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群
如今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接触社会新鲜事物的机会越来越多,且城镇地区人员流动复杂,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展开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很容易对于心理发育不完备的小学生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使得学生在日常校园生活中使用了不正确的矛盾解决方式。校园欺凌现象对于学生的心理及身体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如果没有得到及时遏制,那么将会对学生未来发展起到不良影响。为此,城镇小学教育工作者需要对于校园欺凌屡屡出现原因展开分析,并重视校园欺凌的恶劣影响,积极探究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城镇小学校园欺凌行为造成的危害性
小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难免会与同学发生矛盾冲突,然而这些原本很小的矛盾会由于学生处理方式的问题而转变为具有恶劣影响的校园欺凌,现阶段我国城镇小学校园欺凌现象屡次出现,这种不良的校园暴力风气一旦在校园中广泛传播,将会使得整个学校的发展受到影响,并且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不可磨灭的恶劣效应。因此,我国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并严肃抵制校园暴力,还学生一个能够健康成长的校园,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保驾护航。
二、城镇小学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原因
1.城镇发展进程加快导致差距的产生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进程的飞速提升,城镇发展进度也隨之加快。来自农村和来自城市的学生由于长期受到不同生活环境以及教育理念的影响,因此在学校中会表现出不同的习惯与特征,且城镇地区人员繁杂,不同学生的家庭经济实力以及家庭教育环境也有所不同,这些差异在学生的日常相处过程之中能够明显体现出来。且很多在城镇地区生活的家庭没有充足的时间照顾孩子,有些家长长期在外地工作,就只能够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来看管,而老年人的教育理念无法与时俱进,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不能够起到实际性的作用,且无法对于学生真正起到约束性,学生在老人的看管下相当于获得了全面自由,因此行为规范也完全跟随自己的心意,没有受到科学的管理。这类父母没有时间教育监管的学生不仅不具备主动的学习态度,而且还更容易在处理同学之间矛盾的时候采取暴力手段加以压制。此外,一些家庭经济实力较弱的学生在学校中会相比经济条件好的学生表现出自卑的心理,十分容易受到条件优越的学生的欺凌,且如果受到欺凌的学生选择了默默忍受,那么久而久之欺凌现象将会愈演愈烈。
2.相关的法制教育与德育培养不到位
小学往往重视对于学生学科基础知识的教学工作,然而对于学生法制教育与德育培养方面的教学工作却并没有十分重视,学校没有重视相关的培养工作,那么学生就更加不会有主动学习相关知识的意图了。学生在小学阶段积累知识固然重要,然而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行为规范也需要从小养成,城镇学生这方面的素质参差不齐,正需要小学教师加以系统化的教育从而为学生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正确的思想品质,让学生在处理同学矛盾问题时能够有更加正确的方式。
三、城镇小学校园欺凌行为的具体解决策略
1.制定专业的管理机制与硬件设备以保障校园安全
城镇小学需要加大对于校园欺凌行为的抵制力度,通过在校园中设立校警处的方式保卫校园安全,并且安排专业人员对于校园日常安全进行监管,便于及时发现并制止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同时能够为学生提供帮助与保护。此外,校园内应当适当增加监控数量,避免出现监控死角的现象,很多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地点都存在于教师平时看不到的校园角落里,因此学校需要安排相关人员通过监控对于校园内部进行全面视察,一旦发现有校园欺凌行为的出现立即同时有关部门并进行制止。且监控能够真实记录下学生的校园欺凌行为,作为证据保护受到欺凌的学生,对于有校园欺凌行为想法的学生也能够起到一种警示作用。且校园内需要设立具备实际作用的心理疏导室,很多小学虽然有相关设置,但是并不能够对于学生身心健康起到实际作用,仅仅作为摆设存在于学校中。而良好的心理疏导不仅能够减少校园暴力的产生机会,同时也可以保护受到伤害的学生的心理健康,减缓校园欺凌事件对于学生造成的心理伤害。
2.加强法制教育体系的建设,增强学生行为规范意识
城镇小学校园欺凌事件的频繁发生有很大原因是由于相关教育体系的不完备而造成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对于学生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不可以忽视法制教育以及德育教育内容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为了从根源上消除校园欺凌事件的产生,城镇小学需要积极为学生建立法制教育体系,不仅应当注重思想品德课程的展开,同时也应当将正确的道德思想与法制意识融入到各学科的日常教育教学内容之中,使得学生能够潜移默化的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且教师应当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之中注重自身的行为表现,为学生起到一定的表率作用,以此来增强学生自身的行为规范意识。同时学校需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有关于法律教育的讲座,请当地公安局的工作人员或是在法律教育中有所深造的学者教授到学校中为学生开展普法宣传,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对于法律更加清晰的认识而懂得如何遵纪守法,不再触犯法律底线。只有学生能够真正意识到法律问题的严肃性,才能够阻止校园欺凌事件频率的增长。
3.提高学生对于校园欺凌行为的防范意识,注重自我保护
小学教师需要积极教导学生提升自身的自我保护意识,在面对校园欺凌问题的时候应当及时与教师或家长告知并寻求帮助,避免由于学生受到威胁不敢举报而导致施暴者的气焰更加嚣张,从而助长了校园欺凌风气的盛行。为了避免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遭受到校园欺凌的持续伤害,从而导致身心健康受到迫害,无法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因此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对于校园欺凌行为的警惕性,在与同学产生矛盾的时候以冷静的方式解决,防止由于自身情绪不受控制而激怒同学,导致点燃了校园暴力行为产生的导火索。教师应当培养学生之间积极团结的相处态度,为学生维护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四、结语
在城镇小学中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层出不穷,需要得到相关教育工作者的严肃重视,校园内需要加强安全保卫管控,且教师应当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与行为规范意识,从根源遏制校园欺凌行为的产生,并且学生也需要提升自身防范意识,不让校园暴力事件有机可乘,共同为校园和谐环境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