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雷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开展和普及,高职教育获得了快速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越来越大、招生数量越来越大,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专业类型更加丰富多样,办学资源和教学形式也在多样化,但是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出现了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情况,因此,本文重点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而分析了重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建设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有效推动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重建。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问题越来越突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学生为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但是与之相对的是,高职院校学生往往掌握了较为专业的职业技术,但是在人文素养方面相对不足,认识不到人文素养的重要性。自十九大以来,我国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逐渐变得重视,不论个人、组织或者社会,都有必要更有责任去建设自身的人文素养,这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也不例外。然而,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为了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更多地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然而随着人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高职院校学生不仅需要相应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
1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在人才市场竞聘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学生普遍听到人文素质一词,从狭义角度来看,人文素质就是指学生对于人文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人文精神的理解程度,对于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更多学习的是专业实践技能和实训操作,并且对基础文化知识的掌握并不牢固。换言之,学生掌握的大多数与自身专业技能相关的知识,而不掌握人文知识,更无法理解人文精神,甚至部分学生还充斥着“读书无用论”、“数学无用”等错误的认知。通过对多所高职院校的调查发现,对人文知识具有一定了解和掌握的学生不到在校学生的30%,并且大多数学生在课外时间多进行娱乐活动,并不利用课余时间充实或者丰富自身,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中,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科结构单一,并且各学科之间并无密切联系,此外,学科与人文知识的关系疏远,导致学生不重视人文知识的重要性。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缺乏人文素质教育,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虽然掌握了较为熟练的社会实践技能,但是学生并没有形成关于自身的职业规划,并且对前途充满茫然,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变革,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一些岗位终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因此,如果学生不掌握一定的人文素养,如果不把自身的价值特殊化,将会在人工智能时代面临失业的困扰,因此,缺少人文素养的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适应能力差的问题。此外,由于缺乏良好的人文素养,学生很少能够发现自身的独特价值所在,并且心理承受能力相对不足,大局观不足,面临失业智能束手无策。此外,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存在道德素质差的情况,例如,在日常生活中,部分学生张口闭口就是脏话,并将其认为是不拘小节的表现。
2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2.1社会原因
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高职院校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获得了空前的提高,并且先进技术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巨大便利,但是在此情况下,人们也逐渐忽视了道德素质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导致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都存在一些不良风气,影响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效果。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有一部分学生的原生家庭条件并不好,父母未受过良好的教育,导致学生没有形成关于人生学习的观念和思想,导致学生并不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甚至一部分学生依旧抱着“本科生出来还得给专科生打工”、“学技术比学知识有用多了”等此类的错误观念,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日常人文素质的学习任务。
2.2教学原因
众所周知,学校是进行教学的主要场所,虽然我国学校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同时招生规模和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是大多数学校的办学质量并未得到显著提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成果,往往过于重视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教学,从而保障学生能够有较高的就业率,但是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教育,这种教学方式下培养的学生虽然具有较高的就业率,但是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导致学生就業之后缺乏足够的上升空间。此外,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的学习方向发生一定偏差,过于重视职业技能的培训,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造成人文素质教育不重要的错误引导。此外,部分学生本身欠缺对人文知识的兴趣,不置可否,高职院校的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和文化水平偏低,并且学习过程中过于重视技术学习,因此,极少有学生能够有兴趣去学习人文知识,同时也很少有学生积极主动探索人文精神。
2.3学校原因
高职院校忽视人文精神教育这一情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学体制和教学评价机制导致的,不论是高职院校还是高等院校,都重点关注学生的就业率,而很少关注学生在就业之后的发展情况,而根据调查显示,与高等院校相比,普通情况下的高职院校的就业率较高,但是学生的发展情况并不如高等院校的学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缺乏人文精神和职业规划导致的,此外,由于缺乏良好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高职院校学生在激烈变化的现代社会中缺乏良好的适应能力。
3完善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策略
3.1改善教学观念
要改变高职院校轻视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首先需要改变当前的教学思想,从思想上重视人文素质教育,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可以结合一些优秀的文化事例,在讲解专业知识的时候把人文故事和教学内容相结合。例如,高职院校大多是教授的是工业技术知识,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结合大国工匠的事例向学生传达大国工匠精神。教师在进行专业课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积极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从而激发学生对人文知识的学习热情,并且让学生在学习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自身的人文素养。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还可以间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由于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单一,因此,学校方面可以开设一些关于人文知识方面的选修课供学生修习,让学生在选修此类课程的时候既可以得到放松,又能够开阔自己眼界,学到更多专业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此外,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一些组织人文知识学习的讲座、报告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感受到人文知识的魅力,从而对人文知识产生兴趣,帮助学生改变关于人文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
3.2改善教学机制和教学评价体制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人文精神,同时通过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去鼓励学生在课下时间自主学习人文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起到榜样作用,以自身的丰富的人文知识去引导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人文知识的魅力,让学生认识到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因此,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除了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传授给学生人文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如何学习人文知识的渠道。学校方面需要改变自身的教学评价机制,将单一的专业成绩评价体制优化为综合成绩评价机制,评价机制里既应该包括学生的专业知识成绩,同时也需要包括学生的日常表现和综合评测分数,更应该包括人文素养评价分数,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优化教学评价机制的时候,切不可舍本逐末,教学评价机制的重点部分依旧应该是学生的专业成绩。
3.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学校的学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都会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学习过程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学校方面在办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形成优越的校园文化氛围,以文化打动学生、以文化培养学生、以文化指导学生,通过校园文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去。学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口头,而更应该深入到实践中去,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教学活动和丰富的激励机制引导学生学习人文知识。此外,学校方面应建立毕业生追踪档案,追踪期限按照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定,不仅仅需要关注毕业生的就业率,更应该关注学生就业之后的成长情况和发展情况。
4小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为社会运转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但是同时需要注意到的是,这些劳动力资源的专业技能虽然丰富,但是缺乏相应的人文素养,导致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并不高,这与当前高职院校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缺失不无关系,因此,高职院校需要重视人文素质教育,为社会提供更加优秀的综合性人才。
(作者单位: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