰民安的祝愿之外,故事歌之间的相互祝福也体现了故事歌具有传递村民情感的功能。前文谈及狮灯歌特别注重主客对唱,这也是湘中地区的乡民注重与人为善、礼尚往来的风俗。通过故事歌目录可以明显看出主客之间有互动(见图2),灯主对主人的赞美包括开头一部、加赞、赞盘、赞五方、赞请主人、赞盘请主、主家接盘回赞、灯会回赞、主家接盘再赞、灯会回家叮咛等。透过这种互动,不仅使得舞狮活动高潮迭起,最重要的是巩固和增进了主客之间的情谊。中国人生性内向,不善言辞,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但人们乐意通过民歌对唱释放真挚情感,传达良好祝愿,沟通乡邻关系,共度平安生活,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文化现象。

(四)以歌颂德,具有独特的教化功能

湘中狮灯赞词当中的故事情节是另一特色,其通过一些传统的或现代改编的短小故事来传达特殊意义。赞词介绍了人文历史,普及了一些文化知识,对于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的农民而言,具有文化知识普及的作用。同时,故事歌通过历史典故中的忠诚、爱国、勤劳、勇敢等优秀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特别是对于小孩而言,无疑是一次成功的教化过程。故事歌中的主角有历史名人,也有生活中的普通角色,还有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动物。故事歌中的生活化主题会用一些轻松、娱乐的言语表达出来。透过这种娱乐化的主题不难发现,故事歌崇尚的是社会主流价值,具有正能量。如矮子跳墙,“个子生得矮,做事却胆大;不怕墙壁高,跳过一声喊”。再如满姑梳头,“满姑梳头传了形,主家满姑最聪明;五讲四美占一行,清洁整齐漂亮人”。又如状元拜塔,“状元拜塔历史事,今日耍出正合时;七十二行出状元,闻名祖国天下知”。

综上,湘中民间舞狮虽然强调娱乐化、生活化,但字里行间呈现出一种社会主流价值观,如漂亮、聪明、勤劳、善良、勇敢、爱国等价值取向。人们通过对这些歌词的歌唱,春风化雨般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使他们崇尚生活、积极向上。

狮灯故事歌是湘中民间特有的民俗现象,该地区1985年的狮灯故事歌不仅重现了20世纪80年代湘中地区的舞狮盛况,而且折射出了与该地区生产、生活相关的民风与民俗。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故事歌的表演不是单向的,而是互动的。通过主客之间的赞歌对唱,不仅能为舞狮活动增添节庆氛围,更重要的是一种情感的交流、祝福的传递以及为人处世的原则。从这个意义上讲,故事歌具有很强的社会功能和深刻的社会价值。

民间文献为研究、探索中国民间文化提供了重要参考,对民间文献的整理以及对其价值的进一步挖掘具有现实意义,更具社会价值。特别是在功利主义盛行的社会背景之下,走得太快,灵魂却落在后面,追求太多,却不知初心何在。今天,特别需要如同狮灯歌词所描述的“暂莫性急来扯从容”的生活节奏,也需要有“明年再来重补情”的人间温情。

猜你喜欢
舞狮狮子
家有“狮子”
舞狮献瑞
狮子鱼
迷宫弯弯绕
狮子的喷嚏
水下舞狮
舞龙舞狮进校园
舞狮
狮子鱼
喜气洋洋过大年 舞狮欢乐庆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