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玉婷
一、活动背景
中班的孩子对结构游戏有了一定的目的性,并能对搭建过程和成果有兴趣,但还是喜欢把结构元件垒高,再推倒重来,在不断重复中产生愉悦。如何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使孩子们坚持搭建?教师又该如何引导幼儿从单人的单建筑到几人的合作式主题建筑呢
二、案例记录
案例一:《将生活引入游戏》
幼儿园地处武侯祠大街,整条街道的建筑非常有古代特色,飞檐翘角,孩子们每天都会从这些建筑前经过。于是我在建构区的墙上贴了自制的武侯祠大街附近路线的全景平面图,图中还插入了不同房子、桥梁的的真实图片。区角游戏时间,乐乐独自搭建着桥梁,可是搭来搭去总是一碰就会垮掉。乐乐很是苦恼,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呢?一会媛媛走了过来,说到:“我来帮你好不好?”乐乐同意了,媛媛先是看了看图片,再看了看乐乐搭的桥,说到:“彩虹桥的两边好像要高一些哦。”很快他们拿出了长方形的积木、长纸板、奶粉桶。先把桥墩做好,每个距离都差不多,再把纸板铺好后用长方形积木固定两边,最后把半环型放在长积木上。彩虹桥很快搭好了,不仅修的很美观,而且很牢固。其他的小朋友纷纷过来赞美:“哇!彩虹桥,好漂亮啊!”
分析:要丰富与加深幼儿对物体和建筑物的印象,孩子对周围生活环境中的物体和建筑物有较细致的了解,并有较丰富和深刻的印象,这是开展结构游戏的基础。通过引导幼儿对多种多样的物体及建筑物进行实地观察,并利用图片和平面图反复地仔细地观察。幼儿不仅初步有了简单的结构计划,对结构操作的过程和成果有了浓厚的兴趣,还在结构操作过程中和同伴交流、合作、分享。
案例二:《让建筑形成整体》
建构区,搭好海洋乐园的孩子玩起了“云霄飞车”的游戏;搭好了海洋餐厅的孩子席地而坐玩起了吃起了大餐的游戏;搭好停车场的孩子玩起了指挥车辆停车的游戏。建构区很热闹,但是孩子们都单独的玩着,一个区域形成了几种风景。
我拿了个小汽车到他们搭建的建筑旁说道:“哎呀!看完海豚的表演想乘观光车去餐厅吃饭,可是没有路我怎么开车去呢?”这一说,引起了建构区孩子们的注意。天天这时放下了手中的搭建对我说道:“冷老师,我来修路。”说完后,他拿起一块块的纸板路就开始拼接道路,并且带动其他搭建的孩子也一起修起了路。有的递纸板铺路;有的拿树草美化路旁;有的在路上设交通标志;有的还修起了S行的桥梁。不一会,各个建筑连成了一个整体,孩子们又玩起了新游戏。
分析:在中班孩子从各自搭建到组合建构的发展过程中,教师的及时介入能加快接近组合建构水平的孩子发展速度。在搭建过程中遇到建构技术问题,教师的及时介入让孩子不仅保持兴趣点的同时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拓展其思维,提高其建构能力。
案例三:《共构主题》
孩子们对建构游戏的兴趣越来越高,并且相互之间有了简单的合作,这时我们的建构游戏有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小组统一一个主题。当游戏迟迟未开始时我走了过去,像个“总工程师”一样询问着工程的进展。淼淼说:“老师我想搭建的是机器人修造厂。”天天不高兴了说到:“不嘛!老师我想修漂亮的海洋城堡,淼淼你每次都修的那个,今天就别的好吗?”在意见不统一,我说道:“你们的提议都很棒,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但我们需要商量一个统一的主题。为了避免冲突和分歧扩大化,我们采用举手表决的方法。朋友们都心平气和的开始了表决,最后得出结果后开始愉快的分工合作。
分析:建构要求促进孩子们共构主题。然而每个孩子的生活经验不同,因此他们喜欢建构的内容也是多角度的。不同的孩子要进行同一主题的建构,就必须克服自我心中的思维倾向,学会用语言沟通,努力理解别人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想法,运用语言协调不同的认识,并一起商量建构的主题,然后开始建构。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逐渐学会合作地策略,在游戏中学会合作。
三、案例分析及启示
幼儿自发游戏中的结构游戏在本班很受欢迎,并且中班的孩子已经经过了抢一堆积木自己护着,搭了又马上拆、拆了再搭的探索阶段,如何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促进其坚持搭建,教师如何通过促进孩子指导引导幼儿从单人的单建筑到几人的合作式主题建筑呢促进孩子的建构能力?过一年的观察得到如下启示:
(一)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他们的结构活动打下基础
随着认知经验的丰富和建构技能的增强,中班幼儿开始追求建构作品与物体本身的形似。当建构游戏内容来源于幼儿已知的事物,并对此有兴趣时,那么就会激发孩子们进一步搭建的欲望,并且在搭建的过程中提升了建构能力。
(二)为幼儿树立榜样,创造合作地机会
模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言行举止直接、间接的影响幼儿,构成他们的学习的榜样。教师为促进幼儿合作,可以以一个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去,和其中一个幼儿相互协作完成建构。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除了教师的引导,教师还应该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一些合作游戏,让幼儿在活动中需要几人合作协商共同完成任务。作为教师,既不要放过每一次让幼儿合作的机会,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合作的机会。
(三)组织小型集体结构活动,教会他们共同讨论,制定方案。进行分工,友好合作地游戏
合作地语言是合作的引子。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情景让幼儿学习合作性语言,如:“我来帮你,好吗?”合作性的语言可以为幼儿合作行為做最好的铺垫。教师在建构游戏中还要引导幼儿学会协商的方法,幼儿才能快乐的分工合作。
(四)充分让幼儿体验到合作带来的兴趣,并及时的给予引导和鼓励
为了巩固、强化孩子们的合作行为,教师应该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让幼儿体会合作成功所带来的快乐的同时建立孩子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游戏过程和结束时,及时的引导和鼓励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可以充分激发幼儿合作的欲望,并通过活动后的肯定评价增强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幼儿合作能力。
总之,通过教师开展的建构活动,使幼儿在保持兴趣的同时坚持了搭建。并且幼儿在活动中从被动式合作转为主动合作,从单个建构到合作式建构,发展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同时幼儿在建构游戏相互合作的过程中懂得了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其语言沟通能力、动手能力、审美创造力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