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楠,雷博宇,周友兵,谢宗强*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3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数据库(集)基本信息简介
数据库(集)名称 湖北神农架动物模式标本名录 数据作者 吴楠,雷博宇,周友兵,谢宗强 数据通信作者 谢宗强(xie@ibcas.ac.cn) 数据时间范围 文献发表时间:1950–2016 年;物种采集时间:1957–2014 年 地理区域 湖北神农架(109°29′34.8″–111°56′24″E、30°57′28.8″–32°14′6″N) 数据格式 *.xlsx 数据量 249 KB 数据服务系统网址 http://www.sciencedb.cn/dataSet/handle/861 基金项目 CERN 监测网络,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共享服务平台(2005DKA10300)。 数据库(集)组成 整个数据集共由929 条记录组成,分别包括(1)以采自神农架的标本为模式标本确定的动物物种915 种,隶属于3 门8 纲31 目187 科,涵盖脊椎动物1 门2 纲4 目6 科7 种和无脊椎动物2 门6 纲27 目181 科908 种;(2)14 种甄别为无效模式标本的物种。数据内容由31 个字段组成,分别为:编号、物种有效性、门、门拉丁名、纲、纲拉丁名、目、目拉丁名、科、科拉丁名、属拉丁名、中文名、拉丁学名、正模数量、正模性别、正模采集地点、正模采集时间、正模原始文献中的标本存放地、配模数量、配模性别、配模采集地点、配模采集时间、配模原始文献中的标本存放地、副模数量、副模性别、副模采集地点、副模采集时间、副模原始文献中的标本存放地、凭证标本是否仅来自于神农架地区、参考文献及备注。
一直以来,作为新种发表和物种命名的依附实体,模式标本既是系统分类研究不可缺少的科学依据,也是研究学者开展专科专属研究,编写全国和地方生物志,进行生物区系调查研究、开发、利用和保护生物资源的重要基本资料[1-5]。模式标本的数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分类学研究积累的重要反映,其数量越多说明该地区的相关研究越深入,受关注度的程度越高,进行分类与区系研究也就越便利[1,6]。因此,模式物种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保藏价值。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条件和基础,面对日益严峻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形势及全世界未实现2010年生物多样性目标的背景[7],了解区域内的模式物种资源对及时有效的开展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保护和生态学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神农架位于中国地势第二阶梯的东部边缘,地处鄂渝陕交界,为大巴山脉东段中山地貌。经专家咨询和研讨,依据地质历史和地形地貌特点将其自然地理范围确定为109°29′34.8″–111°56′24″E、30°57′28.8″–32°14′6″N,面积约12 837 km²[8]。该区域东起湖北保康县,西至陕西镇坪县,南达湖北巴东县,北至湖北竹溪县,地处中国东部平原丘陵向西部高原山地过渡及亚热带气候向暖温带气候过渡的地区,具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9]。神农架是动植物种类的交汇地和第四纪冰川时期野生动植物的“避难所”,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全球具有国际意义的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关键地区之一,亦是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三大分布中心之一,历来受到分类学家的青睐,同时于201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0]。18世纪后,国内外科学家对神农架开展过多次科学考察,采集并命名了多种植物物种[11-1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家对湖北神农架先后开展了地质、地貌、植物、动物、气候等方面的综合调查与研究,并发表了一系列论文与专著,如《神农架鱼类》(内部资料)《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11]《神农架地区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报告》[13]等。但是,对于该地区模式动物的研究相对匮乏,且存在研究内容较为分散、信息更新不够及时等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对神农架地区的动物模式物种及其分类厘定进行整合,以便能较好了解湖北省神农架地区动物模式标本的种类信息及其分类变动,为湖北省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做好铺垫。
本数据集在参考《神农架动物模式标本名录》[10]《中国昆虫模式标本名录》(第1、2、3 卷)[3-5]等资料的基础上,对采集并发表于湖北神农架地区的动物模式标本的原始发表文献、标本数量及标本存放机构进行了系统整理,确定了物种有效性和分类归属,尽可能整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时听取专家意见。最终,在专著《神农架动物模式标本名录》[10]的基础上,整理汇总出一套相对完整的湖北神农架地区动物模式标本名录数据集。
在《神农架动物模式标本名录》[10]的基础上,参考了《中国昆虫模式标本名录》(第1、2、3 卷)[3-5]的分类体系,并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数据的采集:①以“Shennongjia”和“New species”在Scholar Google(http://www.scholar.google.com/)和Web of Science(http://www.isiknowledge.com)网站上搜索英文资料;②以“神农架”和“新种”在Scholar Google、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和维普网(http://www.cqvip.com/)上搜索中文文献;③查阅相关的志书[3-5,15-16]和专题网站(中国昆虫模式标本数据库http://www.zoology.csdb.cn/page/showEntity.vpage?uri=specimen.specimen 及中国昆虫新种数据库http://www.zoology.csdb.cn/page/showEntity.vpage?uri=newinsect.species1)。收集到的全部资料发表时间为1950–2016 年,模式物种采集时间为1957–2014 年。
我们参考了《中国昆虫模式标本名录》(第1、2、3 卷)[3-5]、《长江三峡库区昆虫》(上、下)[15-16]等专著和国内外发表的文献或书籍,将其中于湖北神农架区域内分布的动物模式物种标本信息汇总整理,同时对模式物种进行分类厘定。本数据集仅包含正式发表的物种,及其在神农架地区的分布信息(正模、配模、副模分别的数量、性别、采集地点、采集时间、原始文献中的标本存放地、参考文献)。基于《神农架动物模式标本名录》一书,本数据集于“备注”部分罗列了部分需要分类讨论的物种,具体内容可参考该书。
本名录由929 条记录组成,主要分为2 个部分,分别是(1)有效物种名录:以采自神农架的标本为模式标本确定的动物物种915 种,隶属于3 门8 纲31 目187 科;(2)无效物种名录:14 种甄别为无效模式标本的物种。其中,12 个物种的拉丁学名为之前已记录物种的同物异名,根据发表的时间优先原则,将这些以神农架标本命名的新物种确定为无效模式标本;2 个物种(阳日条鳅和红须鳅鮀)除原始文献外再未检索到其他相关信息,且世界鱼类数据库(FishBase,http://www.fishbase.org/search.php,2017-12-15)及《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17]也均未列出此2 物种,故亦将其甄别为无效模式物种[10]。本名录涵盖模式物种分类信息(物种编号、物种有效性、物种所属的分类阶元及物种中文名和拉丁学名)、模式标本信息(正模、配模、副模分别的数量、性别、采集地点、采集时间、原始文献中的标本存放地)、文献信息(包括物种发表的原始文献及分类修订的相关文献)、凭证标本是否仅来自于神农架地区及备注。具体的字段名、类型及示例见表1。
表1 湖北神农架动物模式标本名录示例
字段名 数据类型 样例 拉丁学名 字符型 Gongylidioides foratus 正模数量 数值型 1 正模性别 字符型 ♂ 正模采集地点 字符型 湖北神农架木鱼镇 正模采集时间 字符型 1986. Ⅵ~Ⅷ 正模原始文献中的标本存放地 字符型 白求恩医科大学生物学教研室 配模数量 数值型 1 配模性别 字符型 ♀ 配模采集地点 字符型 湖北神农架木鱼镇 配模采集时间 字符型 1986. Ⅵ~Ⅷ 配模原始文献中的标本存放地 字符型 白求恩医科大学生物学教研室 副模数量 数值型 24 副模性别 字符型 14♀♀10♂♂ 副模采集地点 字符型 湖北神农架木鱼镇 副模采集时间 字符型 1986. Ⅵ~Ⅷ 副模原始文献中的标本存放地 字符型 白求恩医科大学生物学教研室 凭证标本是否仅来自于神农架地区 字符型 是 参考文献 字符型 (1) 马晓丽, 朱传典. 1990. 中国瘤胸蛛属二新种 (蜘蛛目: 皿蛛科: 微蛛亚科).动物分类学报, 15: 431-435. (2) Tu LH, Li SQ. 2006. A review of Gongylidioides spiders (Araneae: Linyphiidae: Erigoninae) from China. Revue Suisse de Zoologie, 113: 51-65. 备注 字符型 分类讨论
本名录是一个基于已出版的专著《神农架动物模式标本名录》[10]整合的数据资料集(库),在信息汇总、整理过程中,以《中国昆虫模式标本名录》(第1、2、3 卷)[3-5]作为分类阶元的主要参考依据,严格遵循动物模式物种须有规范的模式标本(正模、配模、副模)描述、明确的模式标本存放地(正模、配模、副模分别在原始文献中出现的存放地)、公开的学术刊物(原始发表文献及分类厘定参考文献)、明确的县级(或村、镇)记录的原则。
模式标本的正模、配模和副模,若原始文献未提供其明确的信息,则用“不详”标注。本名录中的所有数据均来源于公开发表的文献或专著,且每条记录后附有原始文献,可供使用者查询出处。
模式标本的数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分类学研究积累的重要反映,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保藏价值。自18 世纪以来,分类学家及相关研究学者在湖北神农架地区开展了大量的科学考察活动,采集并发现了大批物种新记录,撰写了大量学术文章及专著。然而,直至今日,对于神农架地区模式动物的整合性研究仍较为匮乏,且目前的研究结果体现出研究内容较为分散、数据信息较为陈旧、信息更新不够及时等问题。本名录搜集整理了相关权威网站及发表时间跨度达80 余年的国内外文献、专著,内容丰富、全面。本数据集可供从事动物学及保护生物学科研、教学的学者、自然保护科技工作者及自然资源管理人员查阅,为构建其他区域性或大尺度的模式标本数据集提供参考。
致 谢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张浩淼、华中农业大学刘晓艳提供了部分文献,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生余小林、崔继法、王冰鑫以及安徽大学陈文文帮助查找了部分文献,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李立炎、王大兴、李纯清、王志先等提供了相关资料,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申国珍、熊高明、徐文婷、樊大勇、赵常明提供了宝贵建议,在此一并致谢。
数据作者分工职责
吴楠(1993—),女,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动植物多样性及种子传播方式的海拔分异。主要承担工作:动物模式标本名录、物种信息收集整理和文章撰写。
雷博宇(1995—),男,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海拔梯度上果实性状对动植物互惠网络的调控作用。主要承担工作:本文模式标本名录鉴别和文章修改。
周友兵(1980—),男,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动植物互作关系与森林更新。主要承担工作:本文研究思路、框架指导、模式标本名录及物种信息鉴别等。
谢宗强(1965—),男,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森林生态学、保护生态学等。主要承担工作:本文研究思路、框架指导、模式标本名录、物种信息鉴别和文章修改。