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鹏
(中油北京销售有限公司,北京 10010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油气管道的铺设距离越来越长,很多管道由于服役时间长、防腐层失效、阴极保护度降低、内腐蚀严重、人为破坏等问题,容易发生穿孔泄漏现象。据统计数据表明,某管道公司平均每年发生12-16起重大泄漏事故。由于油气输送管道介质具有易燃易爆特点,一旦发生泄漏,极易引发蒸气云扩散和池火灾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等重大事故,因此对油气管道的泄漏点进行准确定位是管道安全运行的前提条件。
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的原理是当光纤敷设环境发生改变时,入射光会产生向后散射现象,其中与入射光频率相同的为瑞利散射,与入射光频率不同的为拉曼散射或布里渊散射,散射信息中携带了光纤自身的特性变化,通过移动差分处理提高散射信号的信噪比,从而分析出泄漏位置和泄漏点信息。在此,采用先进的φ-OTDR(相敏光时域反射)技术对管道沿线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温度信息进行采集和处理,对泄漏点位置进行快速定位,该技术与传统的OTDR相比,其激光发射器具有低线宽、低线频的特点,采用了同向双激光发射器来增强散射信息(主要为瑞利散射光),测量的温度范围更广,测量精度更高。
输气管道泄漏的过程可以看作压缩气体节流,节流过程中外界所做的功与气体的内能相等,同时节流前后的焓值H不变,将H微分后得到:
dH=CpdT+[μ-T(∂μ-∂T)]pdp
式中:Cp为定压比热容,J/mol·K;μ为比容,m3/k;T为泄漏点处的温度,K;p为泄漏点处的压力,MPa。
管道泄漏属于节流膨胀,体积变大,温度降低产生致冷效应,与周围的土壤会产生热传递,在土壤中形成温度场,φ-OTDR可检测到这种温度变化,并引起瑞利散射光强的频移,从而对温度梯度发生变化的位置L进行定位:
L= vt/2n
式中:L为温度梯度发生变化的位置,m;v为光速,3×108m/s;n为分布式光纤的折射率。
向后散射的光强容易淹没在噪声信号中,φ-OTDR采用了移动平均差分法对干扰进行滤波处理,首先采集n条瑞利散射曲线:
m={m1,m2,…mn}
假设采集窗口宽度为m,进行公式变换平移操作,处理后的信号R为:
R={R1,R2,…Rk}
k=n-m+1
差分参考项Ri:
当采用移动平均差分法进行处理后,瑞利散射曲线的数量从n降为m,大大减少了数据的处理量,同时泄漏信号差分幅值也未发生较大变化,说明测试点信号特征具有较高的信噪比,虽然提取了低频信号,但中高频部分的主要特性信息依然存在。
选取某输气管道作为试验现场,该管道全长35km,管径1422mm,壁厚15.5mm,设计输量300×108m3/a,设计压力15MPa,实际运行压力10MPa,防腐层为3PE。服务器和主机设置在首站,沿管线同沟敷设φ-OTDR光纤测温传感器,并利用通信光缆中的2芯线路进行回路测试,传感器接收到土壤温度场的变化后将数据上传至主机,主机将信号进行调制、解调后上传至服务器,根据服务器中预先设定的报警阈值进行报警处理。φ-OTDR光纤传感器的传感距离为40km,空间定位精度为1-20m,采样频率为5-20Hz,采样分辨率为0.5-1m,通道数不少于2个。
根据管道内检测中里程轮的数据,结合设计、施工、运行中的管道历史数据,将管道长度与光纤长度进行了对齐操作,控制全线光纤长度的误差在15m以内。
在管道里程15.67km处进行开挖试验,此处管道埋深2.1m,开挖2.3m后光纤和管道全部裸露在空气中,通过对该段光纤进行升温操作,每10min监测一次温度数据,得到经主机识别后的温度变化曲线,见图1所示。随着时间的延长,温度在10min内先迅速上升后缓慢下降,到90min时恢复至升温试验前的温度,与环境温度基本保持一致,这说明外界温度的变化可以引起φ-OTDR光纤测温传感器的温度变化,其温度变化的规律符合热力学的相关规律。与实际里程对比,测试误差为2m。
图1 升温试验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在管道里程16.43km处进行开挖验证,此处管道埋深1.8m,冻土层为1m,首先开挖到1.1m处停止,观察土壤温度变化,该工况下管道上方仍有0.7m的覆土,故土壤的保温效果较好,土壤温度几乎不变;二次开挖到1.9m时,管道悬空,暴露在空气中,主机可监测到温度迅速下降;随后进行分层回填操作,发现随着回填厚度的增加,开挖点处的温度不断回升,回填完毕后温度与开挖前温度一致,说明φ-OTDR光纤测温传感器的温度变化与开挖回填操作基本一致,见图2所示。与实际里程对比,测试误差为-5m。
图2 开挖—回填中温度的变化
分别采用φ-OTDR、声发射传感、光纤光栅传感和加速度传感等4种技术进行对比验证,其中声发射探头频率为30kHz,谐振灵敏度为85dB;光纤光栅传感器的扫描频率为1kHz,8通道,光学接头为FC/APC格式;加速度传感器的采样率为500kS以上,采样精度32位,同步时钟误差小于1ns。将四种传感器同时放置在管道上,在首站汇管旁通处开展试验,不同泄漏孔径下的检测结果见表1所示。其中光纤光栅传感和加速度传感的整体信号幅值最小,光纤光栅传感在小孔和中孔泄漏下的幅值变化基本一致,无法区分小孔和中孔泄漏;加速度传感在中孔和大孔泄漏下的幅值变化基本一致,无法区分中孔和大孔泄漏;在小孔泄漏2mm时,φ-OTDR的幅值变化要优于声发射传感,在中孔泄漏6mm时,φ-OTDR的幅值变化与声发射传感基本一致,在大孔泄漏10mm时,φ-OTDR的幅值变化略低于声发射传感,可见φ-OTDR传感器对三种泄漏孔径的灵敏度均较高,同时对小孔泄漏的适应性更好。
表1 四种方式的检测结果
随着人工算法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泄漏检测技术逐步向智能化、数字化发展,仪器仪表的灵敏度越来越高。通过现场试验,发现φ-OTDR技术可以对输气管道的泄漏点进行准确定位,误差在-5~2m以内,与其他泄漏检测方法相比,对小孔泄漏的适应性更好,今后应开展敏感性分析,测试不同埋深、不同管道材质、不同压力等级和不同泄漏量条件下的φ-OTDR技术适应性。
◆参考文献
[1] 张健,谢辉,曹谢东,等. 油气管道漏检测技术及发展趋势[J].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2011,(4):39-41.
[2] 高宏扬. 管道泄漏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油气储运,2004,23(11):1-2.
[3] 邓鸿英,杨振坤,王毅. 基于负压波的管道泄漏检测与定位技术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3,(7):481-482+489.
[4] 阳光,邓松圣,张福伦. 油气输运管道泄漏检测的部分方法及优缺点分析[J].中国储运,2010,(2):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