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胜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指出初中生要做到:“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能力。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但是要能达到这些标准,并不是轻松的不是的事情,尤其是作文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许多学生的作文水平不尽如人意,教师在教学中也无从下手。现在,我从积累素材方面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拙见。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是写不出文章的现在很多的学生写作文总是平白直叙,没有丰富的材料,每堂作文课上学生总是抓头挠耳,绞尽脑汁,嘴肯笔杆,眉头紧锁,满脸严肃的思索……也写不出作文来这学生看到学生这种痛苦的情形,我细致认真的思索。是什么原困引起的?
我从多年的经验中了解到:这昰因为学生不善于积累和挖掘材料。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巧妙的积累材料呢?
一、留心观察生活,巧妙积累材料
叶圣陶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地流个不歇。”那么,如何进行生活积累呢?”
观察,顾名思义,“观”为看意;“察”是体察,即调动身体的各个器官进行观察之意。观察决不仅仅是“用眼看”,还要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品一品、尝一尝等等。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从作文的角度说,观察就是有意识、有目的地知觉自然或认识社会现象,从中获得写作的材料。
经验告诉我们,发现诞生于仔细观察之中。要学会创造,就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只要从日常生活出发,对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仔细观察,发现它们的作用,并产生联想,就会创造出自己需要的新东西。学会观察,就是要从平凡的生活开始。作文教学也是如此。
二、老师多鼓励,学生多参与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感悟,充实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艾青说过:“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所以,老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生活、体验生活,也是积累素材的重要途径。而且从生活中获取的这些材料情感性强,感悟深刻,只有在生活实践中获取的材料,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心理活动素材多,动态发展变化的内容就会增多。为此,老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如参观、游览、调查、访问、宣传、劳动、比赛、竞技等等,从活动中体验真伪虚实、优劣美丑,观察各种人物的言谈举止、神態变化。活动中所积累的材料往往由于富有情趣而使人印象深刻,使用起来容易抒发情感,达到文情并茂的效果。
三、老师多引导,学生多思索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没有思考就没有新发现。观察与思考是密不可分的,观察如果离开了思考,也就失去了观察的意义。观察不仅要留心,而且还要带着自己的感情去观察,用心去听,用心去看,用心去体悟。
在生活中,有一些发人深省的小事、平常事,它不像独立鸡群的白鹤,让人一眼便看出它的亮和美来,如不留心观察与思考,就会一闪而过。只要善于观察、精心选择、深入挖掘,小事也可以表现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大主题来。莫怀戚的《散步》通过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事件,引发了作者的一种“生命的感慨”,抒发了一种交织在母子、父子、祖孙三代之间浓浓的亲情。文章语言平易朴实,但内涵丰富,耐人寻味,使读者的心灵随着作者优美的文字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美的旅行。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这些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动脑筋思考生活可以让平淡无奇的材料深刻起来,让司空见惯的景色美丽起来,让粗糙的心灵细腻起来。
四、老师多指导,学生多阅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们强调广泛阅读,其目的不仅在于学习成千上万成功的写作模式,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阅读,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开拓写作思路,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阅读积累可从三个方面来进行。
(一)从课本中积累素材
教材中的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这些文章不论是从选材立意、思想情感,还是从表现技巧上看,都是中学生学写作文的蓝本。所以,认真阅读教材,充分运用课文,跟着课文学作文,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二)从名著阅读中积累素材
教材中的例子质量虽然高,但数量有限,因此,必须加强课外阅读。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也会吟。”因此,要多读古人写的诗词歌赋,多读今人写的优美诗文,多读中外精美的小说,多读报刊杂志上的时文。在读的同时,要多记,记下精彩的段落和句子,记下名言名句,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在积累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词语的积累。因为词语可以组成千姿百态的句子,形成千差万别的篇章。当然,积累绝不仅仅是字词篇章的积累,同时更要注意思想的积累,认识的积累,文化的积累。
五、老师引导学生善于利用网络积累素材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上什么都有,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有选择地去搜取自己需要的素材,这是现代化网络的优势与便捷。
综上所述,只有调动学生的眼、脑、手,通过细心的观察、多角度的思考、勤练笔头,在生活中、在阅读中、在现代科技中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才能拥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才能写出一篇篇美文佳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